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13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桐柏—大别地区中温热液金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整理了桐伯-大别地区与中温热液金矿床有关的氢,氧,硫,铅同位素组成数据,分析整理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和成矿元素及硫可能来自不同的来源,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成矿元素和硫主要来自流体下渗及回返过程中流经的各类岩石,成矿流体的这种性质对于造山内带及两侧金矿化的产出规律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83.
84.
研究苏联境内火成岩在时间上的分布,可以确定各个时期的基性和超基性侵入岩的某些分布特征,在我们看来,这对于了解岩浆活动发育的过程有着重大的意义。兹简单地根据有关材料从前寒武纪开始谈起。古期(太古代和元古代)产  相似文献   
85.
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高压变质岩的原位或外来成因是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研究证明,现今所见的在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和高压单元中所保留的榴辉岩和其他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岩石仅占5%~10%,它们不是构造  相似文献   
86.
大别-苏鲁区超高压变质岩的多期构造变质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别-苏鲁地区超高压(UHP)变质岩的详细构造和岩石学研究揭示了其复杂的构造变质演化历史。除前超高压事件外,至少可识别出5个相继发育的构造变质事件或阶段(D_1-D_5)。D_1和 D_2同超高压事件与三叠纪(250~230Ma)中朝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间的大陆深俯冲及碰撞有关,而超高压后的 D_3和 D_4韧性变形及其伴生的减压部分熔融作用和退变质作用事件,则是超高压岩石向中上地壳折返过程中(230~140Ma)发生的。碰撞后形成的 D_4构造,主导了大别-苏鲁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带区域尺度的构造格架。第5阶段的构造以摩擦或摩擦-粘性过渡性变形机制为主,并伴随有大规模的未变形的花岗质岩体就位,该期构造热事控制了现今大别-苏鲁地区的地貌学特征。新的构造和岩石学资料并结合可利用的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资料,提出一个涉及中朝与扬子克拉通间三叠纪大陆深俯冲、碰撞及相继超高压变质岩石向地表的多期折返构造变质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87.
华北北部结晶基底中的大型韧性剪切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中韧性剪切带的变质与变形、岩石类型、显微构造特点作了系统描述;并认为大型韧性剪切带是岩石—构造单元的转换边界,是结晶基底的主要构造形式;它控制着区域构造的格局、上古生代活动带的展布、盖层断裂的继承性、各种构造岩及动力变质带的形成;最后对区内北东向和东西二组大型剪切带的区域分布、活动性质、控制作用及其演化历史等,作了详细剖析。  相似文献   
88.
89.
本文综述了构造置换的概念,通过典型的实例描述,讨论了置换的过程及其在区域变形分析中的意义。笔者将我国前寒武纪变质杂岩的构造分为5种类型,并对每种类型的填图和构造研究方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0.
首都北京,群英荟萃,丁卯之年,殊堪庆贺。值此《国际大陆岩石圈的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讨论会》——第三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胜利召开之际,谨向中外构造地质学界空前团结的盛会致以热烈的祝贺,特辟专辑以示献礼,并衷心祝愿大会圆满成功!世界在巨变,科技在发展,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多尺度、多层次、多类型的构造地质学作为地质学的一个主要分支正在全方位迅猛发展。结果,吐故纳新,陈旧的概念被抛弃,不少学说得到充实和更新,崭新的学术思想和概念层出不穷。总之,人们的地球观、构造观和方法论,已经或正在发生着突破性的变革。变革不仅来自于新技术、新方法等研究手段的现代化,多学科、多兵种的大联合,而更主要还是导源于地质工作者重视实践、餐风宿露、艰苦奋进的实际观察和慎密的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