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内蒙古中部地区土地荒漠化遥感调查及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选择内蒙古中部地区作为典型荒漠化区域,根据荒漠化土地分类体系,确定决策树的结构以及各类地物在树形中的位置。基于各类地物的光谱反射特性和图像数据反映的综合特征,采取相应的识别和提取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遥感数据源。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从多光谱及多时相TM和ETM+遥感数据中提取出的光谱反射特性、土壤调节植被指数、土壤亮度指数以及土壤湿度指数等复合指数进行不同地物的分类和提取。结果表明:利用决策树分层提取法可以有效地排除和避免提取地物时多余信息的干扰及影响,目标明确。然后,通过图像代数检测法及目视解译法确定1990-2000年土地荒漠化的变化信息,对内蒙古中部地区的荒漠化演变规律做出分析。最后,结合研究区气候数据,在GIS支持下,通过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和气候因子变化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研究区影响环境变化的主要因子是降水量与蒸发量(干燥度)。  相似文献   
72.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changing process of the pollution from the formation of Nansihu Lake, this study determined the isotope age and depositional rate and analyzed the organic geo-chemical quotas and heavy metal quotas of two sedimentary profiles of Weishan and Dushan lakes.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the formation of Nansihu Lake, the change of the pollution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phrases. At the early phrase of the formation, the organic matters of the lake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exotic matters and had a close relation to the effect on the water and sands from the Huanghe (Yellow) River. At the middle and late phrases of the development, the endogenous matters of the lake became the main and stable source of the organic matters. The overflow of the Huanghe River, the excavation of the Grand Canal and the cut of trees caused the changes of the historic pollution. In recent 20 years, the modem industrial pollution from the organic matters and heavy metals has an increasingly heavy tendency.  相似文献   
73.
无人飞行器遥感影像的自动相对定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套适合于无人飞行器遥感影像的全自动相对定向流程。其技术要点主要包括:利用SIFT特征的旋转、微小仿射的不变性等从影像提取特征并匹配,基于RANSAC的相对定向进行误匹配剔除,划分均匀网格的Frstner特征提取,基于核线约束的近似一维影像匹配,最小二乘匹配。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匹配成功率,获得点数多且点位分布均匀,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74.
氢化物发生法测定地质样品中锡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根据锡元素特性,研究利用氢化物发生法测定地质样品中锡含量。该方法简便、快捷,不用分离干扰元素,大大提高了分析测试速度,且通过国家一级标样的分析能够满足0.001%~1.00%含量的锡矿石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75.
利用庙岛南部海域海砂开采区海底地形实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海砂开采过程中历年来海底地形地貌的特征变化,发现采砂活动并未引起该区水深发生较大变化。由于动态补偿作用,采砂以后在潮流和波浪的共同作用下,周围海域的泥沙将不断向采砂导致的深槽内填充,并使深槽逐渐变浅。输沙量计算结果表明,长岛海域净供砂量为9.0×104 m3/a。从输沙方向看与潮流和波浪的影响及海底地形的走向密切相关。目前开采量小于3.3×104 m3/a,如果按照目前采砂规模,保证安全生产,采砂工程不会对海底地形、海岸地貌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马家窑文化是甘青地区新石器时期的主流文化,其时空演化和生业模式转变过程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地貌环境和水文条件的变化却仍不清晰。本文借助GIS方法和遗址域的概念,采用定量手段分析了马家窑文化不同时期遗址分布的地貌背景和汇水累积量的变化,并以此推论这些不同的地貌环境所反映的土地利用方式及其与生业模式之间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马家窑文化在不同时期的遗址域内有不同的平地等级和汇水累积量分布,这些指标所反映的土地开发、占用模式与当时的生业模式有很大关系。这项工作为理解不同气候背景下史前人类对生存空间和生业模式的选择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7.
低有机负荷对SMBR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低的有机物--污泥负荷(<0.1 gCODcr/gMLSS.d)使膜生物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进入内源呼吸阶段,污泥负增长,活性变差.上清液CODcr多糖含量明显高于进水和出水,是微生物代谢物质在膜前积累所致.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容易被膜表面吸附形成凝胶层,导致过滤阻力增加,引起膜污染,并抑制微生物活性.浓度较低、活性较差的微生物对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吸附和降解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78.
针对柴达木盆地英东油田长井段油层层间非均质性强、产能差异大、产液能力不确定给低油价下效益开发带来的诸多问题,笔者尝试利用渗流系数、存储系数与含油饱和度作为fisher判别函数参数对研究区不同储层产能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通过实际生产数据与理论函数对比,理论模型整体判别符合率达到80%以上,基本满足了油藏开发需要,为后续油藏的单层砂体投产治理、产能部署及储层预测动用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9.
通过对莱州湾南岸HLL02钻孔的孢粉分析,得出了其晚上新世以来的古植被演替及古环境变迁.孢粉结果显示:(1)在晚上新世-早更新世阶段,莱州湾南岸及其附近地区的植物群落主要是以蒿属、藜科及禾本科为主的草原,气候温暖偏干.极低的淡水藻类含量也指示研究区并没有大的河流注入,或大的湖泊形成,降水量较少;(2)在早更新世-中更新世阶段,莱州湾南岸及其附近地区的植物群落开始由草原向森林草原过渡,指示了温暖湿润的气候状况.淡水藻类的增加,指示莱州湾南岸及其附近地区可能有大的河流注入,或大的湖泊形成,降水量增加;(3)在中更新世-晚全新世阶段,莱州湾南岸及其附近地区的植被类型已经成为森林草原植被.淡水藻类含量数量达到整个钻孔的最高值,指示研究区的河流注入量持续增加,湖泊面积也开始扩张,气候变得寒冷偏干.此外,综合HLL02钻孔的海相沟鞭藻记录,发现研究区在中更新世-晚全新世阶段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海侵事件.  相似文献   
80.
王琳  李晶  周慧  王凡 《海洋科学》2023,47(9):91-102
近几十年来,全球的海洋健康状况明显下降。为了防止、减缓和扭转未来海洋健康和功能的恶化趋势,联合国启动了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年)(简称“海洋十年”)规划,以整合全球海洋相关领域的资源与力量,科学地保护海洋并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联合国“海洋十年”规划为海洋领域的科学家、政策制定者、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地方群体更加高效、合理地共同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提供了一个广阔平台,也为中国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发展海洋科技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研究通过梳理联合国“海洋十年”规划的发展过程和已批准的行动与活动,结合文献信息分析,深度解析了“海洋十年”规划的发展和实施动态,探讨了“海洋十年”规划的热点研究主题。自2020年9月,联合国正式发布“海洋十年”规划以来,共有来自60个国家的409项行动获得“海洋十年”的批准,其中包括47项计划、277个项目和85项捐助,研究热点主要是海洋政策制定与海洋管理、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等。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海洋十年”活动的实施与协调、能力建设、资金支持、人才培养和宣传推广的角度,进一步提出了促进我国全面参与“海洋十年”规划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