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9篇
地球物理   119篇
地质学   10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拉分盆地与海原断裂带新生代水平位移规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沿海原断裂带发育3个级别的拉分盆地,其中,发育于中新世的老龙湾盆地是规模最大的拉分盆地,长度超过50km。为了估计盆地拉分量,本文建立了数学模型,相关参数包括盆地沉积厚度、盆地长度、滑脱面深度等。计算得到老龙湾盆地的拉分量为30km。对于另外两个较小规模的拉分盆地,本文利用前人资料和平均走滑速率方法得到盆地拉分量分别为22km和8km。这样,沿海原断裂带新生代以来的拉分总量约60km。该数值与景泰至靖远的黄河位错量接近。  相似文献   
102.

张衡一号卫星感应式磁力仪(Search Coil Magnetometer,SCM)探测到了大量的低频电磁波动数据.本文探索从中自动识别闪电哨声波(Lightning Whistler,LW)的算法,相关结果对进一步研究空间天气闪电事件的时空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首先,以20 s的时间窗提取SCM原始波形数据,再对其做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得到时频图;接着,以LW在时频图中呈现明显的L形态特征为依据创建LW时频图像数据集,该数据集包括316个LW时频图,8000个非闪电哨声波的时频图;再对时频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和尺度缩放处理以降低计算维度,同时增强闪电哨声波特征;通过设计模糊卷积核,对图像进行卷积计算以滤除大量阶跃边缘信息的影响;基于LW的形态特征设计L形态卷积核,对图像进行卷积处理以进一步增强图像中的L形态特征.最后,将增强后的L特征图输入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进行分类识别.大量数据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闪电哨声波自动识别方案有效,其识别效果在精度、召回率、F1值(F1 score)和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指标上均达到94%以上.

  相似文献   
103.
ITRF2000无净旋转对中国大陆地壳形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计算全球14个1级板块的总角动量以及ITRF2000速度场相对NNR-NUVELIA的旋转分量,研究了ITRF2000的无净旋转(也称无整体旋转)符合特性。结果表明.虽然ITRF2000的速度场通过50个核心站归算到NNR-NUVELlA上.然而在研究中国大陆区域地壳形变时,它们之间的差异仍是不可忽视的,其差异性表现为:ITRF2000的速度场相对于NNR-NUVELIA模型的速度场表现为顺时针旋转.前者速度模量大于后者;两个速度场的差异量表现为东部大于西部,E-W向差异量最大值达到5mm/a以上,N-S向差异量接近4mm/a。提出了2种消除这两个速度场之间系统差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4.
舒曼谐振异常现象与地震活动性有较好的相关性,舒曼谐振异常现象可能与地震电离层扰动有关,是岩石层-大气层-电离层耦合的重要体现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云南舒曼谐振地震前兆观测台的系统结构和仪器参数,以及统计分析和震例分析的结果.永胜台观测数据显示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M5.8级地震震前3天By分量出现舒曼异常,2011年1月23日临沧东部M4.0级地震震前2天By分量出现舒曼异常;通海台观测的By分量频谱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5月22日红河州M4.2级地震当日前3阶谐振频率对应谱密度出现强烈扰动.研究表明,舒曼谐振地震前兆监测是一种可行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5.
何建辉  张学民  林剑  王敏  申旭辉 《地震》2017,37(2):126-134
利用中国大陆陆态观测网(CMONOC)的下关、 昆明和庐州GPS台站, 对汶川地震引起的同震电离层扰动(CID)进行研究。 通过对GPS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证实汶川地震存在5个明显的同震电离层扰动(CID)现象。 根据GPS TEC时间序列和走时, 得到在电离层高度CID的水平传播速度为1.1 km/s, 属于震中区地表抬升引起的声波在电离层中传播速度; 同时, 也得到次一级CID传播速度接近0.7 km/s, 认为可能是重力波。 在此基础上, 利用射线追踪模型寻找震中位置发现, 当CID水平传播速度为1000 m/s时, 发震时刻对应的标准偏差能达到最小值19.55 s, 相应的CID起源位置是30.8°N, 103.15°E, 距离实际震中西南方向33.6 km。  相似文献   
106.

