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以石油原油为唯一碳源,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微生物菌种库15株菌中筛选到5株石油降解菌。16S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WH072、WH069、WH303、ZXM008和ZXM183分别为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durans)、除烃海杆状菌(Marinobacter hydrocarbonoclasticus)、弯曲芽孢杆菌(B.flexus)、普里兹湾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prydzensis)和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其中对石油降解率最高的为WH072(高达36.4%),其次是WH069(20.0%)。对这5株菌检测已报道的石油烃降解酶基因,结果在WH072和WH069中均检测到了alkB、P450和almA3种功能基因。根据功能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分析其各自的进化关系,发现P450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种属特异性。对本研究首次报道的高效石油降解菌耐盐芽孢杆菌WH072,采用高效热不对称性交错PCR(hiTAIL-PCR)方法,成功获得了这3种功能基因的全长序列,其中alkB与已知同源基因序列相似性较低,其结构和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2.
二色桌片参皂苷药理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两种二色桌片参皂苷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及其对动物的心脏活动、动脉血压、骨骼肌收缩、镇咳、造血功能、应激作用、胸腺生长等方面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色桌片参皂苷在抑制动物心脏收缩、降血压、镇咳、增强造血功能和应激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但其毒性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3.
榆神府矿区大柳塔井田煤层群采地面沉陷可视化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晋陕蒙能源基地榆神府矿区大柳塔井田的地面沉陷问题,在分析研究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立了研究区的评价模型并采用世界上先进的数值模拟评价的FLAC^3D专业软件包,对该矿区煤层群采的地面沉陷情况进行了可视化数值仿真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144.
斑岩铜矿的源岩或源区探讨   总被引:50,自引:18,他引:50  
世界斑岩铜矿主要产于中亚-蒙古带,环太平洋带和特提斯带,上述三个地带分别为古生代、中新生代和新生代聚合板块最活跃的地区。还有少数斑岩铜矿产于前寒武纪造山带,推测类似的板块聚合的地质环境可能从前寒武纪就开始了。作者结合斑岩铜矿产出的地质环境分析,利用大量锶初始值、εNd(t),εSr(t)和REE等资料,说明成矿斑岩的源岩或源区与大洋玄武岩(或亏损上地幔)比较接近。由此推测成矿斑岩主要是洋壳或上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但也有部分下地壳混合的证据。斑岩铜矿带在空间上与活动大陆边缘相吻合,与板块缝合带相伴生(产于板块缝合带的上盘);在时间上从洋壳俯冲(Subduction)到陆陆碰撞造山过程(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orogeny)都有斑岩铜矿产生,因此,它们贯穿活动大陆边缘增生到岩石圈折沉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45.
空心磨鞋在复杂井大修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一些复杂井大修作业中出现的“落鱼”不清、“鱼顶”不明,现有方法难以打捞的大直径“落鱼”,以及“落鱼”中夹有硬质材料落物等特殊情况,经过大量的实验和实践,开发研制了系列空心磨鞋,基本解决了这些问题。介绍了空心磨鞋的结构原理、使用范围及现场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6.
滨岸相混控碎屑岩沉积体系是指发育在滨岸带,受河流、波浪和潮汐混合水动力作用产生的复合碎屑岩沉积体系。受区域构造、物源、古地貌、海平面变化和滨岸水动力控制,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区在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时期发育了辫状河三角洲、潮汐和波浪作用相互交替的滨岸相碎屑岩复合沉积体系。本文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和测井等资料,开展了沙雅隆起区志留系—石炭系沉积层序、沉积相和沉积模式的综合研究,建立复合沉积体系的沉积学模式,包括:① 志留系—泥盆系的浪控- 潮控海湾沉积体系;② 下石炭统巴楚组的台地- 蒸发潟湖- 潮坪沉积体系;③ 下石炭统卡拉沙依组的河控- 浪控- 潮控三角洲沉积体系。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滨岸滩坝和潮坪砂体、上泥盆统东河塘组冲积平原、海湾滩坝砂体和下石炭统卡拉沙依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在塔北地区大面积分布,其冲积平原、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被后期潮汐和波浪作用改造后,形成潮汐水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和滨岸滩坝砂体,物性条件明显改善,有利于形成优质储层区带。目前,滨岸混合水动力碎屑岩沉积体系已获得重大油气勘探突破,其沉积学模式可为塔北地区古生界碎屑岩油气勘探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7.
