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73篇
地球物理   142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孟连7.3级强震短临预报研究--应用"层次法"的模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保燕  荣代潞 《地震》2000,20(3):9-14
孟连7.3 级大震前有中强地震发生,这对大震的地点预报十分有利,但中、强震发生后是否一定有大震发生,这仍然是预报难题.其次,中、强震发生后,究竟相隔多长时间后发生大震,这是另一个预报难题.以孟连地震作为震例,用"层次法"对上述二个问题作出回答.最后由"层次法"得到孟连地震的预报参数为:震中22°N,99°E;MX 7 .3;时间1995年7月12日.预测参数与实际地震参数一致.  相似文献   
82.
关于1987年中国海域地震烈度区划图的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近年来对中国海域地震烈度区划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对1987年编制的《中国海域及其相邻海域地震烈度区划图》进行了补充和修定.提出了补充和修定的依据,并给出了新的海域区划图  相似文献   
83.
某些震源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郭增建  秦保燕 《地震》2000,20(1):103-109
震前预滑是预报大震的物理基础之一。在强的构造压力作用下形成的震源,预滑较显。在构造引张作用下形成的震源,预滑易和发震本身紧连在一起。大地震(M≥7)发生时在地表形成的错动可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在震中区局部地段有错动;第二种是在地表与震源长度相当的地段有锚动但中间部位位移较在;第三种是在地表与震源长度相当的地段有错动但位移在以处几乎相当。按照组合模式,可将地震前兆分为震源区前兆、调整单元和调整场区  相似文献   
84.
郭增建  秦保燕 《地震学报》2000,22(4):442-445
历史地震活动有高低潮之分.低潮中6级以上地震活动的地方,暗示当地地下有较多的能量或是积能较快,下次大区域大震高潮来临时,这些6级左右地震发生地区往往会发生7级和7级以上大震.我们把上述预报大震的判据称为静中动判据.这种判据对预报大震发生地方比较有效,一般震中误差不到100km.我们按此判据对1996年云南丽江7级大震作了较成功的中期预报,地点误差约50km.另外,1994年台湾海峡7.3级大震、1995年滇缅接壤地区的7.2级大震,以及1997年北玛尼7.9级大震,也符合静中动判据的回顾性预报.我们在1992年的统计发现静中动窗口是1940~1945年、1958~1961年和1979~1986年.静中动判据在用于中国大陆内部时,静中动地震为6级左右;在喜马拉雅地震带和太平洋地震带以及新疆西北边缘地震带,则静中动地震可达7级,它们对应未来比7级更大的地震.对中国大陆从构造和几千年历史地震活动上看,无7级大震可能的地区则不宜用静中动判据.   相似文献   
85.
震群时空演化成因与强震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综合震源模式为基础,研究了强震发生前震群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强震的位置预报,由震 生时间与外因的相关性探讨了大震的逼近程度,整个研讨围绕我国的某些震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物理模式对理解震群的成因,进行地震预报有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6.
耗散理论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文献[1]、[2]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耗散理论中的多重选择和岔区外敏概念来讨论地震预报问题。指出,在断层平面组合中,由于始裂点的位置不同,会导致后果的重大差异。在立交模式中,深部剪切蠕滑线在哪里发生有一定的随机性,即上部岩石圈中某一发震断层在某一时间内是否有深部剪切蠕滑线与其相交,具有随机选择的性质。关于岔区外敏问题,耗散理论认为,分岔点上外界因素对系统变成新态的途径选择具有很大影响。外界因素的作用会有利于某种途径的选择,特别在分岔点处这种选择的作用要显著放大。对于一个地震,在震源区处于不稳定状态时,外因对震源地方的调制和触发作用是很大的。如果外因的时间规律、空间规律和方向规律是已知的,则可对多重选择进行实际选择,使其可能性范围缩小,进而进行相对确定的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87.
以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的地磁低点位移、地震活动、磁暴倍九和热红外异常,讨论了综合临震预报问题。  相似文献   
88.
线性震中迁移交汇法和强震位置预报机理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保燕  刘耀炜 《地震》2000,20(1):17-26
由短期、长距离、线性震中迁移线交汇得到的稳定交汇区进行强震地点预报方法称为线性震中迁移交汇法。存在由源向场的迁移、由场向源的迁移及过源迁移3种多类型。这3种迁移的总特征是在未来震源区和其附近形成稳定的交汇区。着重讨论“交汇法”的物理基础,并用实例进行证明。  相似文献   
89.
受现代统计物理学研究进展的某些启发,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大震前非稳态过程的研究,结果是非常令人鼓舞的。这里仅作简要报导。1.大地震发生前介质的应力应变曲线的非线性阶段是大地震前各种非平衡态前兆现象出现的基础。非线性阶段可以从测震学指标中得到。例如蠕变曲线的加速,小震频次的加速,  相似文献   
90.
本文根据调制小震法对我国近年来发生的15次中强地震(M=5.5~6.9)和5次强震(M=7~7.9)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在具有一定地震活动水平的地区,以及台网控制较好的地区,调制小震法对判断中、强震发生的位置,强度和粗略的发震时间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得到的初步结果如下: 1.强震一般发生在调制小震带之间的空段内,空段的位置与长度一般与强震的震源体相当。因此由空段的位置和线性尺度可估计未来大震的位置和震级。 2.中强地震一般发生在调制小震带端部或两个调制小震带交汇区附近以及调制小震相对集中的地区。但较大震级的中强震前有调制小震带显示的空段。 3.中、强震前半年至一年内调制小震向震源区附近集中,频次增高,并出现调制小震比超过自然概率。由此可估计中、强地震来临的初略时间。 4.调制小震带的方向大多与主震的一个或两个P波节面走向一致。因此由调制小震带的方向可以研究未来中、强地震的震源应力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