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以资源三号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影像处理为重点,探讨在全国尺度上,影像效果优化的方法以及影像与矢量数据协调一致性问题,设计编制了3 m×2.2 m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影像地图》挂图,弥补了我国国产影像大尺寸挂图编制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92.
利用SAR影像区域分割方法提取海洋暗斑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泉华  王玉  李玉 《地理科学》2016,36(1):121-127
在SAR强度影像中,包括海洋溢油在内的许多海洋现象呈现为暗斑。为从诸多暗斑中辨识海洋溢油,需要在SAR影像中提取暗斑的几何和统计分布特征,以此作为进一步分类(辨识)海洋溢油的依据,将基于几何划分技术的区域分割方法应用于SAR影像暗斑特征提取。首先建立高分辨率SAR影像暗斑或然率模型,然后利用最大化期望值和M-H算法实现其几何及统计分布特征参数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精准提取暗斑的几何形状,同时还能有效估计其统计分布参数。  相似文献   
93.
在野外沉积特征研究、室内薄片观察的基础上,对四川盆地东部龙王庙组22个碳酸盐岩样品的碳、氧同位素进行测试,在充分论证样品的有效性后,分析研究区龙王庙组碳、氧同位素特征,进而探讨龙王庙组沉积期的古气候及古海洋环境。样品实验数据显示δ13C值分布在-1.533‰~2.619‰,平均为0.046‰;δ18O值分布在-9.916‰~-3.580‰,平均为-7.746‰;碳、氧同位素整体变化趋势与扬子地台其他区域基本相同。古海洋环境恢复表明,龙王庙组沉积期四川盆地东部整体处于海相环境,海水盐度呈先降低、后增高、复又降低的多段式变化;海水温度主要分布在20~30℃,属于温暖或炎热的亚热带气候;在海平面缓慢波动性下降、陆架暴露、生物灭绝的沉积环境影响下,龙王庙组δ13C值具有负漂移的演化趋势。龙王庙组沉积中期的水体深度最浅,古盐度最高,是白云岩最为有利的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94.
近年中国沿海普遍受到脂溶性贝类毒素(lipophilic shellfish toxins,LSTs)的污染。钦州湾是国内外闻名的牡蛎养殖基地,目前仍不了解该海域海水和主要养殖品种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沾染LSTs毒素情况与食用安全性。本文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钦州湾香港牡蛎养殖区海水交换口处,通过固相吸附毒素跟踪技术(solid phase adsorption toxin tracking,SPATT)吸附收集海水中的脂溶性贝类毒素,同时每月采集香港牡蛎样品,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海水和香港牡蛎体内的LSTs毒素含量与组成,并对香港牡蛎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海水共检出GYM、OA和PTX2三种组分,平均浓度分别为0.44、14.20和1.67μg/(kg resin·30d)。香港牡蛎共检出DTX2、GYM、SPX1、Homo-YTX四种组分,其中Homo-YTX为定性结果, DTX2、GYM、SPX1三者平均浓度分别为0.95、18.86和0.95μg/kg。(2) GYM毒素均值在海水中和香港牡蛎体内含量变化趋势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70;OAs毒素在海水中和香港牡蛎体内变化趋势类似, Pearson相关系数为0.35。(3)毒素存在一定季节变化。海水OA和PTX2夏季高,其他季节低,均值最高值分别发生在7月和6月;香港牡蛎体内GYM冬季和夏季较高,DTX2春季和夏季较高;但海水中的GYM和香港牡蛎体内的SPX1全年变化均不明显。总体而言,钦州湾海水和香港牡蛎已受到多个LSTs毒素组分污染,海水LSTs毒素含量较国内其他海域低,参考欧盟LSTs毒素标准,本海域的香港牡蛎脂溶性贝类毒素仍未超标,可放心食用。  相似文献   
95.
莺歌海盆地D气田发育浅海重力流沉积,目前对于其沉积微相组成及特征存在较大争议。通过总结研究区岩石相、测井相、地震相综合特征,结合国内外海底扇沉积单元划分,考虑靶区实际情况,建立了适合D区的浅海重力流沉积微相划分方案,识别出侵蚀水道、水道侧缘、分流水道、朵叶体等多种沉积微相;总结不同沉积微相特征,建立了浅海重力流沉积微相识别图版;并在浅海重力流沉积模式的控制下,精细刻画沉积微相,识别沉积微相平面展布,为气田开发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6.