以鄂尔多斯盆地的延长下寺湾区中生界延长组长7段陆相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在样品实验数据分析和单井岩心观察的基础上,根据泥页岩的发育与分布特点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陆相页岩气的泥页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延长下寺湾区延长组长7段泥页岩主要为浅湖—深湖相沉积,泥页岩累计厚度适宜,有机质类型以Ⅱ1为主,有机质丰度较高,具备页岩气生成的物质基础,有机质演化主要处于成熟阶段.分析美国海相产气页岩与中国陆相产气页岩的综合特征,长7段泥页岩脆性矿物质量分数大于25%,有利于储层的后期改造.相对美国储层物性较好的页岩,根据现场解析法测得的长7段泥页岩含气量较高(平均为4.5m3/t),埋深适中,分布稳定,具有勘探潜力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8.
谢新宇  王龙  刘开富 《岩土力学》2011,32(11):3455-3460
基于Liebmann电阻网络模拟原理,研究了饱和土体的一维固结问题,编制相应的Matlab程序进行一维固结计算分析。给出了电阻网络模拟中电压与固结过程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对应关系以及模型建立和程序编制的完整过程,并模拟了单、双面排水情形下的一维Terzaghi固结问题。模拟过程表明,利用Liebmann电阻网络模拟结果与解析解吻合得较好。分析了时间步距?t改变以及网格?z划分精细程度影响因素作用下,亦即收敛系数? 值改变时的模拟结果与解析解的差异;探讨了Liebmann电阻网络模拟在固结问题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9.
贵阳市城镇化进程与土地利用转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娟  王龙  赵欣运  程胜高 《地球科学》2019,44(9):2944-2954
贵阳市岩溶地貌十分发育,可利用土地资源缺乏,城镇化发展与土地利用相互制约.基于贵阳市2001~2014年城镇化指标数据及1996、2001、2004、2009、2016年五期遥感影像数据,采用指标权重法和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分析了2001~2014年贵阳市城镇化发展趋势和1996~2016年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并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建立函数响应度模型,探讨了城镇化与土地利用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2001~2014年间,贵阳市城镇化水平呈上升趋势,综合城镇化得分增长率为52.46%,其中人口(26.0%)、生态(20.4%)、空间(19.9%)和经济(18.3%)城镇化对综合城镇化贡献较大,社会(15.4%)城镇化相对较小;(2)贵阳市农用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净增长总量23.66%,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净减少总量23.56%,土地利用类型总变化量为87.77%;(3)城镇化进程推动着土地利用的变迁,2001~2014年水田(13.767响应度)、裸地(4.476)、旱地(1.708)、灌木(1.319)土地利用类型对城镇化的综合响应度较高,乔木(0.897)、草地(0.878)、建设用地(0.693)、水域(0.180)相对较低.城镇用地面积的快速扩张是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直接因素.因此,建议在城镇化进程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保证城镇化进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0.
很多地层学与沉积学特征,如显生宙较高的海平面位置以及最高的大气圈二氧化碳含量、全球性温暖的气候(温室效应条件)、后生动物骨骼生物礁的贫乏、三叶虫的主导性、典型的方解石海、SPICE碳同位素事件所代表的大洋缺氧事件和大气圈增氧事件,将寒武纪芙蓉世特征化。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个全新的芙蓉统年代地层格架已经得到了系统的确立,芙蓉统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排碧阶、江山阶和没有得到最后定义的第10阶。湖南桃源县瓦尔岗剖面,以丰富的斜坡相三叶虫的发育著称,是全球寒武系芙蓉统第10阶底界GSSP的候选剖面。为了配合第10阶层型剖面的年代地层学研究,在层序地层学框架内,对该剖面第10期地层为主的地层序列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旋回地层学研究。基于基本的岩相和沉积相的观察与研究,将该剖面沈家湾组中主要归为第10期的大部分地层归为一个三级沉积层序,并进一步划分为两个四级海平面变化层序;该三级沉积层序大致包含48个准层序级别的六级米级旋回,这些米级旋回常常4个一组构成五级旋回(准层序组)而表现出明显的沉积旋回的1∶4的叠加样式,成为较为典型的米兰柯维奇旋回属性而可以作为代表性的"定时器"。结果表明,第10期地层的形成时限大致为4.80Myr(百万年),稍大于地球化学测年得出的4.10Myr(~495.0-489.5Ma);而且层序界面代表的沉积环境变化要超前于阶的界面代表的生物变化。因此,层序地层学框架内的旋回地层学研究,丰富了瓦尔岗剖面的地层学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