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71.
精细岩相模式是油气藏研究的重要基础,为储层预测和评价提供合理的约束。目前火山岩还缺少微相尺度的相模式。参照的5相15亚相分类方案,在莱州湾凹陷南斜坡中生界火山地层中建立了相—亚相—微相划分方案,识别出3相4亚相10微相。具体为爆发相的热碎屑流亚相和热基浪亚相,细分为火山口- 近火山口、近源和远源微相。喷溢相熔岩流亚相,细分为简单熔岩流和碎屑堆积微相。火山- 沉积相崩塌再搬运堆积亚相,细分为再搬运块状堆积和基质堆积微相。钻井揭示研究区的亚相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爆发相热基浪亚相、喷溢相熔岩流亚相、爆发相热碎屑流亚相和火山- 沉积相崩塌再搬运堆积亚相。火山地层具有复杂岩相叠置关系,亚相单元横向延伸范围有限、对比难度大。储层孔渗条件由好到差的顺序为热基浪亚相、热碎屑流亚相、熔岩流亚相和崩塌再搬运堆积亚相。热基浪亚相近源微相、热碎屑流亚相近源微相、熔岩流亚相简单熔岩流微相上部、崩塌再搬运亚相块状堆积微相的储层较好;其中,热基浪亚相近源微相储层条件为最优。本研究可为火山岩储层预测和评价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2.
王海峰    裴艳东  刘会敏  范昌福  王宏 《地质通报》2011,30(09):1396-1404
以他人和本研究小组对渤海湾西北岸牡蛎礁平原、毗邻浅海区的全新世埋藏牡蛎礁和现生牡蛎礁的研究为基础,重新考订了与礁体有关的数据的沉积学意义及年龄,进一步厘定了牡蛎礁的形成时间、礁体顶板和底板的高度。在原有的9个礁群的基础上,增加了目前发现的最老的早全新世晚期礁群;在沿海低地新发现的滨海湖、空港牡蛎礁,暂作为北淮淀礁群的亚礁群。根据对大吴庄等3处礁体顶板的水准测量,发现礁顶最大起伏为±0.7m,以此作为礁顶自身的垂直误差范围。据对北淮淀等5个礁体的“最后一个砂质纹层”高度的调查,推断礁顶上覆潮间带泥层的平均厚度为1.6m。该厚度是当地海平面与平均高潮位之间的调适空间所能提供的最大堆积厚度,成为支持礁顶高度对应海平面的佐证。根据上述结果,确定了渤海湾牡蛎礁顶板作为海面变化标志点的条件。该研究是重建牡蛎礁平原全新世相对海面变化曲线和探讨其与气候变化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73.
74.
双消浪室局部开孔沉箱防波堤具有低反射、结构受力小、适宜较大水深和工程造价低等优点。为明确双消浪室局部开孔沉箱水动力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理论分析和物理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规则波和不规则波作用下双消浪室局部开孔沉箱防波堤的反射特性进行研究。基于势流理论,建立规则波和不规则波对局部开孔沉箱防波堤作用的三维解析解,采用二次压力损失边界条件考虑沉箱开孔墙对波浪运动的影响,利用周期性边界条件考虑防波堤结构沿长度方向的周期性变化。开展相应规则波和不规则波物理模型试验,验证理论模型的合理性。通过算例分析,研究不同波浪要素和结构参数对防波堤反射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双消浪室局部开孔沉箱相对消浪室宽度取值为0.08~0.20,沉箱前墙开孔率大于后墙开孔率时,防波堤在较大波浪频率范围内消波效果显著;当前后墙的开孔率相等时,防波堤反射系数的最小值随着开孔率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75.
粘土混浊水(指110℃下烘干研磨后的10g粘土样品与120ml蒸馏水的混合溶液)电导率测定,在海岸带古环境恢复和海陆相地层的划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开始得到应用[1-3].粘上混浊水电导率的测定原理为:未固结的粘土样品中的硫经充分氧化后变成二氧化硫,并在水溶液中进一步形成硫酸盐后溶解于溶液中[1].电导率值(EC)与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和硫酸盐的含量呈正比.硫酸根离子和硫酸盐的含量在海水、半咸水和淡水中依次减小.陆相沉积的粘土混浊水导电率一般小于0.4mS/cm,海陆过渡相为0.4~1.2mS/cm,海相沉积大于1.2mS/cm[4].  相似文献   
76.