本文以渐尖鳍藻(Dinophysis acuminata)为实验原料,建立了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扇贝毒素-2(Pectenotoxin-2,PTX2)的制备方法。研究重点对鳍藻细胞的破碎、PTX2毒素的提取及HPLC纯化等三个步骤的方法进行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反复冻融与超声波细胞破碎相结合可获得最大的细胞破碎率和毒素提取率,分别为99.2%和81.5%。采用四种有机试剂(甲醇、丙酮、乙醚、二氯甲烷)及三种固相萃取小柱(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Oasis HLB SPE,Phenomenex Strata-X SPE,Sep-Pak C18 SPE)对PTX2毒素进行提取,其中乙醚-二氯甲烷的提取效率最高,达78.2%。在HPLC对PTX2毒素的纯化实验中发现,流动相的pH会影响毒素组分的分离,其中在碱性流动相(含6.7mmol/L氨水的水溶液和乙腈溶液,pH=10.94)条件下,PTX2的分离效果最佳,响应值最高。实验使用Phenomenex Kinetex C18(4.8mm×250mm,5μm)色谱柱,在上述碱性流动相条件下,分离得到纯度为93.2%的PTX2毒素。本研究选定的藻细胞破碎、PTX2毒素提取、及HPLC纯化方法简单快捷,高效易操作,为从大规模培养的鳍藻细胞中制备高纯度PTX2毒素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7.
应用FVCOM海洋模式,建立长江口附近海域海洋模型。通过径流、风场、潮汐、斜压和背景流场等不同环境因素下的数值模拟并结合"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长江口区域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对长江冲淡水的扩展情况进行研究。数值实验再现了长江冲淡水在夏季的转向现象,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发现长江冲淡水的转向主要是受风场控制,其中斜压效应、潮汐潮流、背景流场对冲淡水的转向影响不明显。长江径流和潮汐潮流只影响长江口附近的较小区域,背景流场本身比较稳定,对长江冲淡水扩展的季节变化影响不大,斜压效应在长江冲淡水转向过程中所起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98.
赵瑞霞  代刊  金荣花  韦青  张宏  郭云谦  林建  王玉  唐健 《气象》2020,46(3):420-428
开展了夏半年72 h内逐3 h降水预报试验,针对ECMWF模式预报、基于ECMWF的模式输出统计(MOS)预报、纳入超前空间实况信息的OMOS预报,以及三种预报的最优TS评分订正(OTS)预报,对比分析预报效果,探讨一种多方法结合能够提供良好预报性能的3 h定量降水预报技术方案。结果表明:在短期预报中,MOS预报与OTS订正相结合的MOSOTS综合预报方法的预报性能最好,而且MOS-OTS方法的3 h强降水预报与业务运行的城镇指导预报中融合主客观预报的降水预报相比,也具有一定优势;而在临近3 h预报中,则OMOS预报与OTS订正相结合的OMOS-OTS综合预报方法最优,3 h内0.1、3和10 mm以上降水的TS评分最高,比原始模式预报分别提高73%、198%和483%,Bias评分接近于1,在夏半年的逐日晴雨预报中,OMOS-OTS方法在大部分日期都稳定优于MOS-OTS预报和城镇指导预报。  相似文献   
99.
利用浙江省历史气温资料整理出1960—2010年倒春寒个例,对倒春寒天气的发生规律、区域分布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NC逐日平均高度场和温度场资料,用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倒春寒前期500、700和850 hPa的环流特点,提出短期预报的参考指标,并对倒春寒天气的服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0.
The flow past various mechanical cavity, which is a common structure on the surface of the underwater vehicle, and generating hydrodynamic noise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paper, a hybrid method is presented to investigate the hydrodynamic noise induced by mechanical cavities with various shapes. With this method, the noise sources in the near wall turbulences or in the wake are computed by the large eddy simulation (LES) and the gener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the acoustic waves are solved by the Ffowcs Williams-Hawkings (FW-H) acoustic analogy method with acoustic source terms extracted from the time-dependent solutions of the unsteady flow. The feasi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urrent method was verified by comparing with experimental data (Wang, 2009). The 2D cavity models with different cross-section shapes and 3D cavity models with different cavity mouth shapes (rectangular and circular) are develop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avity shape on the hydrodynamic noise. By comparing the flow mechanisms, wall pressure fluctuations, near-field and far-field sound propagation distribut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quadrangular cavity with equal depths of leading-edge and trailing-edge is preferred for its inducing lower hydrodynamic noise than the cylindrical cavity do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