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提要: 以野外剖面、钻井岩心、测井资料、薄片鉴定和古生物特征分析为基础, 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前人研究成果, 对川东垫江地区须家河组沉积?层序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层序界面及洪泛面的识别, 结果表明: 须一段属于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 须二—须六段地层发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可将研究区内须家河组划分为于全盆地范围内可追踪对比的、分别相当“须下盆”和“须上盆”的2个构造层序及对应于须一至须六段的6个长期旋回层序(LSC1~LSC6); 以长期旋回层序界面和洪泛面为等时地层对比标志, 建立了川中隆起—川东南坳陷等时地层格架; 选择各长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 解析须家河组各时期岩相古地理特征及相带展布规律。研究成果对指导川东地区须家河组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川东地区属高陡构造发育区,伴随四川盆地经历了华南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第四纪3大伸展聚敛构造旋回;具有明显的顺层挤压滑脱与垂向分层特点。围绕下寒武统、下志留统、下三叠统膏泥岩滑脱层可划分为上、中、下3套构造层;在各滑脱层之下,围绕各自所发育的有效烃源岩层,形成各自独立的含油气系统。川东高陡构造主要为印支期形成,燕山期发展,喜马拉雅期改造定型,其构造变形机制总体表现为“断层转折、楔入反冲与双重构造”模式特征。下构造层沿下寒武统滑脱层,形成叠瓦构造、双重构造和楔入反冲构造;中构造层沿下志留统滑脱层,形成断层转折褶皱、对冲构造和反冲构造;上构造层沿下三叠统滑脱层,形成断层传播褶皱、对冲构造和反冲构造。区内天然气资源丰富,主要集中于中构造层,具有下构造层继承性低隆起构造高部位的寒武系—震旦系白云岩与礁滩发育区聚集,中部构造层沿不整合面的潜伏构造围斜部石炭系白云岩与志留系砂体发育区聚集,中部构造层的潜伏构造背斜与向斜区二叠系与下三叠统礁滩与白云岩发育区聚集成藏特点,对应其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进一步认识浅层致密砂岩油气储层分布规律与成因,以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为例,综合物性表征、岩石学、地球化学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系统表征致密岩储层的物质组成、储集物性、孔喉结构、成岩作用等特征。结果表明: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度分布在1.99%~18.52%之间,渗透率分布在(0.002~191.340)×10-3μm2之间,低孔致密储层体积分数达77.93%。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发育4种类型孔喉结构,各类储层的渗透能力均由体积分数较小、半径较大的喉道控制,储集能力则由体积分数较大、半径较小的孔喉主导。破坏性化学成岩作用是研究区储层物性致密的主要控制因素,主要包括浊沸石胶结、方解石胶结、硅质胶结、硬石膏胶结、钠长石胶结、黏土矿物胶结作用等。不同成岩胶结物差异分布引发的强烈成岩非均质性,是研究区储层孔渗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受成岩非均质性控制,不同埋深和不同地区储层的成岩演化过程会存在显著差异,这是造成研究区储层整体致密并发育部分相对优质储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对2019-10-28甘肃省夏河县5.7级地震附近300 km以内的甘肃省形变观测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发现在地震前,甘肃省定点形变观测资料有5个测项出现短临异常和19个测项出现趋势异常。 相似文献
20.
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是我国三大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该矿床构造地质及成矿作用复杂,长期以来矿床成因备受争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深部及外围找矿。本文主要以矽卡岩矿物-辉石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特征基础之上,对其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电子探针及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矽卡岩的形成与深部隐伏花岗岩体关系密切,由深至浅辉石端元组分具规律性变化,为Di-Hd→Di→Di-Hd,推测在矽卡岩的形成过程中,流体的酸碱度和氧化环境发生过较明显的变化,前期处于一个相对还原的酸性环境,后变为相对氧化的碱性环境,为矿区多金属元素共同成矿提供了较为适宜的沉淀环境。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辉石中含较高的Zn、In、Sn等成矿金属元素,与老君山花岗岩及矿区隐伏岩体中成矿元素进行对比,矿区隐伏岩体中成矿元素明显亏损,间接表明都龙矿区矽卡岩的形成受燕山期老君山花岗岩控制。同时,主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辉石成分与矿化关系密切,在距隐伏花岗岩体50~300 m范围内,矿化明显,是寻找Sn、Zn、Cu、W等金属矿产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