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224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为探讨砾石群对河道生物栖息地自然化改造效果,以江西金沙溪河段为例,采用文献调研和数值模拟的方法,选择鲢鱼为目标物种,耦合河段的平面二维水动力及栖息地模拟,研究了砾石群布置对裁弯河道生物栖息地的影响特性及自然化改造效果。结果表明:裁弯河道鲢鱼栖息地加权可用面积(AWU)明显减少,弗劳德数在其主流线附近增大,剪切速度值由原河道的横向梯度分布转变为均匀分布;砾石群对裁弯河道生物栖息地的自然化改造效果显著,其中河道凹岸高密度布置方式使鲢鱼栖息地可用面积百分率(APU)由裁弯河道的9.20%增长至15.06%,砾石群下游附近水流的弗劳德数由裁弯河道的0.13~0.68骤降至0~0.15,砾石群下游区域形成低速水流区,为鲢鱼在大流量河道中提供了良好的庇护场所。  相似文献   
472.
含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水流紊动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忖  王超 《水科学进展》2010,21(6):816-822
在一定的水动力条件下,不同水生植物对水流结构改变的程度及对底泥再悬浮的影响由于其形态结构的差异有所不同.在玻璃水槽中铺设太湖底泥并种植天然沉水植物(水蕨)和挺水植物(菖蒲),通过水槽实验,用三维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对植物段紊流特性进行测量研究,分析含水生植物明渠水流的水力特性及底泥再悬浮规律.结果表明:含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明渠水流的垂向流速分布各自遵循不同的规律;其紊动强度和雷诺应力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性;在沉水植物冠层交界处及挺水植物的茎杆和枝叶分叉处,紊流强度及雷诺应力均出现最大值;在一定条件下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均能抑制底泥再悬浮,但当雷诺数达到一定数值时,水生植物的存在反而加剧了底泥的再悬浮,与挺水植物相比,沉水植物对底泥再悬浮的抑制效果要更好.  相似文献   
473.
夏季敦煌稀疏植被下垫面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9年夏季敦煌地区加强期观测资料,分析了稀疏植被下垫面CO2、水汽的通量输送规律和地表辐射、能量平衡等微气象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敦煌地区夏季CO2、水汽通量有明显的日变化,其平均通量分别为-0.023mg.m-2.s-1和2.90mg.m-2.s-1;地表平均反照率为0.24,低于绿洲内部;感热是该地区地表热量流失的主要形式,潜热和土壤热通量相对较小,平均波文比为3.08;观测中也发现了有较大的能量不平衡现象,利用试验资料估算了土壤容积热容量,并在能量平衡方程中加入了土壤热储量,提高了能量平衡度。  相似文献   
474.
2006年春季最强沙尘暴过程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06年春季最强的一次沙尘暴过程(4月9~11日)的影响系统和天气概况进行了分析之后,利用包含较先进的陆面过程方案,具有清晰物理概念的沙尘数值预报系统对该次强沙尘暴过程的地面沙尘浓度、起沙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进行模拟和分析.该系统能较好复制出这次沙尘天气过程的时间和空间演变特征,沙尘发生、结束的时间以及(在较大范围的)强度变化,也能较好再现沙尘天气的日变化特征.该次大范围强沙尘天气模拟的起沙源在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甘肃西北、蒙古南部、内蒙古阿拉善和浑善达克沙地及其毗邻地区.在不同地区起沙过程中贡献最大的粒子粒径在不同的地区有所不同,但主要是粒径为2~22 μm.研究表明,具有风蚀物理学基础的该沙尘数值预报系统,不但物理图像清楚,而且效果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475.
敦煌戈壁气象塔站资料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超  韦志刚  李振朝 《干旱气象》2010,28(2):121-127
讨论了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问题,并分析和强调了塔站资料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结合地面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法,提出了逻辑极值检查、僵值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相似一致性检查、决策算法、质量控制码的标注和人工干预检查等组成的一套针对塔站资料的质控方法。利用提出的质量控制流程,对敦煌戈壁塔站2001年4月至2009年4月共9a的资料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表明:该流程能很好的找出缺测、错误、可疑的数据并给与标注,特别是在处理过程中,结合了综合判别法,使得该检验结果更为可靠。结果表明:塔站观测资料的质量是比较好的,正常数据占总数据的91.2%,非正常数据只是少数情况,其中大部分为缺测数据,占其78.7%。错误数据占总数据的1.93%,其中大部分为僵值数据,占其87.02%,其次分别为一致性和逻辑极值错误。  相似文献   
476.
SSM/I微波辐射计数据陆面温度反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广东  王超  田国良 《遥感学报》2001,5(4):254-258
利用美国防卫气象卫星计划(OMSP)特别微波辐射/成像计(SSM/I)的多通道微波辐射亮温数据,开展中国陆地区域陆地表面温度反演研究,选择1997年7月20/24日的SSM/I数据,先对中国陆地区域的数据进行处理与成像,然后基于Holliger算法利用七个通道数据进行地表类型分类,最后利用SSM/I数据的统计算法进行中国区域内的陆面温度反演研究,并用NOAA-AVHRR反演的温度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SSM/I微波辐射计数据可以为大面积的陆面温度反演提供快速的研究方法,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一种新资料。  相似文献   
477.
本文主要介绍了九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推出的新地面物探仪器,分析了其主要性能和特点,以此为基础论述了物探仪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78.
利用航天飞机成象雷达干涉数据提取数字高程模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王超 《遥感学报》1997,1(1):46-49
首先介绍干涉雷达 (INSAR)成象原理和处理方法 ,接着介绍了二维离散包缠 (wrapped)干涉相位纹图的解缠 (unwrapping)算法。利用航天飞机成象雷达 (SIR -C) 1994年 10月获取的昆仑山干涉数据 ,研究了SIR -CINSAR获取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 ,显示了INSAR在三维信息获取和动态监测方面的优越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79.
一种新的TOVS大气湿度反演方法及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的数值天气预报(NWP)6 h预报场。作为同步物理反演模式初估场,由气象卫星垂直探测(TOVS)资料推导出大气湿度,并给出了试验结果。结果表明,TOVS湿度反演的相对误差(RMS)约为20%。其中,夏季反演结果略优于冬季,而且低层(1000 hPa)和高层(500 hPa以上)与初估场相比有较大的改进,中层(850,700 hPa)二者大致相当。与统计回归反演结果相比其精度约提高10%。该研究为在我国建立“卫星反演/数据同化/数值预报”相互影响的循环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0.
介绍了近十余年来国际海岸,近海工程中综合考虑多项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取代逐项分别考虑,并由一般联合概率发展到多元极值分布的最新研究成果,可适用于工程可靠度,设计标准和失效概率计算,主要包括联合概率法,变量构造法及多元极值理论等,在阐明理论计算步骤的同时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有利于工程技术人员便捷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