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06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12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植物蒸散耗水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内外蒸散发研究领域200多年的成就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对测定植物蒸散耗水量的各种方法的主要理论原理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性、优点及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比较蒸散的测定方法,水文学方法简便、不受气象条件的限制,适用性较强;微气象学法不破坏下垫面,适用于整齐均一的作物与林木蒸散的测定;植物生理学法适用于植物个体耗水量的测定;遥感法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尽管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解决,但它用于估算区域蒸散量,实用性很大,应用前景广阔;SPAC水分传输模拟法适用于精确计算植被总蒸发。在此基础上预测了蒸散在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32.
位涡诊断在云南夏季强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3,他引:9  
范可  琚建华 《高原气象》2004,23(3):387-393
通过对云南夏季常见的"滇黔辐合型"强降水的个例分析,探讨位涡诊断在低纬高原的应用前景。发现干、湿位涡能较好地反映天气系统的演变特征,干位涡能反映冷空气活动的路径和暖湿气流的活动。高层干位涡具有向对流层低层延伸和低层干位涡具有向上伸展的特点,当高层干冷空气与低层的暖湿气流汇合,加上低层低涡切变的辐合机制,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这种形势极有利于对流不稳定能量的储存和释放,造成强降水。当高、低层干位涡减弱,两者相互作用减弱时,降水趋于结束。云南夏季常见的"滇黔辐合型"强降水过程的干位涡场表现在对流层中低层,高低纬呈现南北向或东北西南向高值带,当PV高值带断裂时,云南省强降水过程趋于结束。对流层低层湿位涡MPV1较PV能更好地反映对流层低层西南涡的移动和发展,在云南强降水过程中,700hPa上MPV1<0,MPV2>0。  相似文献   
333.
7煤层为青海省鱼卡煤田主要可采煤层,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物测队利用该区的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体,结合钻孔资料,对7煤层厚度与其反射波T7波的相位特征、振幅特征、频率特征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T7波的相位特征与7煤层厚度有较好的相关性,而T7波的频率特征、顺层振幅与7煤层厚度的相关性很差,即使煤层较厚时也是如此。通过例举薄煤层、较厚煤层、厚煤层等具体实例,说明煤层与反射波相位个数及相位时差具有正相关关系。由不同煤厚模型(0-50m)正演出的自激自收时间剖面反射波相位特征,也验证了7煤层厚度变化与其T7波相位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334.
建华 《河南地质》2008,(10):36-37
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锻炼。”入秋以来,几场秋雨,气温有所下降,在经历了炎夏的酷暑和湿闷后,人们倍感秋季的凉爽和舒适。宜人的秋季,也是锻炼身体的黄金季节,这里列出几种比较适宜秋天的健身运动。  相似文献   
335.
冬小麦霜冻气象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陶祖文  琚克德 《气象学报》1962,32(3):215-223
本文主要是根据在1960年春季所获得的霜冻危害的实况观测及调查材料,对冬小麦的霜冻气象指标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在制定了新的划分指标标准的基础上,采用最低气温及冬小麦叶面最低温度,分别确定了冬小麦在拔节前、拔节期和抽穗期的霜冻气象指标。并且根据资料讨论了冬小麦主要品种的霜冻指标的差异。 在本文中也讨论了在实际防霜工作中,如何运用霜冻气象指标的问题。  相似文献   
336.
