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柠檬酸(0(对照组)、0.05、0.1、0.2和0.4g/L)对海绿球藻(Halochlorococcum sarcotum)和微绿球藻(Nannochloris oculata)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光化学淬灭qP、非光化学淬灭NPQ、最大光合作用效率P_m、快速光曲线的初始斜率α、最小饱和光照强度I_k)、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2株绿藻对照及低浓度处理组(0~0.1g/L)的F_v/F_m、P_m、I_k、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总脂产率均显著高于高浓度处理组(0.2~0.4g/L)。其中,海绿球藻0.1g/L处理组的细胞密度最高,比对照组增加了21.26%;0.4g/L处理组的总脂含量最高(35.20%),比对照组增加了17.77%;0.1g/L处理组的总脂产率最大(0.018g/(L·d)),比对照组增加了14.19%。微绿球藻的细胞密度在柠檬酸浓度为0.1g/L时达到最大值,比对照组增加了15.34%;总脂含量随柠檬酸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0.4g/L时达到最大值(40.42%),比对照组增加了36.97%;总脂产率在柠檬酸浓度为0.1g/L时达到最大值(0.025g/(L·d)),比对照组增加了12.84%。与对照组相比,0.05~0.4g/L的柠檬酸能够显著促进2株绿藻的18:1n-9和MUFA(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和)合成,而高浓度柠檬酸(0.2~0.4g/L)能够显著抑制16:3n-3和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和)的积累。研究结果显示,适合2株绿藻生长及产脂的最佳柠檬酸浓度均为0.1g/L,该研究为2株绿藻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12.
本文主要介绍了辽宁地震数据传输网络的设计与具体实施过程。分别介绍了IP地址规划;台站局域网的设计与综合布线;省局局域网设计;台站到省局区域中心的网络设计。在实施中通过路由器的配置来保证数据流的畅通,实现全网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213.
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数据信息资料是预测地热系统的关键。热源、流体或热量的运移途径、地热储层、盖层和保温条件对一个有效的地热系统的形成和保存至关重要。同时,地热勘探应考虑地形、地震活动、野生动物保护、环境敏感区和基础设施等因素。全球地热数据库调研分析表明:目前只有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国家整合了不同的地热数据库中历史积累的数据,能够初步用于地热勘探潜力区预测。大多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地热数据库数据缺乏统一的数据组织方式,查询和分析功能不完善,无法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潜及有效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和数学方法的引入,有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可以整合不同属性的数据,运用模糊逻辑方法或机器学习方法方法,叠加潜力区带分析思想,从而预测隐藏式地热系统。  相似文献   
214.
分析了山西东山调水工程调入区高氟地下水的区域分布规律,并对高氟水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研究区高氟水的主要水化学特征为HCO-3和Na+浓度高、pH值高,且多为HCO3-Na型水。认为该区高氟水形成的主导性地球化学过程包括含氟矿物溶解、地下水中OH-与氟代羟基云母矿物的离子交换等。另外,排泄区的蒸发浓缩过程和含氟工业废水排放也是研究区部分地区出现高氟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15.
首先利用CRUST1.0模型分析川滇地区上地壳厚度和Moho起伏的主要结构特征,然后基于Airy地壳均衡理论计算区域均衡Moho深度,并利用其与实际Moho值的差异分析区域地壳均衡状态。将川滇地区上地壳厚度图和区域地震深度分布图对比可知,地震主要发生在上地壳脆性层内。区域地壳均衡状态显示,四川盆地地壳处于均衡状态,而龙门山断裂带为均衡差异最显著的地区,其北侧为正均衡状态(+6km),南侧为负均衡状态(-6km),西南侧为正均衡状态(+6km),揭示龙门山断裂带附近为地壳深部物质重新分异、调整和能量强烈交换的地带。  相似文献   
216.
本文研究了不同Cd2+浓度与不同温度交互作用对中国海洋大学微藻种质库(MACC)保存的小球藻(Chlorellasp.)、微绿球藻(Nannochloris oculata)和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的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II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Yield、光化学淬灭qP和非光化学淬灭NPQ)、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细胞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2+浓度的升高,3株微藻的主要荧光参数、叶绿素相对含量和细胞密度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微绿球藻的荧光参数Fv/Fm在对照组与10μmol/LCd2+浓度时基本一致,这可能与低浓度Cd2+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微藻生长有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株微藻荧光参数Fv/Fm和Yield均与Cd2+浓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小球藻和微绿球藻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和细胞密度与Cd2+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杜氏盐藻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和细胞密度在48h后与Cd2+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随着Cd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小球藻在25℃时对Cd2+的耐受性最强,该温度下荧光参数(Fv/Fm和Yield)、细胞密度和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高于20℃与30℃处理组。与20℃和25℃相比,在30℃时微绿球藻对Cd2+更加敏感,各荧光参数值均较低,细胞密度和叶绿素相对含量明显下降。杜氏盐藻在25℃时对Cd2+的耐受性最强,15℃与35℃温度条件下,各参数均明显下降,表明不适合的温度会增加重金属Cd2+的胁迫作用。本文还初步探讨了叶绿素荧光技术在重金属与环境因子联合胁迫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17.
以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为实验材料,研究在不同盐度(5,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下处理不同时间后(12、24和48h),该藻的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盐生杜氏藻生长和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盐度为100,适宜盐度范围为20~110。在盐度过低(20)和过高(110)的胁迫条件下,盐生杜氏藻PSII的荧光指标(Fv/Fm、ΦPSII、Fv/Fo和rETR)显著降低。该藻的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均在盐度100时达到最大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盐生杜氏藻的荧光指标(Fv/Fm、ΦPSII、Fv/Fo和rETR)与细胞密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因此可通过PSII荧光指标的变化来反映该藻对盐胁迫的耐受性。本文还对盐胁迫下盐生杜氏藻的响应机制和叶绿素荧光技术在筛选耐盐微藻品种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18.
青岛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规模主要为小型。已发现的地质灾害种类有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等3种,其中以崩塌为主,地面塌陷次之。地质灾害的形成受到内、外在因素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总结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规模大小、威胁对象、危害程度、发育时间等特征,概算出危险度和易损度,确定灾害风险度,提出防治建议,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19.
王甫棣  赵希鹏  王帅 《气象科技》2020,48(3):362-367
结合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的思想,依托工作流引擎技术建立一套任务调度框架,以满足气象预报管理任务对业务节点、流程和场景灵活便捷调度的需求。通过实现以节点为中心的功能算法一体化管控,满足流程节点构件化注册和资源复用;通过可配置的流程装配模式,实现在气象预报业务任务的快速编排;通过流程场景描述和状态可视化跟踪的模式,实现对业务流程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监控。该研究成果在气象预报管理业务系统中得到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20.
为揭示广东惠州燕山期以来的地质构造演化,以惠州石坝-黄沙洞地区为例,并综合基础地质调查、大地电磁学、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等方法来分析研究.大地电磁结果显示研究区深部存在连为一体厚超5 km的燕山期花岗岩体岩床,并被新生代断裂切割;丹霞组底砾岩矿物磨圆较差显示出近源沉积特征;谐和年龄及年龄谱图揭示底砾岩年龄约160 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