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夏季青藏高原TBB低频振荡及其与华中地区旱涝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17年(1980—1994年和1997—1998年)逐候GMS TBB资料,对华中地区夏季旱涝年的TBB候距平场进行了合成分析,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TBB的低频(10~20天和30~60天)振荡及其同华中地区旱涝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部(27°~30°N,90°~100°E)是低频振荡最为活跃的地区,青藏高原东南部和华中地区TBB存在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程度涝年比旱年更为显著。对华中地区旱涝而言,青藏高原东南部的30~60天振荡比10~20天振荡敏感性要强。华中地区涝(旱)年,青藏高原东南部存在较强(弱)的低频(30~60天)TBB负值中心,其影响方式有的自西向东传播,有的同华中地区低频(30~60天)TBB同时加强或减弱。青藏高原低频(30~60天)TBB的负值位相有利于对流云团的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利用湖北省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与武汉市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同步叠加,对2010年4月12日湖北省东南部地区一次强对流过程的两个致灾雹暴单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雹暴生消的不同阶段,正地闪和负地闪频数及在雷达回波中的分布呈不同的变化特征,通过地闪频次和地闪在雷达回波中位置的变化可以识别雹暴生命史演变的不同阶段。雹暴Ⅰ产生小冰雹,是一个普通对流单体,闪电以负地闪为主,闪电频率最大为15次·(6 min)-1;正地闪落在风暴发展和消亡阶段,负地闪主要落在35—55 dBz强回波边缘,零星正地闪分布在强回波周围层状云中,雹暴移动路径前侧的负地闪对雹暴移动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雹暴Ⅱ是一个典型超级单体,产生直径超过3 cm的大冰雹,闪电频率最大为44次·(6 min)-1,风暴成熟阶段正地闪活跃,16—17时正地闪频繁出现时间与大冰雹持续时间一致;负地闪与25—55 dBz强回波区域吻合较好,正地闪分布在强回波30—55 dBz中心及层状云边缘。对比地闪频数和雹暴成熟阶段的回波强度可以发现,降雹均出现在风暴的成熟阶段,小冰雹发生时地闪频数下降幅度较小,大冰雹发生时地闪频数下降幅度较大,且正地闪比例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3.
复杂地形边界层结构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余兴  王晓玲 《高原气象》1997,16(4):389-401
  相似文献   
14.
王晓玲  岳岩裕  陈赛男  祝赢  陈楠 《气象科技》2018,46(5):1012-1019
基于2015—2016年湖北省环境监测数据和气象资料,分析了3种地形下空气质量指数(AQI)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北省年空气质量指数时空分布特征为山区低平原高,冬季高夏季低,日高峰值襄阳出现在中午,武汉和宜昌出现在23:00—24:00;与空气质量指数关系较显著的气象因子包括相对湿度、变温、变压、风、降水等,其中降水对污染物的沉降作用跟空气质量等级有关,污染程度越重,需要清洁空气的雨量越大,轻度以上污染时,需要中雨及以上降水才会产生有效清洁,当降水为微量(1mm以下)时,AQI反而会增长;受不同地形影响,不同城市污染天气输入路径不同,襄阳为北风、武汉西北风、宜昌多弱东风扰动,且襄阳大风速出现的频数较高,而宜昌以小风为主。  相似文献   
15.