李汀  琚建华 《气象学报》2013,71(1):38-49
通过对1979—2008年热带太平洋30—60 d振荡(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指数、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和日本气象厅降水资料的分析,发现热带东印度洋MJO强度和传播状况影响孟加拉湾西南夏季风季节内振荡及相关低频环流、对流和降水分布。当热带东印度洋MJO在春末夏初较活跃时,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季节内振荡活动在4—8月比其不活跃时提前约20 d(约1/2个周期),其对于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季节内振荡的影响可持续整个季风期,使西南季风的季节内振荡不仅酝酿期和活跃期提前发生,季风期有所延长,季节内振荡也更强。西南季风季节内振荡具有明显的北传和东传特征,北传沿孟加拉湾通道从赤道向副热带推进,而东传则沿10°—20°N从孟加拉湾向东传至南海地区。春末夏初时热带东印度洋MJO的异常状况,正是通过对西南季风季节内振荡东传和北传的影响,进而对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季节内振荡在季风期的酝酿、维持和活跃产生作用,这种作用同时体现在强度和时间上。孟加拉湾西南夏季风季节内振荡强度与热带东印度洋MJO在4月21日—5月5日的活动呈现显著负相关,当热带东印度洋MJO在春末夏初较活跃时,孟加拉湾西南夏季风季节内振荡的强度较大,在5—8月经历3次季节内振荡波动,低频对流场和环流场在1—3位相(孟加拉湾西南夏季风季节内振荡为正位相)和4—6位相(负位相)时呈反位相特征,这是由MJO低频对流的东传及在孟加拉湾和南海这两个通道上的北传引起的。从印度半岛到菲律宾群岛的降水在1—3位相和4—6位相上分别为正异常和负异常,其中,在第2位相(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季节内振荡波峰)和第5位相(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季节内振荡波谷)时分别为降水最大正异常和最大负异常。反之,在热带印度洋MJO在春末夏初不活跃年时,孟加拉湾西南夏季风季节内振荡活动较弱,强度偏弱且振荡也不规律。  相似文献   
337.
近年来海洋极端天气频发,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地处外海,与其相连接的桥梁非通航跨的桥面高程较低,容易受到海浪侵袭,威胁到岛桥功能的正常发挥和结构自身安全。针对西人工岛桥结合部周围的复杂地形条件,采用OpenFOAM®开源程序,分别对S、SSW和SW三个方向的极端波浪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数值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测量值的比较验证了的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不同方向入射波的波高和沿岛体斜坡爬高的变化规律。随着波浪入射角的增大,人工岛南侧斜坡的波浪爬高呈逐渐减小,但在岛体西端靠近桥梁的位置处,波浪爬高逐渐增大;同时也反映了越浪和桥面上水风险的大小。研究旨在为实际工程的管理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8.
亚洲冬季地表气温与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利用NCEP资料对1949~1999年间的地表气温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得到的前两个模态均表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两个模态迭加的情况下,亚洲大部分区域冬季气温升高,增暖明显,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奇异值分解(SVD)冬季亚洲地表气温和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得到的结果说明,北极涛动对亚洲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有显著影响,其次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与陆地海平面气压的反相分布可能对亚洲冬季气温的年际变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339.
在概述翼龙研究状况基础上根据掌握资料提出:(1)翼发达的胸骨和肩带说明不但能滑翔而且能进行相当的动力学飞行。(2)翼龙身覆皮显示其具有温血生理特征,其习性在某种 可能与鸟 类相似,如筑巢,产卵,孵卵哺雏等。(3)一些类似水禽的翼龙在足趾间可能长有效用的蹼。  相似文献   
340.
额济纳绿洲胡杨的光合特征及其对光强和CO2浓度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以额济纳绿洲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为研究对象,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其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及控制光强、CO2浓度和温度等环境因子,阐述了光合速率对光强和CO2浓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胡杨阳叶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但胡杨阴叶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光照、温度和CO2浓度皆对胡杨的光合作用有显著的影响。在控制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随光强或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分别遵循Farquhar模型和Michaelis-Menten模型;在不同CO2浓度下,光饱和点随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表观量子效率和光补偿点则随CO2浓度的升高而减小,但在相同的CO2浓度条件下,阳叶的光补偿点高于阴叶;在不同光强下,表观羧化效率也随光的增强而增大。CO2补偿点随光强的增强而有所下降,且在同等光强条件下,阴叶的CO2补偿点大于阳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