本研究主要利用张衡一号电磁卫星(CSES)记录的电磁场波形数据,研发了电磁波波矢量分析工具,该工具包提供电磁波形频谱变换、奇异值分解(SVD)方法以及坡印廷能流计算功能.选取了张衡一号卫星在ULF/ELF/VLF频段观测到的哨声波、准周期辐射、电离层嘶声波等典型波动事件,开展了频谱分析和波矢量分析.通过与DEMETER卫星的对比观测研究,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并且初步探讨了这些波动的传播特征,其结果也验证了张衡一号卫星在电磁场观测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本研究研发的波矢量分析工具包可直接运用到张衡一号卫星的常规数据处理和科学分析应用中.

  相似文献   
107.
基于小波变换的SAR图像噪声滤除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合成孔径雷达(SAR)的相干斑噪声严重影响图像质量,降低图像的可判读性。常用的空间自适应滤波方法在滤除噪声的同时,损失了图像中的大量边缘细节信息。介绍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SAR图像噪声消除方法,充分考虑噪声的统计特征,并把小波变换与空间滤波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滤波实验与其它滤波方法的对比。表明此小波滤波方法能更有效地消除SAR图像中的斑点噪声,而且能有效地保持图像中的纹理细节和边缘信息.  相似文献   
108.
多地球物理场探测是研究地震孕育机理的关键,而卫星遥感探测为此提供了技术支撑。利用区域GPS应变场、基于汶川震源模型的应力触发效应等,全面综合地震学、重力场、地球化学、红外、电离层等多种参量研究结果,针对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前多地球物理场参量进行整合分析,勾画了玉树地震多参数异常时间序列发展框图,确立了玉树地震独立孕育发生的特性,其中遥感探测技术显示了在地基测站稀疏区域的独特监测优势。结果发现,根据多地球物理探测参量的异常响应,玉树地震可分为3个不同的孕育阶段,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岩石激发不同的地球物理场异常信息,长期监测GPS应力应变变化比较显著,而临震阶段以空间电磁扰动为主,多地球物理场之间的耦合关联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9.
Selecting three half orbits near the epicenter of Pu’er earthquake, we analyzed the Ne data recorded in their revisited orbits during a year before this earthquake, and extracted Ne precurs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① There are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s of ionospheric Ne in night time, which exhibit different shapes respectively in four seasons; ② There are three main shapes of Ne: single-peak, saddle-shaped and even-shaped, all of which may occur in four seasons, but each season with its typical shape relatively; ③ Spatial images of Ne showed high values near the epicenter in 30 days before the earthquake, and there i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anomaly and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 in space and time, which reflects that these spatial anomalies were indeed concerned with the earthquake; ④ There shows a certain similarity of the Ne curves among revisited orbits, which can provid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for distinguish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seismic anomaly.  相似文献   
110.
云南地区震前舒曼谐振异常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re i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anomalous Schumann resonance and seismic activities. Pre-earthquake anomalous Schumann resonance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LAIC (Lithosphere-Atmosphere-Ionosphere Coupling), which is probably associated with seismic ionospheric disturbance. The observation system parameters of the Yunnan Schumann resonance monitoring stations and the results of statistical and seismic cases analysi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ree days before the March 10, 2011 MS5.8 Yingjiang earthquake, anomalous Schumann resonance in the By component (E-W) was observed by Yongsheng station, and two days before the Lincang MS4.0 earthquake of January 23, 2011, anomalous Schumann resonance in the By component was detected by the same station. Spectrum analysis results on the By component observations of Tonghai station show that strong disturbances were observed in spectral density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three Schumann resonant frequencies on the very day of the MS4.2 Honghe earthquake of May 22, 2011. Research shows that Schumann resonance monitoring is a feasible method for seismic-electromagnetic precursors monitor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