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甘肃省有37个艰苦站,其中二类艰苦站3个,即马鬃山、乌鞘岭、华家岭(简称3站)。几十年来,他们夜以继日地监测风云变幻,准确及时地为本地及下游地区提供基本气象信息,为气象事业整体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服务,为防灾减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贡献。随...  相似文献   
42.
河南省日照时数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河南省60个测站1965-2006 的年、季日照时数资料,分析河南省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并对气候突变进行滑动t检验,结果显示:河南省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由南向北递增,日照时数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1981年为日照时数发生突变的开始年,空气污染是日照时数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以黄骅坳陷港西开发区为例,探讨在油田开发阶段,如何通过密井网区沉积微相定量几何学数据对新近系明化镇组沉积环境相似的稀井网区进行沉积微相三维建模的方法。密井网区研究表明,港西开发区河流相的单河道砂体宽度约50-300 m,一般为100-200 m,厚度约5-15 m,一般为6-10 m;漫溢砂体长、宽一般小于200 m;砂体结构主要为迷宫状和拼合板状两种型式。应用密井网区沉积微相定量几何学数据,采用标点过程方法,对井网较稀的目标研究区进行了三维沉积微相建模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4.
在研究区域地质背景基础上,分析了金红铅锌矿区赋矿地层及控矿断裂构造岩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按其特征和配分模式得知:赋矿白云岩属于LREE富集-HREE平坦型,轻重稀土分馏程度都较高,Eu异常差异明显,Ce异常差异较大,(La/Yb)N、(La/Sm)N和(Gd/Yb)N值具有一定的差异;断裂构造岩属于LREE富集-HREE平坦型,轻重稀土分馏程度都较高,Eu异常差异微弱,Ce异常差异明显,(La/Yb)N、(La/Sm)N和(Gd/Yb)N值比较相似.以上特征可作为成矿预测的微观标志.  相似文献   
45.
城市群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表征其空间结构和组织演变的城镇建设用地具有明显“群态化”特征。借鉴群落生态学理论,利用城镇用地开发速率指数、景观指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1978—2017年城镇建设用地的规模分布、形态变化和集聚状态进行探讨,提炼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建设用地的群态化演变模式。研究结果显示:① 随着长三角城镇建设用地的不断增长,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表现出从低级向高级逐渐跃迁的层级变动特征和明显的区域分异,汇合成群态化发展的“量”的物质基础。② 在空间发展上,城镇建设用地斑块趋于紧密、均衡,其形态变化由分散、无序逐渐变为集中和规整;在空间集聚上,城镇建设用地热点区向大城市集聚,逐渐打破城市行政界线,呈组团式发展态势,催生出群态化演变的“质”的提升。③ 在40年的快速城镇化过程中,长三角城镇建设用地经历了独立发育模式、优先生长模式、组团嵌套模式和圈层共生模式,最终形成“群内有群、多重嵌套”的群态化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城镇建设用地群态化的演变过程,重新解读城市群作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这一现实规律,为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城市群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6.
社会感知数据的多样性,为人口估算方法的研究引入了新数据和视角。本文利用腾讯位置大数据进行多尺度人口空间化估算研究,以建设用地和住宅小区体积数据作为相关因子,将5 km格网精细化到1 km及住宅小区级尺度,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3个不同尺度分析腾讯位置大数据与人口统计数据的相关关系,利用多项式回归模型分析得到3种尺度的人口空间化模型,并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省级尺度的人口估算模型验证精度R2达0.984 5,市级尺度的模型验证精度R2达0.977 0;小区精细尺度的模型验证精度R2达0.979 9,估算结果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47.
2015—202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制图及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地开展国家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监测对于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和“美丽中国”蓝图绘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采用Landsat 8 OLI、GF-2等卫星遥感数据,融合遥感大数据云计算和专家知识辅助人机交互解译方法,研发了中国土地利用变化(2015—202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现状矢量数据(CLUD 2020),建立了完整的30 a(20世纪80年代末—2020年)每隔5 a的30 m分辨率中国土地利用动态数据库。基于CLUD 2020数据,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尺度揭示了2015—202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规律、区域分异和主要特征。研究表明:将遥感大数据云计算生成的30 m分辨率植被覆盖变化和地表类型变化检测信息融入到人机交互遥感解译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大范围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制图的效率和变化图斑辨识的准确性;精度评价表明,CLUD 2020一级类型制图的综合精度达95%。总体上,全国范围内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2010—2015年比较进入相对稳定状态。期间全国耕地面积仍保持减少态势,空间分异特征为耕地南减北增,东北松嫩平原及其与三江平原交界区大规模的旱地向水田转移,西北新疆南部开垦和北部退耕/撂荒并存;全国城乡建设用地持续增加,空间分异特征表现为由以往的沿海地区和超大、大城市集聚转向中西部地区的大中小城镇周边蔓延为主。全国范围的林草自然生态用地面积持续减少,但强度与2010—2015年比较有所下降;受气候变化的持续影响,青藏高原地区的河流湖泊等水域面积显著增加。以上土地利用变化格局与“十三五”期间国家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宏观战略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8.
高温热浪作为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探索福建省沿海与内陆城市高温热浪脆弱差异性及其形成机制,本文构建了包含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3个维度的高温热浪脆弱性评估模型(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 VSD)。利用1994-2013年逐日极端高温数据和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分别对处于沿海和内陆的福州和南平市辖区进行高温热浪脆弱性及其3个维度(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的评估与比较,并试图解释分析福州市辖区与南平市辖区高温热浪脆弱性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显示:由于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显著差异,近20年来,沿海地区高温热浪的脆弱性低于内陆地区,但随着经济发展导致的敏感性增加,前者不断攀升的脆弱性可能会超越后者;内陆地区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干扰程度相对较弱,其敏感性不断降低而适应性有所上升,使得其高温热浪的脆弱性不断降低。降低高温热浪脆弱性的关键在于同时增强区域适应性与降低敏感性,这对制定适应性措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9.
提出了一种主成分判别分析分类方法。通过在地理国情普查样本解译中的应用实验证明,主成分判别分析分类方法能够利用少量的样本实现更优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50.
通过建立“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建设用地现状序列,利用相关分析法对天津市建设用地需求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相关系数计算,筛选出主导因子;然后利用主导因子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预测“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建设用地需求量,并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曲线预测模型对天津市各类用地总量进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