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73篇
地球物理   142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论短临地震预报的调制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短临予报是地震予报中最关键的问题。对此人们共同的经验是利用突发性异常(突跳和突变)作为短临予报指标。然而在实际予报工作中却遇到重要的困难。例如根据各台站的经验突发性异常有时对应地震,有时不对应地震,究竟如何选择?另外震源地方的过程是相当  相似文献   
112.
本文从成因上研究了组合模式与地震图上终止震相的联系。组合模式因积累单元端部有剪应力集中区,张应力让位区和弱介质让位区,故断层传播到积累单元端部要加速,然后急剧停止,这就导致了终止相的形成。这些端部因素是调整单元的存在引起的。地震图上的终止震相的发育程度与组合模式中的调整单元让位的充分程度有关,让位条件愈好,终止震相愈明显。最后本文以唐山地震为例进行了实际讨论。  相似文献   
113.
南北地震带北段现今地壳应力场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970~1983年间南北地震带北段(松潘至五原)的强震、中强震、小震震源机制以及分区小震综合断层面解综合判定了该带的分区主压力方向,并对总的构造力源进行了讨论。此外根据中强地震的余震区分布和宏观极震区长轴确定了该带发震断层的优势方向,由此讨论了南北地震带北段现今构造运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4.
震源孕育模式的初步讨论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前言 地震发生时的模式,人们在震源机制研究中,已讨论很多了,而地震孕育模式则讨论很少。地震孕育模式直接关系着地震预报工作,所以本文想就这个问题作一些讨论。由于问题比较复杂,讨论仅限于单一断层带。构造交会区,有待以后探讨。  相似文献   
115.
地震动态空区法与中,强震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保燕 《地震研究》1995,18(2):109-116
本文在组合模式和立交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预测中,强地震的动态空区法,应用该法对我国大震进行回顾性检验,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比单空区确定地震危险区有重要改进。文中还讨论了由动态空区出现的频次增多,地震共轭条带以及中小地震活动性加剧等判定震源断层的致涣和解锁时间,由此预测未来主震的震级和发震时间。  相似文献   
116.
波速比异常空间演化与主震位置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组合模式为基础,应用“交会法”探讨了甘肃省及邻区几次中强地震前up/us正负异常区的动态演化特征与主震位置的关系,发现主震发生在up=us正负异常区的边界附近或多个异常区之间的联接地区,认为波速比异常的成因与调整背地里元的运动有密切的关系。本的讨论再次证明了“交会法”在预测主震位置中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17.
阐述了2007年用异年倍九法与磁暴二倍法结合后对两次地震试报的分析与实践过程,用实践震例再次证明了二者结合的方法对短临地震预报有着实用价值,但还有待在今后不断地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18.
发震构造类型与震型预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发震构造类型与其所发生的地震的类型之间的关系,认为弧形构造的地震类型主要为主余震型和主震—强余震型;平直构造为主震—弱余震型;拐折形构造为续发性大震型;当构造间交角区为拉应力区时,共轭形构造一般为双震型;破碎形构造为震群型。另外,本文还讨论了震源端部构造条件对震形的影响。作者认为震源端部构造一般起调整作用,其能否为地震时断层的错动提供足够的让位条件,决定了其发震类型的差别。在本文中作者还讨论了不同发震构造的地理环境与最大地震强度的关系及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9.
本文提出了能量达到一定阈值时震源断层面宽度在孕震层内达到饱和的观点。由此观点结合实际地震资料得到中国大陆大震的下限震级为7.1,相应的孕震层厚度为20km。在具有同样介质强度条件下,推得不同断层面宽度情况下震源体线性尺度与震级的关系式。研究表明我国浅源地震震源断层面宽度和长度是互补的,因此震源断层面积A、镨动幅度D和地震矩m_0与震级的关系在整个震级范围内(M=5—8.5)具有统一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20.
抗混与预报     
混沌是近几十年来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它动摇了确定性预报科学的基础。于是气象学家放弃了数十天后的天气预报,地震学家在原来对地震预报的惧色上又增加了暗影。但人们在防灾方面总希望能够事先作出确定性预报,这就促使我们去研究是否有抗混(沌)的途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