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秦涛 《水文》2005,25(4):51-52,47
介绍了基于《水情信息编码标准》的上海水情报汛系统及其主要软件。该系统功能强、操作简单、收发及时,经过一个汛期的考验,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42.
内蒙古五家户幅(L51E007011) 1∶50 000地质图是遵循《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 2019—01)规范要求,采用造山带填图技术理论和方法,在充分利用1∶200 000及1∶250 000区调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物化遥资料,填制完成的重要成果图件。本次调查工作采用岩性+构造方式进行填图,详细刻画了5期侵入岩浆活动历史及成分变化特征,在早白垩世岩体划分和图面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引领和示范性;厘清了中生代火山岩的活动时序,查明了火山盆地的物质组成及充填序列;非正式填图单元中元古界宋两家子片岩(Pt2sl)确立了大兴安岭中段存在古老的前寒武纪基底;非正式填图单元巨宝屯火山岩(C1jb)矿化蚀变丰富,成矿条件优越,具有寻找斑岩型铜矿的潜力。图幅空间数据库数据内容包含2个非正式填图单位,7个正式填图单位、5期岩浆事件,以及78个岩石化学分析数据,17个锆石U–Pb年龄数据,数据量为140 MB。空间数据库全面记录了调查工作的基础数据,系统表达了本次调查的新成果新认识,资料准确详实,信息丰富,检索方便快捷,可为国土空间规划、矿产勘探及基础地质研究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43.
松嫩地块位于兴蒙造山带东部,其内及周边地区早前寒武纪的岩石记录报道极少。笔者对黑龙江省龙江县大泉子屯碎裂岩化花岗岩进行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石的锆石LA ICP MS U-Pb年龄为(2 579±15)Ma(n=20,MSWD=0.49),代表了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新太古代晚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花岗岩为富钠花岗岩,具TTG中奥长花岗岩特征。本套新太古代花岗岩为松嫩地块及其周边地区的首次报道,证实了龙江地区存在早前寒武纪地质记录,为本区新太古代TTG岩石组合的寻找提供依据,也说明松嫩地块及其周边地区不仅存在古元古代岩浆活动记录、也存在新太古代岩浆活动记录,同时为松嫩地块及其周边大量的新太古代岩浆成因碎屑锆石的来源研究提供依据,为兴蒙造山带中残留的早期地质记录研究及兴蒙造山带的构造格局划分提供新材料。  相似文献   
44.
内蒙古扎兰屯地区林西组以砂板岩组合为重要特征,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对扎兰屯地区林西组粉砂质泥质板岩、粉砂岩2个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150个谐和-近谐和年龄主要分布于6个年龄区间:259.7~281.9 Ma (n=18),加权平均年龄为273.3 Ma;291.3~311.5 Ma (n=110),加权平均年龄为298.1 Ma;319.2~334.5 Ma (n=10),加权平均年龄为327.0 Ma;340.3~375.2 Ma (n=9),加权平均年龄为356 Ma;399.7~400.7 Ma (n=2),加权平均年龄为400.2 Ma;728.5~765.4 Ma (n=2),加权平均年龄为750.0 Ma,上述6组年龄峰值与区域上的岩浆事件基本吻和.林西组主要物质供给区为研究区内早二叠世侵入岩及大石寨组火山岩,占碎屑物总含量的85%,少部分来自于晚石炭世之前的古生代侵入岩及扎兰屯群等地质体.林西组与宝力高庙组分别记录了晚古生代250~270 Ma及310~325 Ma之间发生的两次重要的区域隆升事件.  相似文献   
45.
钱程  崔天日  唐振  江斌  张超  秦涛  陆露  陈会军  吴桐 《中国地质》2016,(6):1963-1976
在天池火山造锥阶段,长白山火山区玄武质火山活动频繁。文章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对其活动期次进行划分,并探讨其岩浆来源与演化。天池火山造锥阶段的玄武质火山岩主要呈火山渣锥或小型河谷玄武岩形式分布,其形成可划分为两期:一期为老房子小山期,形成时限为0.87~0.54 Ma,属碱性岩石系列;另一期为老虎洞期,形成时限为0.34~0.1 Ma,属碱性岩石系列和拉斑岩石系列。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碱性系列玄武岩具高Al、Ti、K、P和低Mg特征,拉斑系列玄武岩具高Mg、富Fe、Ca和低Na特征;二者稀土和微量特征较为一致,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略显正铕异常,并富集Ba、K、Pb、P、Ti,亏损Th、U、Sr,但拉斑系列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及轻重稀土分馏强度均低于碱性系列。天池火山造锥阶段形成的玄武质火山岩均来源于进化岩浆,具有同源特征,经历了一致或相似的演化过程,岩浆房赋存位置相当于上地幔—下地壳的过渡部位,结晶分异岩浆作用显著、地壳混染作用微弱,其成分变化受控于多期次结晶分异作用和早期结晶再循环的岩浆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46.
大兴安岭中部在三叠纪叠加了古亚洲洋和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影响,其构造背景存较大争议。笔者对大兴安岭中部扎赉特旗中粗粒正长花岗岩进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28.5±2.0)Ma(MSWD=2.8);岩石高Si、富Fe、高K、低Sr和Eu,相对富Nb和富Zr,高10 000×Ga/Al(3.0~3.1);全岩锆饱和温度平均值为805℃;综合判定该套花岗岩为铝质A型花岗岩。该岩体的εHf(t)值为+5.28~+8.00,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683~832 Ma,指示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新增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合区域已有研究成果,表明扎赉特旗地区的古亚洲洋残余洋盆在二叠纪闭合并进入碰撞造山阶段,晚三叠世A型花岗岩的出现,标志着本区进入造山后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