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1.
砾石级沙粒胶结体抗风蚀效益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部分垄间地表发育了一种由众多沙粒胶结而成的大颗粒物质,称为沙粒胶结体(sand cemented bodies,缩写为SCB),其直径达到粗沙级、极粗沙级和砾石级。为了研究其对地表风沙活动的影响,本研究以野外采集的砾石级沙粒胶结体(gravel-size sand cemented bodies,缩写为GSSCB)为实验材料,在净风和挟沙风条件下进行了GSSCB覆盖沙面的抗风蚀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床面的蚀积状态与来流条件、GSSCB覆盖度和风速均有关,净风时所有覆盖度床面均呈风蚀状态,挟沙风时随覆盖度和风速而变化,床面可呈3种状态-风蚀、蚀积平衡、风积;在风蚀状态时,床面风蚀率随覆盖度增大以指数形式降低,随风速增大而以多种函数形式增加,抗风蚀效率随覆盖度增大而逐渐增加,但不同覆盖度范围增加率不同;挟沙风条件下呈蚀积平衡状态时的床面覆盖度临界Cb值与风速大小有关,随风速增加呈幂函数形式增加;在挟沙风条件下,覆盖度大于Cb值时床面呈风积状态,积沙率与风速的关系较为复杂,80%覆盖度床面积沙率随风速增大呈对数形式增加,但40%覆盖度床面积沙率则随风速增加呈指数形式降低。可见,由于与砾石的物理性质相近,GSSCB覆盖确实具有与砾石相类似的抗风蚀效益,并且在一定覆盖度条件下还能捕获风沙流挟沙颗粒。因此,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丘间地天然发育的GSSCB对于地表蚀积过程具有重要影响。GSSCB可作为一种新型固沙技术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92.
不同组合间距的尼龙阻沙网积沙形态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垄间平沙地,布设了两条尼龙阻沙网水平组合防沙实验,组合间距分别为2H、5H、10H、15H(H为阻沙网高度),一个风季中对实验设置的地形及纵断面蚀积量进行了动态观测。结果表明:(1)各尼龙阻沙网组合形成有规律的地表蚀积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以阻沙网为核心的积沙区,其上下风侧分布有较稳定的风蚀区,两条阻沙网之间存在临时的风蚀区。(2)在阻沙网前后形成与阻沙网高度相近的积沙体,在第一条阻沙网上风侧区域,积沙厚度与水平距离呈指数函数关系,在阻沙网背风侧,积沙厚度与水平距离呈二次函数关系。(3)2H和5H积沙体纵断面呈单峰状,风季中后期形似“几”字形,而10H和15H呈双峰状,风季中后期形似“M”字形。(4)阻沙网组合间距越小,积沙分布就越集中,形体越高大,反之则越分散,风季末阻沙网积沙体地形起伏度、平均坡降、积沙体积比、积沙断面面积轮廓比大小排序均为2H>5H>10H>15H。(5)阻沙网积沙体积具有随阻沙网间距增大而降低的趋势,观测断面最大积沙体积5HH>2H>15H>10H,5H、2H、15H分别较10H大13.20%、12.34%、3.78%,可见,5H防沙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93.
从现场测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波浪能发电系统的转换效率分析方法,着重探讨转换效率计算、现场测量参数与检测方法、现场检测系统设计以及如何编制现场检测技术规程等方面内容.为进一步开展海洋波浪能发电系统性能的综合测试与评价研究提供了测试手段与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4.

文章在对柴达木盆地茫东地区岩芯系统观察及采样的基础上,应用岩石热解、铸体薄片、亚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技术,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研究了柴达木盆地茫东地区成藏石油地质条件,分析了有利勘探方向。结果表明,黄瓜峁—开特米里克—油墩子地区下干柴沟组、上干柴沟组及下油砂山组发育较好的成熟烃源岩,是茫东地区有利的成藏区域。茫东地区长期处于滨浅湖沉积,缺少陆源碎屑供给,储层以滨浅湖滩坝砂体及灰泥坪储层为主,储层物性整体差,多为致密储层。茫东地区油气藏类型主要为构造油气藏,具有“上油下气”及近源成藏的成藏特征,且主要通过断层垂向运聚。在对茫东地区石油地质条件及钻探显示情况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深层天然气藏是该区下步油气勘探重要领域之一,另外,滩坝、灰泥坪等岩性透镜体圈闭是该区具有较大勘探前景的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95.
