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96篇 |
免费 | 2069篇 |
国内免费 | 230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09篇 |
大气科学 | 1880篇 |
地球物理 | 1864篇 |
地质学 | 5673篇 |
海洋学 | 1306篇 |
天文学 | 132篇 |
综合类 | 666篇 |
自然地理 | 9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7篇 |
2023年 | 310篇 |
2022年 | 342篇 |
2021年 | 366篇 |
2020年 | 308篇 |
2019年 | 406篇 |
2018年 | 419篇 |
2017年 | 266篇 |
2016年 | 333篇 |
2015年 | 361篇 |
2014年 | 566篇 |
2013年 | 458篇 |
2012年 | 464篇 |
2011年 | 422篇 |
2010年 | 444篇 |
2009年 | 427篇 |
2008年 | 439篇 |
2007年 | 417篇 |
2006年 | 449篇 |
2005年 | 406篇 |
2004年 | 380篇 |
2003年 | 332篇 |
2002年 | 339篇 |
2001年 | 308篇 |
2000年 | 318篇 |
1999年 | 282篇 |
1998年 | 317篇 |
1997年 | 380篇 |
1996年 | 368篇 |
1995年 | 309篇 |
1994年 | 314篇 |
1993年 | 255篇 |
1992年 | 268篇 |
1991年 | 252篇 |
1990年 | 239篇 |
1989年 | 213篇 |
1988年 | 120篇 |
1987年 | 115篇 |
1986年 | 111篇 |
1985年 | 110篇 |
1984年 | 109篇 |
1983年 | 78篇 |
1982年 | 78篇 |
1981年 | 56篇 |
1980年 | 39篇 |
1979年 | 25篇 |
1978年 | 12篇 |
1959年 | 13篇 |
1958年 | 30篇 |
1957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1.
92.
当地表存在三维非均匀电导率分布时,区域大地电磁响应发生畸变. 以往对这种畸变研究多假设近地表为三维,区域构造为一维或二维. 对于更一般的三维/三维构造,为了分析并消除这种畸变影响,真实反映地下三维区域构造信息,本文实现了三维大地电磁相位张量积分方程数值算法,并研究在不同地质模型下相位张量响应. 结果表明,相位张量不仅可以反映一般三维构造信息,亦可有效反映复杂近地表构造下三维区域构造信息,而无须假设区域构造为一维或二维,证明相位张量具有较强抗近地表局部非均匀构造干扰能力,能够保持更为一般的三维区域构造信息. 为了加快正演计算,同时保持一定精度,算法采用了积分方程多网格法. 相似文献
93.
94.
太行山地形影响下的极端短时强降水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2015年8月2日午夜和2011年8月9日前半夜,在两种不同天气系统背景下太行山东麓都出现了小时雨量超过50 mm的极端短时强降水天气,两次过程都是雷暴先在太行山区触发加强,经过下山2 h先后在丘陵站平山和山前平原站石家庄市区产生极端短时强降水。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石家庄SA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不同天气系统背景下太行山特殊地形影响的极端短时强降水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偏东气流被南北向的太行山地形强迫抬升,且与下山雷暴出流形成中尺度辐合线触发新的雷暴,雷达回波呈现后向传播特征和列车效应造成局地极端短时强降水。太行山地形通过增强辐合上升运动、增大垂直风切变使雷暴下山加强。不同天气系统强迫下,太行山特殊地形对雷暴发展作用不同。在偏西气流引导下,暖区极端短时强降水由阵风锋触发,具有突发性、降水时间短、伴随风力大的特点,下山雷暴出流加快且与山前偏东风的辐合加强,陆续在丘陵区和山前平原触发对流与下山雷暴合并加强造成极端短时强降水;而在东北气流引导下,回流冷锋和阵风锋共同触发的极端短时强降水具有持续时间较长、降雨总量较大、伴随风力较小的特点,太行山东坡对东北冷湿回流有阻挡积聚作用,东北偏北来的雷暴出流边界西端在迎风坡上强迫抬升使雷暴触发并加强,东北气流遇山后发生气旋性偏转使雷暴出流转向东南下山,与平原的偏东风辐合加强,造成丘陵区和山前平原的总降雨时间更长、降雨总量更大。 相似文献
95.
地面臭氧的变化规律和计算方法的初步研究Ⅱ.可见光波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广州鼎湖山近地面O3、NOx、太阳辐射,气象参数等项目的观测和理论分析,研究了地面O3与NOx等微量气体及太阳可见光辐射的变化规律,详细讨论了可见光波段、不同天气条件地面O3与NOx、光化学反应、气溶胶、可见光辐射等之间复杂的关系.提出以光能量传输与守恒的观点来考虑大气中与可见光辐射有关的主要过程,并以此来研究大气光化学过程中所遵循的能量规律,建立了一个简单、实用、省时的统计模式,用于计算地面O3浓度.结果表明:不同情况下,计算值与观测值吻合得均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96.
97.
无水泵反循环钻具的作用原理是,在钻进过程中,借钻具的上下提动,通过钻具内的球阀作用,促使冲洗液在钻具内自行循环.即当钻具提离井底,继而急速下落时,其本身对冲洗液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与此同时液体将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顶开活门球阀,液体被压出,依此反复作用,便使液体在钻具内循环.为使液体循环,钻具对液体的作用力(液体反作用力)必须大于岩心阻力(包括岩心管与岩心间岩粉的阻力)、球在液体中的自重以及球阀上部液体压力等之和,且此循环作用良好与否, 相似文献
98.
99.
水生植物修复已经成为水体富营养化修复的重要手段,但其周期性的衰亡也给水体带来不容忽视的负效应.以府河流域丘陵地带农业区小水系自然生长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其冬季和春季腐烂分解过程的差异以及对水体营养盐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挺水植物的剩余干物质量整体上都呈现先快速下降再缓慢下降的趋势,芦苇和狭叶香蒲春季的分解速率分别为0.0251和0.0169 d~(-1),分别明显高于冬季分解速率(0.0027和0.0052 d~(-1));且腐烂分解速率与植物初始氮磷含量和氮磷比都有一定相关性.2种植物在冬季和春季磷的矿化速率都明显高于氮的矿化速率.实验水体的总氮和总磷浓度在腐解过程呈现初期迅速上升、中期迅速下降、后期缓慢下降的趋势.总体来看,芦苇和狭叶香蒲的腐烂分解受季节和初始氮磷浓度的影响较大,芦苇反应较香蒲更敏感且对水质的影响具有时效性. 相似文献
100.
内蒙古西部北山地区甜水井-青山一带双堡塘组时代讨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神螺滩双堡塘组生物地层的研究、对比,神螺滩双堡塘组中所产菊石Uraloceras是北山地区双堡塘组的特征分子,广泛分布于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的上石炭统—下、中二叠统;腕足Neospirifer ravana,Schizodus subquadratus,S.cf.elongatas,Parallelodon olseni,Pseudomonotis mongoliensis,Streblochondria?sp.,Palaeolima sp.,Myalinella cf.falcata等均见于内蒙古中部的早、中二叠世哲斯组。神螺滩双堡塘组的化石中没有发现典型的晚二叠世的特征分子。这一化石组合面貌显示神螺滩双堡塘组的时代应为早二叠世晚期—中二叠世,而不是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