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9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247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172篇
地球物理   146篇
地质学   567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18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我国西南地区2009年秋季特大旱灾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西南地区5省市126个气象站1961―2009年逐月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月平均资料,分析了西南地区2009年秋季特大旱灾降水变化特征以及同期的环流特征。结果显示:(1)2009年秋季,来自孟加拉湾地区、南海地区暖湿水汽与来自内蒙古水汽均减弱;西南地区大部分地区水汽净获得减少或者由水汽净获得转换为水汽净失去。(2)2009年9―10月份西风带纬向环流较往年增强,西风槽偏东,东亚大槽西翼偏北;11月份西风带经向环流较强,但内蒙古西部、宁夏、甘肃、青海东部南下偏北风经向分量较往年减弱,西风槽偏北。(3)2009年9月份副高偏西偏强,西南在副高控制下,辐合上升水汽减少;10月份云南、贵州、广西大部分地区受控副高;11月份副高西伸至孟加拉湾地区,偏南风只存在17.5°N以北的孟加拉湾地区,这削弱了孟加拉湾地区向我国西南地区输送的水汽量。  相似文献   
942.
极端条件下几种锦鸡儿属灌木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11,自引:19,他引:11  
研究了土壤极端干旱和旱后复灌条件下4种锦鸡儿属灌木(黄刺条、甘蒙锦鸡儿、白皮锦鸡儿和狭叶锦鸡儿)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气孔调节、水势变化、叶绿素荧光和脯氨酸累积等特征。结果显示:土壤极端干旱叠加高温、高光辐射和低空气湿度,使4种灌木的生理活动降到极限,各项生理指标对小气候因子的变化已无明显响应;旱后复灌,使4种灌木的生理活动明显恢复,对小气候因子的变化响应明显;不同种对土壤干湿变化的响应程度不同,以甘蒙锦鸡儿变化幅度最大,以白皮锦鸡儿变化幅度最小;由土壤干湿条件下的生理响应可以说明,甘蒙锦鸡儿为一喜湿种,白皮锦鸡儿对土壤干湿变化的适应幅度较小,而以黄刺条和狭叶锦鸡儿的适应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943.
准噶尔盆地在侏罗纪为一振荡的泛盆,形成了多期不整合,以不整合为层序边界形成的层序地层单元与油气藏的分布富集密切相关。不整合上下的低位域、高位域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等储集性能较好的砂砾岩,湖侵域则以厚度稳定、分布广泛的湖相泥岩为主。考虑到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不整合发育的多期性、分布的稳定性以及层序地层单元对生储盖的控制作用,建立由不整合面及不整合面上下的低位域、高位域构成的不整合复合体,多期不整合复合体与湖侵域的泥岩相互叠置形成多套生储盖组合。不整合复合体对于油气的运聚成藏起重要作用,在不整合复合体内部形成多种类型的岩性地层圈闭。不同级别的不整合复合体控制着生、储、盖组合的空间分布与富集层位,不整合复合体内部的组成单元则决定了岩性地层圈闭的类型及分布。其中,不整合复合体的低位域、高位域发育的大型冲积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控制岩性圈闭的分布,而不整合复合体内的地层尖灭线控制地层圈闭的分布。  相似文献   
944.
利用稳定同位素比率估计湖泊的蒸发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章新平  姚檀栋 《冰川冻土》1997,19(2):161-166
利用稳定同位素物质平衡方法可以估算湖泊的蒸发,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不必测定入湖水量,只须测定其稳定同位素比率。文章根据青海湖实测的氧同位素资料和有关水文气象资料,并利用稳定素模型得出,青海湖多年平均蒸发量为877mm,这个值与同一时期904.6mm的实测蒸发量大致相当,不同水体中稳定同位素比的大小对湖蒸发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降水和入湖泊水中的稳定同位素比率与蒸发量存在正比关系;湖泊水和蒸发水中的稳定同  相似文献   
945.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性工程地质评价方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针对边坡稳定性工程地质评价方法过分强调经验和难以定量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性工程地质评价方法(AN2S2EGEM),详细介绍了它的建模方法和应用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有效,而且有定量、简便、实时、自适应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6.
基于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航测地形图和DEM, 运用GIS和RS技术对纳木错1970-2009年间湖泊面积变化进行了分析, 利用周边气象台站资料, 通过对纳木错湖面蒸发及降水、冰川融水、非冰川区径流补给的趋势性分析, 从流域水量平衡角度商榷了纳木错湖面扩张的原因. 结果表明: 近40 a来纳木错湖泊面积不断扩张, 尤其是近10 a来最为剧烈, 2001-2009年间湖面扩张超过50 km2. 流域降水变化是纳木错湖泊面积扩张的直接原因, 另外伴随蒸发力下降, 湖面蒸发减少也是湖泊面积扩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47.
综合应用显微观测、化学分析和物化检测手段,对黑龙江省穆棱沸石矿床沸石岩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其矿物组成主要为斜发沸石和丝光沸石,二可单独产出,也可形成混合型矿石。该矿石在成分上属高硅型沸石,SiO2/Al2O3比值均大于8,有富元素As、Pb等较低。物化性能测试表明,穆棱沸石矿为高品级沸石矿,矿石平均热失重值达12.8%,NH4^ 交换容量为146.10meq/100g^,K^ 交换容量平均9.58mmol/100g,丝光沸石热稳定性可稳定至800℃-900℃,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8.
全球降水中氧同位素比率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章新平  姚檀栋 《冰川冻土》1994,16(3):202-210
全球降水中氧同位素比率与温度、降水量以及水汽压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的大小受地理因素和气象条件的制约。中高纬度大陆站的δ^18O与温度和水汽压成正比关系,并且在大陆内部,相关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低纬度站的δ^18O与降水量和水汽压成反比关系。δ^18O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气气候的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949.
湘西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问题与综合整治战略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王克林  章春华 《山地学报》1999,17(2):125-130
从区域自然景观空间结构,水土资源协调性,土壤形成能力,植物生产状况,生物资源聚集程度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论述了湘西喀斯特斜坡地带生态系统脆弱特征,分析了水土流失与干旱灾害加剧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950.
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沙坡头人工固沙植被始建于1956年,46 a来不仅确保了包兰铁路沙漠地段的畅通无阻,而且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干旱沙漠地区交通干线荒漠化防治与生态恢复的成功模式。长期定位监测结果表明:人工固沙植被建立4~5 a后,沙丘表面物理结构初步得到稳定,并由大气降尘形成的无机土壤结皮逐渐演变形成土壤微生物结皮。荒漠藻类、苔藓和地衣等隐花植物在结皮层中得到了大量的繁衍:固沙植被建立46 a后出现藻类24种;苔藓仅有5 种,少于天然固定沙丘结皮上的种类,此外,地衣也在植被区发现,这说明固定沙丘景观逐渐趋于稳定的状态;相对于流沙区,固沙植被区近地面风速降低了 40%,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60%,其中氮、磷、钾等荒漠生态系统主要限制养分因子及土壤理化性质得到了改善,沙丘表层成土过程明显;土壤水分循环的时空变异驱动了植被的演变,为大量的草本的侵入和定居创造了条件;此外,对鸟类、昆虫和土壤动物及荒漠动物的生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46 a后,固沙植被区共有鸟类 28 种,昆虫 50 种,动物 23种。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使原有的相对单一的固沙植被演变成一个结构、组成和功能相对复杂的荒漠生态系统。沙坡头地区生态环境在人为促进下的恢复为我国西部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