利用WRF模式和Jones电线积冰模型对发生在2010年2月10—11日湖北地区的电线覆冰舞动事故的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并对灾害性天气的可预报性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Jones电线积冰模型基于观测降水数据计算积冰厚度在1.3~5.4mm,与观测量级相同。由于WRF模式对此次天气过程的降水量模拟偏大而高估了电线积冰厚度。WRF模式模拟的10m风速风向与观测的一致性较好,模拟本次过程的风速为5~10m·s-1,风向为偏北风,而湖北地区输电线路以东西走向为主,较容易发生舞动事故。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已建立的三维非静力中-β尺度动力学预报模式[1],以1993年9月3日为实例,模拟研究深圳大鹏湾海岸地区地形的动力和热力效应形成的海陆风环流特征。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合理的一致,并且表明:起伏地形对垂直流场及低层风场影响较大;不规则海岸线对地面流场的走向有显著影响;海角的辐散(或辐合)较强;地面温度波的振幅直接影响到海陆风环流的强度;海陆风转换期间,风速较小风向多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已建立的三维非静力中-β尺度动力学预报模式[1]以1996—3—31和6—1为实例,模拟研究关中地区地形的动力和热力效应对边界层结构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起伏地形对垂直流场及低层风场影响较大;迎风坡空气抬升,背风坡空气下沉;层结稳定时易形成背风波,层结不稳定时,在背风波和水平温度梯度(地表性状不同)的共同作用下,在地形边界处易形成局地环流;除迎风坡空气抬升和背风坡引起上升运动外,还有地形加热引起的上升运动,它们对于水汽、能量等的垂直输送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过冷层状云中飞机播云有效区域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余兴  王晓玲  戴进 《气象学报》2002,60(2):205-214
根据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个例 ,利用层状云中催化剂输送扩散的三维时变模式 ,对过冷层状云中播云产生的有效区域、催化剂水平输送和扩散速率等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1)飞机播云 4 5min线长 32 7km ,投影有效面积和有效体积在播云刚结束时 (5 0分 )达到极大 ,其值分别为 70 7km2 和 2 98.0km3 ,有效扩展宽度和厚度为 2 .5 1km和 0 .4 2km ;(2 )有效作用时段为 2 0~ 80min ,其间的投影有效面积平均值为 5 13.3km2 ,平均有效扩展宽度和厚度分别为 2 .4 1km和 0 .4 5km ;(3)在扩散作用下 ,投影有效面积和有效体积先随时间不断增加 ,达到极值后逐渐减小 ,播云结束 (5 5分 )后 ,云中的有效区域消失 ,其间的投影有效面积平均值为 389.7km2 ,平均有效扩展宽度和厚度分别为 2 .34km和 0 .4 4km ;(4)云中催化剂水平输送 1h的平均值达到 6 5km ,仅与风场有关。催化剂扩散速率 1h平均为 0 .82m/s,与风、温、湍流有关 ;(5 )在飞机增雨作业时 ,飞行方案的设计必须是严格科学的 ,以便进一步提高人工增雨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目标遥感信息处理的城市扩展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徐州市1994年、2002年和2007年的多时相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利用建筑用地指数(IBI)提取城市建筑用地信息,通过监督分类获得城市土地覆盖网,由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利用多目标遥感信息处理得到的建筑用地分布、土地覆盖图和地表热环境信息,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城市热环境时空演变两个方面分析了徐州市城市扩展动态,表明徐州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扩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换频繁;城市热岛现象显著,热岛分布与城市建筑用地的轮廓基本吻合,建筑用地不断增加是热岛效应加重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综合土地覆盖分类、专题信息提取和地表参数定量反演的多目标遥感信息处理用于监测分析城市扩展与生态环境响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探井揭示渤海海域东南部地区新近系发育高频河湖交互相沉积体系,砂体预测难度大,其中古湖盆水体深度是影响该区砂体展布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元素地球化学、地层频谱属性趋势分析技术、古生物等多种技术方法对新近纪古湖盆水体特征进行恢复,结合古生物的古水深指示意义完成了新近纪湖泊萎缩期古湖盆水体深度的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蓬莱7地区新近系发育缓坡沉积的淡水湖泊湖平面波动频繁,馆陶组沉积早期古水深较浅约3m左右,馆陶组中后期古水深开始增加,并且呈现出从南向北逐渐加深的趋势。明化镇组下段中上部沉积时期古水深达最大,但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时期水体深度主要在4~6m范围内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