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于2008年7月在黄、渤海区域采集了17个漂移浒苔样品,结合3个本地种,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浒苔中优势脂肪酸为十六碳酸,相对含量在27.82%—43.27%之间。藻体中还含有丰富的PUFA,主要为9,12,15-十八碳三烯酸、6,9,12-十八碳三烯酸、9,12-十八碳二烯酸、8,11,14-二十碳三烯酸,另外还含有EPA不饱和脂肪酸。以欧式距离平方为距离测量技术,类间距用平均链锁法,对20个不同地理位置的浒苔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分为4大类,所有漂浮浒苔聚为第一类,青岛和连云港的本地种分别聚为另三类,说明青岛近海漂浮的浒苔不是青岛本地生浒苔,而是从外海漂移过来的,第一类的聚类结果显示了浒苔的漂移路径。结果表明,藻类脂肪酸的系统聚类分析为海洋绿藻分类与量化评价提供了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52.
浮游生物来源溶解有机物的三维荧光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三维激发-发射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中肋骨条藻和采集水样中浮游植物在光照和避光条件下培养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溶解有机物,分析了三维荧光光谱中荧光峰数目、位置和荧光强度的变化,探讨了浮游植物和细菌在有机物产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浮游植物生长产生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有机物,在衰亡期2类有机物的荧光强度迅速增加;而在避光条件下,类蛋白有机物荧光强度明显降低,类腐殖质有机物的荧光强度保持不变.2类有机物的荧光峰位置和荧光强度变化与初始有机物的性质及光照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53.
超声波辅助提取RP-HPLC法测定浒苔中的叶绿素a、b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中叶绿素a和b含量。采用的色谱条件:Diamonsil-C18(4.6mm×150mm)柱,流动相为甲醇(含0.2%的乙酸)和丙酮,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430nm。在此条件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与浒苔中的其他化合物分离良好,叶绿素a、b质量浓度为0.50~500mg/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9),能对浒苔提取液中的叶绿素a、b进行准确定量。  相似文献   
54.
对紫外(UV)光降解-过硫酸钾方法分析溶解有机磷的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在UV/加热条件下溶解有机磷的氧化率最高.进一步考察氧化剂的酸碱性和浓度对溶解有机磷氧化率的影响.Cl-和海水介质可以使溶解有机磷的氧化率显著降低.可以通过改变UV灯的功率、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氧化剂等条件提高溶解有机磷的氧化率.  相似文献   
55.
化学耗氧量(COD)监测技术的发展及在海洋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耗氧量(COD)是水质监测的一个重要参数,文章对化学耗氧量监测方法的现状和发展及在海洋监测中的应用做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56.
57.
南中国海海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2012年10月采自南中国34个站位的表层、500 m层、底层海水中的16种多环芳烃(16PAHs)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南中国海海水中16PAHs的含量相对于其他类似广阔水域较低,分布特征大致呈现500 m层表层底层。经特征PAHs组分分析判定南中国海海水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及其产品。  相似文献   
58.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罗氏海盘车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的方法,采用丙酮-正己烷混合溶剂超声提取,通过中性氧化铝和弗罗里硅土填装层析柱净化样品,选用HP-5MS毛细色谱柱分离,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进行定性定量。该方法能同时分离测定罗氏海盘车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等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在优化条件下,方法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75~0.9996,回收率为80.30%~119.00%,精密度(RSD,n=7)为2.2%~5.7%,方法最低检出限为10.00 ng/g。运用建立的方法对罗氏海盘车样品进行分析,检测出罗氏海盘车中含有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3种污染物,3种污染物含量均低于欧盟的限量标准,同时远低于其他各类食品中的检出含量,样品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平均含量偏高。本法具有高的选择性、灵敏度和准确度,适用于罗氏海盘车中痕量PAEs的测定,为保护海洋环境及海洋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9.
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黏液的黏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3H-TdR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了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黏液的黏附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经营养饥饿、热处理、抗体处理、蛋白酶及高碘酸处理后黏附作用明显下降;在8种碳水化合物的干扰下溶藻弧菌的黏附作用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其中葡萄糖、果糖、甘露糖能明显促进溶藻弧菌的黏附作用;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黏液中较大分子量的物质有较强的亲和力.这些结果表明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黏液存在特异性黏附作用,这种黏附与细菌活力、其表面的蛋白类、糖类等物质以及黏液的化学组成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0.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anti-infection immune response of Pseudosciaena crocea, 160 healthy fish samples were categorized into infected and control groups. Each individual fish in the infected group was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i.p.) with 0.2 ml bacterial suspension of Vibrio alginolyticus in density of 2×107 CFU/ml, while each individual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injected i.p. with 0.2 ml sterile saline solution (0.85%).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artificial injection of V. alginolyticu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erythrocytes, leucocytes, lymphocytes in peripheral blood as well as peripheral serum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antibody titer of large yellow croaker,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number of peripheral blood granulocytes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cid phosphytase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of serum was detect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t is suggested that non-specific immune factors including leucocytes and anti-bacteria substance in peripheral blood played important role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infection, and specific immune factors such as antibody then played important role in response to anti-infection at the latter stage.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863 program, No. 2007AA09Z115) and Technology Program of Xiamen (No. 3502Z730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