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103篇
地球物理   182篇
地质学   460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13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一、概述我队自76年5月份起,对矿区进行深部地质勘探,主要是探清490米标高以下矿体延伸情况,对各矿体沿走向延长也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并力求发现隐状盲矿体。工作范围从第四至第九勘探线,深度为290-490米。历时四年半的时间,共完成钻孔17个,  相似文献   
992.
秦淑英 《岩矿测试》1983,(4):272-281
一、磁海矿区单斜辉石的研究 在我国新疆磁海铁矿区的辉长岩、辉绿岩、闪长岩、辉石花岗岩、石榴石辉石岩及辉石岩等不同类型的岩石中,辉石广为发育。辉石主要属单斜辉石中的透辉石一钙铁辉石系列及普通辉石系列。 作者对上述辉石进行了物性、光性、化学成分、X光衍射、红外吸收光谱及穆氏谱测定。现将所获资料及认识分述如下: 1,辉石的物性、光性特征:产于矿区变质岩及岩浆岩中的辉石,均呈绿色或深绿色,在镜下多色性较明显。但其结晶形态不同:在岩浆岩中为他形或半自形,而在石榴石辉石岩及辉石岩中自形程度较高,呈短柱状和粒状(图版Ⅰ—照片1)。在变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提高大批分析金属量测量样品的工作效率,本文提出了简便的物理分析法以代替繁琐的螢光分析。介绍了适于测量的工作条件和精度,最后提出了合理的取样重量。大家知道,对金属量侧量样品进行放射性测定,共目的是为了提高普查灿矿的金属量侧量的效  相似文献   
994.
熊耳山地区是河南省重要的金银铅锌钼多金属矿产地,现已查明各类矿床(点)121个。通过研究发现,该区多金属矿产的形成与中生代中酸性岩浆的侵入活动关系密切,现有矿床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深部都有隐伏岩体赋存。通过对熊耳山地区重磁场特征的分析,建立了熊耳山地区隐伏岩体侵入模型。熊耳山西段主要是寨凹隐伏岩体,赋存面积约310 km2,分3个阶梯深度:0~0.8 km、0.8~2 km、2~4 km;熊耳山中段铁炉坪-花山隐伏岩体位于寨凹隐伏岩体和花山岩体之间,赋存面积约184 km2,深度3~5 km;熊耳山东段旧县-花山隐伏岩体,赋存面积约338 km2,北部深度0~1.5km,向南逐步加深至1.5~3 km。根据区域矿产分布分带特征,结合隐伏岩体侵入模型,预测了深部成矿模型。研究表明,在熊耳山西段有寻找大型斑岩型钼钨铜矿和大型金矿的潜力;中段隐伏岩体深度较大,以寻找中低温矿产为主;东段地质勘查程度相对较高,深部仍有寻找斑岩型钼金铜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5.
古里雅冰芯中末次间冰期以来气候变化记录研究   总被引:111,自引:8,他引:111  
通过对古里雅309m冰芯上部268m的研究,重建了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根据对古里雅冰芯 δ~(18)O的研究,可以清楚地划分出阶段1(冰后期)、2(末次冰期冰盛期)、3(末次冰期间冰阶)、4(末次冰期早冰阶)和5(末次间冰期).阶段5又可分出a,b,c,d,e 5个亚阶段.古里雅冰芯δ~(18)O记录明确地显示了青藏高原温度变化和太阳辐射的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太阳辐射是驱动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主要因子.古里雅冰芯记录与北极格陵兰冰芯和南极Vostok冰芯的对比研究表明,这些相距遥远、不同地区冰芯所记录的大的冷暖事件变化是一致的.但不同地区气候变化幅度是不一致的.青藏高原地区变化幅度大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相似文献   
996.
根据广西医科大学信息中心机房的具体情况 ,计算机系统的防雷设计主要采用分流、接地、屏蔽、等电位和过电压保护 5种方法。计算机的雷电干扰和侵害 ,主要由线路、地线和空间瞬变电磁场等环节侵入到系统 ,在具体网络防雷中 ,根据实际情况 ,在线路接口处安装了相应的电压抑制器 ,采取合理布线、屏蔽和接地等措施 ,有效地保护了计算机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997.
从树轮纤维素δ13C序列看树木生长对大气CO2浓度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在新疆昭苏树轮碳同位素组成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近280a以来云杉内外CO2浓度比(Ci/Ca),云杉内部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A/g)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分析时段内Ci/Ca相对恒定在0.52左右,暗示树木生长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基本响应策略;Ci和A/g都有较明显的升高趋势,说明可能有更多的碳被固定在树木之中,进一步分析表明,它们的这种趋势与大气CO2浓度变化有关,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人类活动释放的碳有一部分被树木吸收。  相似文献   
998.
雪冰中生物有机酸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物有机酸的研究有助于认识C、H、O等生源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有助于认识大气酸雨的形成及其防治 .雪冰是记录大气中生物有机酸过去信息的良好载体 ,对其中生物有机酸记录的研究是认识过去大气中相应化合物的含量及其变化 ,认识有机酸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进而恢复过去区域生态、环境乃至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 ,也是雪冰化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 .雪冰中常见的有机酸有甲酸、乙酸、丙酸、丙酮酸、草酸和羟基乙酸等 ,其中甲酸和乙酸是最主要的两种有机酸类 .过去十多年来 ,雪冰中生物有机酸的研究多集中在格陵兰地区 ,其次是南极 ,最近两年开始向中低纬度的山地冰川转移 .格陵兰冰芯中甲酸、乙酸的平均含量均不足 10ng·g-1,草酸含量则更低 .其有机酸主要来自北半球的森林大火和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释放 ;南极洲雪冰中的甲酸平均含量不足 2ng·g-1,乙酸含量在 0 .15ng·g-1以下 ,它们主要源于不饱和有机物的大气氧化 ;格陵兰冰芯中MSA平均在 5ng·g-1以下 ,而南极洲的MSA平均不低于 7ng·g-1.它们的来源都与海洋浮游生物释放的不饱和有机物有关 .气候的变化影响两极地区生物有机酸的来源 ,进而影响冰芯中有机酸的记录 .我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 1号冰川为中纬度的山地冰川 ,其冰芯中的甲酸、乙酸分别是格陵  相似文献   
999.
陆地表层水贮量变化对海平面上升贡献的综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的加剧,大陆表面水贮量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这必将引起海平面的变化。然而,陆地表层水贮量的变化是非常复杂的。主要讨论了地下水、人工水库、天然湖泊和森林退化对海平面影响的主要研究结果,重新评估了这些因素对海平面贡献的程度,尤其是考虑了中国相关因子的作用。还就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如水库深层渗透水、土壤水贮量变化、灌溉蒸腾等对海平面的影响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三峡工程、清江隔河岩水库等大型水电工程的兴建和运行,其防汛、水库优化调度、工程施工等对未来一周的天气预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常规中期预报方法已难以适应目前各行各业的需要。 近年来,宜昌市气象台已逐日接收ECMWF和日本气象厅发布的48~120小时500hPa环流形势和未来3~7天500hPa环流、涡度,850hPa温度、地面气压场预报图,并已接收中国气象局发布的T_(63)中期预报产品,这为预报员如同应用实况天气图作短期天气预报一样制作中期预报创造了条件。基于无格点资料这一实际,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应用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图形信息转化为定量数据的编码方法制作中期降水过程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