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0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37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31.
荣成湾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9年4个季度荣成湾海域的调查资料,探讨荣成湾渔业资源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9年荣成湾渔业资源生物96种,其中鱼类43种,无脊椎动物53种.荣成湾的优势种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赵氏狮子鱼、细纹狮子鱼是春季的优势种,六丝矛尾鰕虎鱼在夏季优势地位最高,短吻红舌鳎是秋季和冬季的第一优势种;荣成湾无脊椎动物海蜇生物量最高,虾类丰度最高.荣成湾渔业资源量存在季节波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除秋季外,无脊椎动物对渔业资源贡献均超过鱼类资源.不同季节荣成湾鱼类资源多样性变化不大,秋冬季无脊椎动物资源多样性显著高于春夏季.荣成湾渔业群落种类和资源量呈显著季节变异,鱼类与无脊椎动物季节变化特征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2.
根据2015年5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生态环境调查资料, 探讨长江口春季表层沉积物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和生源硅(BSi)4类生源要素的空间分布和来源。结果表明: 2015年春季长江口表层沉积物TOC、TN、TP和BSi平均含量分别为0.315%、0.041%、0.066%和0.450%, 其中, 沉积物中TOC、TN受到陆源输入和海洋自生输入双重影响, 且海洋自生组分的贡献较大, 二者空间分布均呈现南部分布最高并沿西北方向递减趋势; TP分布主要受陆源输入影响, 并呈西北向东南递减趋势; BSi来源于生物沉积, 总体呈现南部高、北部低的分布趋势。与2007年相比, 长江口表层沉积物有机碳、氮含量降低, 东南外海区域替代浑浊区域成为表层沉积物生源要素含量最高区域, 且陆源输入对长江口表层沉积物生源要素的贡献趋于减弱。  相似文献   
33.
根据2004年5月和2007年5月长江口近海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分析了春季长江口鱼类群落特征,探讨了春季长江口鱼类群聚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个春季航次共捕获鱼类生物9目25科36种,其中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黄鲫(Setipinna taty)、鳀(Engraulis japonicas)、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as)、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鲐(Scomber japonicas)为优势种。2004和2007年长江口近海鱼类存在4个生物群聚:以鲐为特征种的南部高温型、以带鱼为优势种的南部低温型、以竹荚鱼为代表的北部高温型和以黄鲫占绝对优势的北部低温型。影响2004和2007年长江口海域鱼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深、底层总磷、表层悬浮体含量、底层盐度和表层温度。其中,水深、盐度和悬浮体含量驱动鱼类群聚空间变异,温度驱动了时间变异。与1999—2001年相比较,2004和2007年长江口鱼类群落发生显著变异,鱼类资源种类数量和生物量减少,优势种亦发生演替;水深、盐度、温度变异对鱼类群聚分布保持影响力,水域悬浮体含量成为鱼类群聚空间变异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34.
The effects of body weight and temperature on the carbon budget of the juvenile bastard halibut ,Paralichthys olivaceus ,were studied at temperature 13.5,18,21.5 and 24℃,respectively.The carbon intake,faecal and growth carbon were measured ,and the carbon respiration was calculated using the carbon budget equation (Cc=Gc Fc Rc),The combined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 carbon budgent,body weight and temperature could be described by regression equations:Cc=1.0206 W^0.8126E^0.1483T;Gc=0.0042w^1.4096(-5.11 T^3 285.90T^2-5173.72T 30314.03);Fc=0.0485W^0.7711e^0.1624T;Uc=1.4333W^0.6715e^0.1487t,Body weigh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arbon absorption efficiency and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35.
航空物探的技术现状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线纪安 《地质找矿论丛》2003,18(Z1):191-195
文章介绍了冶金航空物探工作情况;综述了国内外航空物探技术现状及当前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6.