蒙古国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区段,但面临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而蒙古国中部草原地区是主要的荒漠化新扩展区,正经历强烈的草原风蚀沙漠化过程。以戈壁苏木贝尔省首府乔伊尔市为研究区,利用自建自动气象观测站(2019年5月—2020年7月)、集沙仪观测站(2019年8月—2020年8月)及当地气象站(1990—2018年)数据,对当地风蚀沙漠化的风动力条件、风沙流输沙及其他影响因素等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乔伊尔市具有强劲的风动力条件,年输沙势可达735.96 VU,合成输沙势为428.76 VU,合成输沙方向为SSW(195.06°),风向变率指数为0.58,属高风能环境、中等变率双峰风况。(2) 临界起沙风速因受土壤水分和植被盖度的共同影响而随季节变化,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季与秋季居中,且相差较小。(3) 地表具有强烈的风沙活动,年风沙流输沙通量可达2.135 t·m-1·a-1,Owen最大输沙量模型适于该区风沙流模拟。研究结果对于蒙古国中部草原区防沙治沙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7.
敦化盆地上侏罗统—上新统地层划分对比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野外资料、地震资料、煤田钻孔资料以及古生物资料,对松辽盆地外围探区敦化盆地的代表性地层划分方案进行了梳理,通过敦化盆地与周缘盆地之间的对比和分析,得出下列认识:(1)明确了珲春组的时代为始新世一渐新世;(2)指出白垩系上统龙井组地层在敦化盆地内可能是不存在的;(3)将原帽儿山组上段和下段分别划归泉水村组和长财组;(4)认为大砬子组、泉水村组、长财组和屯田营组在敦化盆地内是存在的,并通过盆间岩性地层和古生物地层对比指出大砬子组的时代可能为早白垩世阿普特期(Aptian)-阿尔布期(Albian),长财组时代可能为早白垩世贝利阿斯期-阿普特期;(5)对敦化盆地内几个地方地层名称的使用进行了修正:(6)建立了敦化盆地内目前可供参考使用的地层序列。  相似文献   
78.
柽柳灌丛沙堆三维流场随背景植被变化的风洞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沙漠-绿洲过渡带广泛分布的柽柳灌丛沙堆及丘间地植物为原型,依据风沙运动相似理论,制作5组背景植被盖度灌丛沙堆模型,在风洞中进行风流场变化规律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柽柳沙堆三维流场结构可划分为6个区域,即沙堆前减速区、沙堆迎风坡加速区、沙堆两侧急流区、沙堆背风侧强涡流区、沙堆后尾流恢复区和沙堆上空混合加速区。灌丛沙堆对流场结构影响范围为沙堆前10H到沙堆后14H区段,旁侧影响宽度不超过沙堆宽度的3/4,垂直方向上主要影响灌丛沙堆总高度相对应的下方区域,最大不超过灌丛沙堆总高度的2倍。风速变化不构成对流场结构的影响,但背景植被变化对流场结构影响明显。随着植被盖度增大,沙堆前减速区和沙堆后尾流恢复区范围扩大,两侧急流区和背风侧涡流区范围缩小。背景植被的出现明显降低了其所在高度层的风速,柽柳沙堆各分区地表加速率均随背景植被盖度呈指数规律下降,当植被盖度在16%时加速率变化趋于平缓。从维护绿洲安全的角度出发,根据风沙动力学原理可将16%视为灌丛沙堆科学保育中可能的临界背景植被覆盖值。  相似文献   
79.
为了客观准确地反映海洋潮流空间分布特征,文中选取琼州海峡表层大潮流速数据,运用泛克里金插值法中的球状、指数、高斯和有理二次方程式4种不同半变异模型进行拟合插值,采用交叉验证和点验证法,通过对比4种半变异模型4个指标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琼州海峡区域,有理二次方程式模型对表层大潮流速拟合效果最优,该研究为描述琼州海峡潮流空间分布和建立精确插值模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0.
重新研究了江西武宁官塘源五峰期地层剖面,将原五峰组和原新开岭组合二为一称为五峰组,并对五峰组的笔石带进行了修订:取消Paraorthograptus uniformis带,改称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带为Dicellograptus complexus带。修订后的笔石序列自下而上是:Dicellograptus complexus带、Tangyagraptus typicus带和Diceratograptus nurus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