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16篇 |
免费 | 318篇 |
国内免费 | 48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00篇 |
大气科学 | 321篇 |
地球物理 | 358篇 |
地质学 | 1033篇 |
海洋学 | 328篇 |
天文学 | 19篇 |
综合类 | 212篇 |
自然地理 | 1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74篇 |
2022年 | 101篇 |
2021年 | 111篇 |
2020年 | 97篇 |
2019年 | 131篇 |
2018年 | 137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124篇 |
2015年 | 95篇 |
2014年 | 142篇 |
2013年 | 88篇 |
2012年 | 99篇 |
2011年 | 127篇 |
2010年 | 120篇 |
2009年 | 127篇 |
2008年 | 121篇 |
2007年 | 118篇 |
2006年 | 97篇 |
2005年 | 94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59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50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3篇 |
1978年 | 4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41.
942.
943.
提要:利用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组成和绝对浓度的变化并结合烃类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的研究,探讨了南堡凹陷1号构造带油气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分布和组成特征较好地指示了该区的油气运移效应。随着运移作用的加强,含氮化合物绝对浓度下降,“屏蔽”型与“暴露”型化合物的比值增加,油气沿着1号断层外侧的砂体,向构造的高部位运移。这与烃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成熟度参数变化所揭示的油气运移方向相一致,也与该区油气分布和勘探实践吻合较好。但两个参数间又存在区别,用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布来指示油气运移分馏作用时,由于分馏作用较弱,各井间的数值变化较小。而含氮化合物的分馏作用较强,各参数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加发生显著变化,且受成熟度的影响较小,更有利于油气运移方向的判别。 相似文献
944.
945.
946.
947.
948.
花东纵谷断层是中国台湾动力作用和地壳运动变形最强烈的断层之一,其断层运动特征和强震危险程度一直备受学者的关注。文中分别以同震地表位移、1992-1999年震间形变数据为约束,反演2003年成功MW 6.8地震同震位错分布和花东纵谷断层震间运动特征。结果表明:花东纵谷断层北段处于强闭锁状态(闭锁率高达0.9),闭锁深度深(约27 km);南段闭锁程度较弱(闭锁率约0.5),闭锁深度较浅(约12 km);中段闭锁程度与闭锁深度介于南北段之间。另一方面,2003年成功MW 6.8地震微观震中位于震间无震滑移区与闭锁区的过渡带附近。依据同震位错、震间断层运动反演结果,以及历史强震破裂分布特征,分析认为,花东纵谷断层南北段运动方式存在差异性,北段主要以强震形式运动,南段以蠕滑和地震两种形式运动。自1951年花莲-台东ML 7.3地震序列后,花东纵谷断层南段、中段和北段至2016年所累积的矩能量分别等价MW 6.4、MW 7.0、MW 7.4地震;若发生级联破裂,整个断层至2016年所累积的矩能量等价MW 7.5地震。 相似文献
949.
地质不连续带的破坏往往对岩质边坡的失稳起控制性作用。二阶功破坏准则可以分析除振颤失稳外的所有材料失稳问题,因此,利用该准则分析了岩体不连续带的材料失稳破坏问题。首先从数学上解释了使用二阶功分析二维地质不连续带的优势;而后将二阶功破坏准则引入FLAC有限差分计算软件,并根据相关监测数据对南芬铁矿岩质滑坡进行了二维数值分析。滑坡是一个准静态到动态的转化过程,动能的突然爆发标志着准静态-动态转化的发生。二阶功和二阶动能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据此关系估算出的南芬铁矿岩质边坡动能演化曲线可以证明二阶功对岩土材料失稳破坏判别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