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1.
差不多近一个世纪以来,澳大利亚曾经是全世界珍贵的蛋白石主要的供给区。在最近的年代里,这种宝石的价值不断增涨,其总产值使得蛋白石的开采和市场交易成为这个国家的一项主要产业。但是,不知为了什么在澳大利亚还有不大为人所知的其他宝石资源,其中最有影响的要算蓝宝石。这些宝石中任何一种的产量,按美元价值来说都和蛋白石不相上下。除  相似文献   
112.
呈背斜状穹窿构造的机理有三种:有由盐丘形成的,有由深成岩岩盖形成的,还有由基岩块段上升形成的。在这些穹窿上生有许多断层,穹窿形成时的断层模式主要影响着穹窿外形与区域应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3.
电子束CT三维重建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医学断层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创方法直观考察人体内的立体结构2,当用于电子束CT,更能充分显示它的价值。本文阐述了用电子束CT采集体层数据(包括步进容积扫描,连续容积扫描,电影扫描)后,用多层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阴影显示等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的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4.
宝石是稀有、珍贵的矿物,如何对它作出正确的评价,存在着一个相当精密的科学鉴定问题。  相似文献   
115.
华北克拉通破坏的过程在地壳浅层沉积和构造变形中留有相应的建造和改造形迹。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据钻井、地震剖面和露头资料揭示的地层分布、沉积面貌以及构造变形特征,综合论述了印支期华北克拉通的沉积盆地原型及与克拉通破坏早期构造变形之间的响应关系。晚三叠世,华北克拉通残留地层具有分区分布特点: 克拉通腹地的鄂尔多斯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发育较全,向东延展至晋中、豫西一带; 克拉通北缘的上三叠统杏石口组(及同期老虎沟组、黑山窑组等)沿辽西—京西—冀北一线零星分布; 克拉通南缘上三叠统沿豫南—陕南一线发育在北秦岭一带。南、北两缘晚三叠世地层均已卷入同期和后期构造变形,多被逆冲断层夹持并呈断片状产出。从构造变形角度,晚三叠世华北克拉通两侧均已发现大规模的南北向挤压构造,大致形成“对冲”格局,与内克拉通先存的东西向构造线一致。同生沉积记录了区域构造变形过程和/或由变形等因素控制的抬升剥蚀信息。在内克拉通,西部鄂尔多斯地区构造稳定,变形轻微,残留地层较全;东部地区抬升强烈,上三叠统大多数缺失;在东、西部之间存在一个沉积—构造的“缓冲”过渡区。从盆地原型恢复角度,晚三叠世华北克拉通表现为南北两缘陆内前陆盆地镶边的内克拉通盆地格局。华北克拉通腹地的盆地原型是叠覆在早—中三叠世盆地之上的继承性内克拉通盆地。华北克拉通北缘的陆内前陆盆地系统由阴山—燕山楔顶带、张家口—承德前渊带、清水河—山海关前隆带和京西—柳江隆后坳陷带构成;南缘的陆内前陆盆地系统则为北秦岭楔顶带、平凉—南召前渊带、环县—霍邱前隆带和铜川—济源隆后坳陷带。其中的铜川—济源和京西—柳江两个隆后坳陷带则可归属于华北内克拉通盆地。  相似文献   
116.
白桦  杨筱筱  鲁向晖  曾智 《水文》2014,34(3):43-47
南方红壤丘陵区洪涝和季节性干旱灾害并存,合理划分汛、枯水期可为旱涝灾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选取并统计赣江上中游国家气象站、水文站旬最大1日降水量、旬最大3日降水量、旬降水总量和旬平均流量,采用集对分析,将赣江上中游流域汛期划分为2月1~28日为汛前期,3月1~31日为前汛期,4月1日~6月30日为主汛期,7月1日~9月10日为汛后期,9月11日~次年1月31日为枯水期。集对分析汛期分期结果与传统汛期相近,理论基础完善,可用于赣江上中游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