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1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4篇 |
大气科学 | 32篇 |
地球物理 | 8篇 |
地质学 | 60篇 |
海洋学 | 23篇 |
综合类 | 19篇 |
自然地理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
本实验对安朵仙水母(Cassiopeia andromeda)水母体进行不同程度(伞体、胃囊、口腕和触手)的切割,进行60日再生过程观察。本研究首次记录了安朵仙水母水母体的再生情况:切除部分伞体、全部胃囊、全部口腕和触手的水母体残体能够再生出缺失的部分;切除全部伞体的水母体残体无法再生出新的伞体,而是反向再生出新的口腕和触手;同时切除不同部位的水母体残体在组织修复时表现出一定的再生顺序性。本研究发现安朵仙水母水母体具有较强的组织再生能力,可作为钵水母纲再生研究的潜在模式物种,同时为刺胞动物研究以及再生生物学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3.
渗流井取水工程因其高产、高效、低耗、供水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但目前的渗流井取水工程对取水量关注较多,对辐射管-含水层间水量交换系数缺乏研究。为此,通过大型砂槽物理模拟试验,设计不同辐射管仰角、不同辐射管长度、不同渗漏补给能力河流及不同竖井降深共101种试验方案,分析渗流井取水效果的影响因素。对辐射管-含水层间的水量交换系数C1的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并利用MODFLOW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部分试验方案进行模拟,并将C1值计算公式应用于模型中,利用试验数据对模型识别验证,并对辐射管-含水层间的水量交换系数C1的计算公式进行验证。最终,确定出辐射管-含水层间的水量交换系数C1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4.
国民经济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市政建设的改善,而市政工程道路作为市政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化的体现,更与市民生活紧密相关。便捷的交通,宽敞的道路展示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因此,加强市政工程道路的质量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近年来市政工程道路施工由于会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也体现出一些问题,严重的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甚至会给一座城市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认为,只有科学的分析市政道路工程出现质量的原因,才能有效地提出解决措施,打造良好的便利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45.
结合国际冻土研究的热点问题和青藏高原脆弱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针对多年冻土退化过程中趋于加剧的热喀斯特现象,及其因融穿冻土、造成区域地下水位的改变而诱发的生态环境影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持下开展"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喀斯特湖环境及水文学效应"研究。项目主要通过遥感分析及野外调查,分析气候变化和工程活动影响下的青藏工程走廊内热喀斯湖时空分布规律,评价其生态环境效应;选取热喀斯湖广泛发育区域,调查其发育条件、规模和几何分布特点,揭示典型热喀斯特湖影响因素变化、水热状况等,通过水文学、同位素示踪试验等阐明热喀斯特湖与地下水之间的转换关系;结合抽水疏干试验进行热喀斯特湖对区域地下水位影响分析,并通过数值模型及模拟,依热喀斯特湖发育不同阶段、规模,分析其对区域冻土、水文条件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区域性冻土生态环境演化准确评价及趋势预测,以及深入理解诸如江河源多年冻土区水文状况演化影响因素,及其相应的生态环境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46.
淮河流域(山东段)南部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淮河流域山东段南部平原区地下水污染、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就该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就污染源、浅层地下水及表层土壤有机污染现状、河流对两侧浅层地下水的影响及污染途径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浅层地下水中有机组分检出率较低,有机组分中仅有个别指标水质超标,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程度整体较轻。平面分布特征上,有机物检出点及污染严重点主要集中在城镇所在地及周边地区、河道两侧及工矿企业密集区;在垂向分布特征上,浅层地下水的有机污染程度较深层地下水严重,随着深度的增加,污染程度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47.
掌握岩体的渗透性是精细化描述一个地区水文地质特征的重要工作。渗透系数是表征岩体渗透性的重要指标,研究渗透系数估算模型对于实际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现有的渗透系数估算模型中,单因子模型忽略了其他因素对该地区渗透系数的综合影响,复合因子模型存在参数选取不够灵活、部分参数较难获取等问题。基于公开数据,分类整理和对比分析了影响裂隙岩体渗透性的正、负相关参数,提出一种拟合效果好、参数选取灵活的渗透系数估算模型——PNC(Positive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一,PNC模型的拟合效果(可决系数R2=0.964和R2=0.801)优于HC模型的拟合效果(R2=0.905和R2=0.563);在研究区二,PNC模型的拟合效果(R2=0.959)优于RMP模型的拟合效果(R2=0.927);在研究区三,PNC模型的拟合效果(R2=0.94~0.99)优于ZRF模型的拟合效果(R2=0.92~0.99)。利用纳什效率系数(Nash-Sutcliffe Coefficient,NSE)进行模型误差分析,7组数据中有5组数据的误差系数在0.95以上。这说明PNC模型具有便利性和可靠性,可以为实际工程估算和验证渗透系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8.
49.
天山造山带新生代剥露过程一直受到普遍关注。对沿横穿天山的乌鲁木齐-库尔勒公路胜利达坂以南段采集的基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热史模拟结果显示,该段天山的新生代剥露历史分为两个阶段,即古近纪期间的缓慢剥露阶段和中新世以来的快速剥露阶段,其剥露速率分别为<30m/Ma和70~160m/Ma。综合分析前人在东天山、北天山以及南天山等天山不同区域取得的低温热年代学数据,我们认为,新生代天山造山带可能经历了4次快速剥露过程,分别开始于新生代早期(67~65Ma)、始新世中期(约 40±5Ma)、渐新世末-中新世中期(约 20±5Ma)以及中新世中晚期(约 10±2Ma)。这4次快速剥露过程分别发生于造山带的某一或某些区域,表明新生代天山地区的剥露过程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从整个天山造山带来看,渐新世末-中新世中期开始的快速剥露影响范围可能最广,是新生代天山地区一次重要的剥露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50.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资助下,开展了老挝境内21万km^2的国家尺度(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工作,本次工作填补了老挝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的空白,为老挝基础地质、矿产开发、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多个方面提供了基础地球化学保障。本次共采集老挝境内地球化学样品1905件,使用多种测试手段分析了71种元素的含量,并据此制作了这些元素的地球化学图和地球化学异常图。通过对老挝Au、Cu、Ni、Co、Mn、Zn、Ag、As、Sb、Pb、Bi和Sn的地球化学参数及其相关性的研究发现:这些元素的中位值均小于我国热带雨林区水系沉积物元素含量,而且这些元素的中位值均小于其平均值,As、Au、Bi、Pb和Sb在老挝境内的分布十分不均,元素局部富集明显。通过R型聚类分析,我们将上述元素分为Au;Cu;Ni、Co;Mn、Zn;Ag、As、Sb、Pb、Bi、Sn等5个簇群,并根据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综合异常特征,在老挝划分了7个地球化学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