大管岛多能互补独立供电系统总体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采用波浪能/太阳能/风能多能互补的独立供电系统的总体设计技术,并对多能互补独立电系统的电能输出,在并流、储能与能量控制、用户负荷调节(调峰技术)等技术方面阐明了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6.

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全球气候由末次冰期冰盛期向冰后期转化,受海平面升降和黄河河道迁移的影响,地处海陆交互地带的黄河三角洲义和庄地区沉积特征复杂。利用14个浅层钻孔、沉积物粒度、微体古生物、孢粉、重矿物、14C测年等资料,从地层划分与对比、沉积物特征、沉积演化等方面对该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受古地理条件影响,研究区形成海陆交替的地层格局,地层自下而上划分5个单元,即上更新统+垦利组、五号桩组一段、二段、三段及钓口组;沉积演化相应经历5个阶段,包括晚更新世晚期至早全新世早期、早全新世晚期、中全新世、晚全新世早期和晚全新世后期,依次发育河湖相-潮坪相-浅海相-潮坪相-三角洲相。在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地层岩性、深度、虚反射面和低速带等因素,提出了该区油气勘探中地震激发层的选取原则,并据此确定五号桩组一段的潮坪沉积(16~18 m深度)是最佳激发层位,有效指导油田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97.
WPC1101重力活塞柱样取自东太平洋CC区西部,其顶部见有水成多金属结核,3.4~3.5 m发育埋藏多金属结核层。对该柱样的沉积物成分、磁性地层、黏土矿物及元素地球化学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探讨柱样的沉积环境变迁;对埋藏多金属结核进行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探讨其形成环境。结果表明:该柱样成分以硅质黏土为主;蒙/伊比表明晚渐新世时期研究区海底火山、热液活动较强,自生黏土组分较高;而上新世以后则相对减弱。柱样自下而上生物成因SiO2含量逐渐增多,代表陆源碎屑物质的Al2O3含量相对稳定,P2O5、CaO、Cu、Co、Ni则由于生物SiO2含量的增加而稀释,含量降低。埋藏多金属结核发育于生物生产力旺盛、沉积间断发育期,其内稀土元素(Ce元素除外)由于受后期成岩作用发生清扫作用,转移至沉积物中,而Ce元素不参与后期成岩过程,持续在多金属结核内富集。  相似文献   
98.
渤海湾全新世牡蛎礁:时空分布和海面变化标志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他人和本研究小组对渤海湾西北岸牡蛎礁平原、毗邻浅海区的全新世埋藏牡蛎礁和现生牡蛎礁的研究为基础,重新考订了与礁体有关的数据的沉积学意义及年龄,进一步厘定了牡蛎礁的形成时间、礁体顶板和底板的高度.在原有的9个礁群的基础上,增加了目前发现的最老的早全新世晚期礁群;在沿海低地新发现的滨海湖、空港牡蛎礁,暂作为北淮淀礁群的亚...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皖南赣北地区早、中奥陶世宁国组和胡乐组合笔石黑色岩系的相当硼含量和镁铝比值的研究,揭示该时期皖南赣北海盆古海水具有不断淡化的历史;宁国组下部沉积环境的古盐度比宁国组上部以及胡乐组沉积环境的古盐度高;古海水发生明显淡化的转折期是在U.austrodentatus带(Nr)与D.ellease带(N8a)的界线附近;结合笔石动物群组合面貌的变化,古盐度有可能是早、中奥陶世笔石动物群演替的外界环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