根据冶金地质普查找矿工作的特点,航磁主要是在已知矿区(带)外围开展以1∶2.5万比例尺的航磁测量,为扩大已知矿区(带)的找矿远景,寻找新的矿区,解决有关地质构造和其他地质问题提供找矿信息.1980年以前,冶金工业部航磁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寻找磁铁矿.测区主要选择在北方前震旦系老变质岩或中酸性岩浆岩分布区,直接寻找沉积变质铁矿、夕卡岩型磁铁矿和火山岩型磁铁矿.1981年以后,航磁任务扩大,除继续寻找上述几种类型的铁矿外,还大力开展了普查多金属和贵重金属矿的间接找矿工作.航空物探队建队17年来,根据我们实践认识,航磁在冶金地质普查找矿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是: 1.多、快、好、省地提供了主要铁矿区(带)及其外围的航磁资料,在全国几个重点铁矿区(带),如鞍本、冀东、吕梁、五台、白云鄂博、  相似文献   
37.
长江口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2007年2、5、8、11月4个航次野外调查资料,系统地探讨了长江口表层沉积物总有机碳(TOC)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以细砂和粉砂为主,细颗粒泥沙主要分布在调查水域南部,北部海域以砂组分为主,沉积物组成和分布具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长江口及其邻近海...  相似文献   
38.
本文根据2004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生态调查数据,运用生态通道模型(Ecopath模型)构建生态系统能流网络,分析本区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及功能,并与1985—1986年研究数据进行对比,解析两个时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2004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系统营养级范围为1~4.34,相较于1985—1986年研究结果,底层无脊椎动物食性鱼类和头足类的营养级变动较大。牧食食物链占据主导地位,浮游植物在浮游动物和水母的能量来源中所占比例均在60%以上;碎屑食物链所占能流比为44%。系统总能流为6342.081 t·km–2·a–1。渔获物平均营养级下降,生态营养效率平均值较高,但是碎屑和浮游植物的生态营养效率却明显下降,碎屑趋于累积。生态系统统计量整体显示,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系统成熟度降低。  相似文献   
39.
长江口水域营养盐时空分布及其迁移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14年长江口水域4个季节航次水体中五项营养盐(硝酸盐_-N、亚硝酸盐NO_2-N、铵盐NH4-N、磷酸盐PO_4-P和硅酸盐SiO_3-Si)的调查数据,解析长江口水域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盐度(S)、溶解氧(DO)、温度(T)、悬浮体(SPM)和叶绿素a等环境参数,探究其迁移过程的分布行为。结果表明:NO_3-N、SiO_3-Si和PO_4-P在长江口水域的时空分布主要受长江陆源输入的影响,随长江冲淡水扩展范围的季节变化而变化,除冬季外,在122°20′E以东,主要受到温盐跃层的影响,其在31°N断面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冬季水体垂直混合均匀,其垂直分布较为均匀。春季长江陆源输入较高浓度的NO_3-N,40μmol/L的NO_3-N随长江冲淡水向东北方向最远扩展到123°E,垂直方向上扩展至水深10 m,而秋季长江陆源输入较高浓度的SiO_3-Si和PO_4-P,其浓度分别为40μmol/L和0.6μmol/L的等值线分别向东最远扩展到123°E、123°20′E和水深20 m、50 m。受到生物吸收,硝化作用等因素影响,NO_2-N和NH_4-N的时空分布比较复杂,季节分布规律不明显,而冬季自口门向外海浓度逐渐降低,且垂直分布也相较均匀。通过盐度这一保守性指标引入理论稀释线来研究营养盐的迁移过程,结合叶绿素a和SPM的数据表明:春、夏季营养盐浓度低于理论稀释浓度可能是由于生物吸收所致,而PO_4-P在春、夏和秋季均有散点高于理论稀释浓度可能与悬浮颗粒物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40.
环境DNA技术在生态保护和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辉  线薇薇 《海洋科学》2020,44(7):96-102
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全球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重大问题,在避免对当前生态环境再破坏的前提下,开展全面准确的生态监测来查清和明确生物多样性,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极其重要。环境DNA技术(eDNA)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监测的新手段,是近年来的前沿热点技术之一。国际上已经将其广泛应用于生态监测中,而我国的相关研究成果,尤其是在海洋生态监测中的研究成果则相对缺乏。本文综述了eDNA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基于eDNA技术取得的相关成果,主要从eDNA技术与传统监测方法的互补性、基于eDNA技术监测物种生活史过程、基于eDNA技术推算物种丰度、基于eDNA技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介绍;阐释了eDNA技术应用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揭示了eDNA技术在生态监测中的适用性和重要性;指出了eDNA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本综述对于生态保护与监测、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