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周期性水文节律是影响洪泛湖泊洲滩湿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驱动力。本研究以鄱阳湖中低滩典型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样方调查与统计方法分析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格局及其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鄱阳湖中低滩代表性群落分别是灰化薹草群落和虉草群落;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值为1.5,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为0.55,生物多样性与物种均匀度偏低。虉草群落的均匀度、多样性指数高于灰化薹草群落,但二者物种丰富度差异不明显。土壤铵态氮、总磷及土壤含水量和高程是影响植物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子,其中灰化薹草的物种多样性与土壤铵态氮高度相关,而虉草的均匀度则与土壤总磷关系更密切。此外,鄱阳湖中低滩环境下,灰化薹草群落的均匀度随土壤总磷含量的升高呈现U型响应曲线,虉草则是倒U型,这表明,鄱阳湖中低滩环境下,灰化薹草群落和虉草群落生物多样性对单个、同一的环境因子存在不同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52.
为了解花鲈在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特性和重要功能器官的异速生长规律,本研究测定了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各日龄仔、稚鱼(0~33日龄)的全长,将身体各功能器官的生长变化与全长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确定了其体长、体高、尾鳍长、吻长、眼径和头长的异速生长模式,得出各部位生长拐点出现的时间,根据花鲈在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特性和重要功能器官的异速生长规律,结合仔、稚鱼的生活习性,探讨了其早期生长发育模式和生态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器官的生长拐点不相同,重要功能器官优先发育,生产中可通过对拐点的把握,在对应阶段满足花鲈的营养需求,提高其苗种成活率。  相似文献   
53.
在鱼类人工育苗阶段,同类残食行为普遍存在,这是制约育苗阶段苗种存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为研究对象,选取2.0~6.2 cm的幼鱼,研究了规格差异与投喂状态对花鲈幼鱼残食的影响。研究表明:幼鱼自然死亡率随规格增加不断降低;投喂状态会显著影响幼鱼残食行为,饥饿状态下残食行为明显增多;不同规格混养条件下,投喂组规格比例为0.65∶1.00的个体残食率最低,为5%;随着幼鱼规格的增加,饥饿对消化酶活性产生的影响逐渐减弱。研究结果表明,饵料不足和规格差异是导致花鲈幼鱼残食发生的两个重要因素,后者对残食行为的影响更为关键。在生产中,当个体规格差异达到0.65∶1.00时需及时进行分池,以减少残食行为,提高苗种成活率。  相似文献   
54.
研究了不同饥饿-投喂策略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实验包括3个处理:C(持续投喂);S1R3(饥饿1d,投喂3d);S1R7(饥饿1d,投喂7d);S1R11(饥饿1d,投喂11d)。实验在生产性水泥养殖池中进行,养殖池规格为6m*6m,水深1.1m,日换水率为400%,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养殖密度为18.3ind·m-2。研究结果表明,处理组S1R7和S1R11石斑鱼末体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而S1R3处理鱼末体重则显著低于对照(P<0.05);3个处理石斑鱼特定生长率变化趋势与末体重相似,处理组S1R7和S1R11石斑鱼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而S1R3处理则显著低于对照(P<0.05);处理组S1R7和S1R11石斑鱼摄食率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S1R3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S1R7和S1R11石斑鱼饲料系数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S1R3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从各处理水质状况比较,S1R3和S1R7处理各指标浓度总体上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S1R11处理与对照差异不大(P>0.05)。综合生长和水质指标可以看出,适宜的饥饿-投喂策略并不影响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正常生长。在本研究条件下,饥饿1天,投喂7d的循环投喂模式下,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与对照相比差异不大,表现出完全补偿生长效应,水质指标则明显优于持续投喂。这一研究结果对于珍珠龙胆石斑鱼工厂化养殖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5.
碳酸盐岩地层超压预测目前仍然是国内外研究的难点问题。碎屑岩超压预测方法均是建立在明显的超压测井、地震宏观响应规律基础上的经验关系,这些经验性方法不适用于因岩性致密使得超压地球物理响应微弱的碳酸盐岩地层。通过碳酸盐岩样品超压岩石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在应力-孔隙压力共同作用下岩石中声波速度、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基于多孔介质弹性理论和广义胡克定律推导并建立了表征孔隙压力与岩石弹性参数定量关系的理论模型,即多孔介质弹性理论的超压预测量化模型。以川东北地区典型碳酸盐岩超压钻井为例,开展了碳酸盐岩地层超压预测应用研究:针对碳酸盐岩地层选择油气水测井综合解释模型获取岩石物性参数;利用Voigt-Reuss-Hill平均模量模型计算岩石基质体积模量,利用Wood模型和Patchy模型计算孔隙流体体积模量,利用BISQ模型计算岩石骨架体积模量,然后通过多孔介质弹性理论量化模型预测超压。预测结果显示预测压力与钻杆实测压力(DST)吻合较好,与泥浆密度换算压力和随钻监测压力变化趋势相近,表明这种基于多孔介质弹性理论的超压预测量化模型是一种解决碳酸盐岩地层超压预测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