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流式细胞术比较研究4种双壳贝类血细胞的分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4种双壳贝类的血细胞分类进行了比较。根据其血细胞的前向角散射光(FSC)和侧向角散射光(SSC)特性的不同将血细胞分群,FSC和SSC二维图分析发现太平洋牡蛎、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的血细胞都可分为3个亚群,即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而毛蚶的血细胞只可区分为透明细胞和颗粒细胞2个亚群。同时还对这4种双壳贝类各种血细胞所占比例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各亚群细胞所占比例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2.
紫彩血蛤幼虫适宜饵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3.
用酶标仪采用DTNB比色法测定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淋巴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并研究pH值、温度、激活剂和抑制剂对血清中该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栉孔扇贝血细胞中GR比活力明显高于血清。血清中GR的最适pH值因缓冲液的不同而稍有差异:用PBS为缓冲液时,最适pH值为7.0;Tris-HCl为缓冲液时,最适pH值为7.5。酶的最适温度为60℃。将血清在20℃,30℃,40℃,50℃,60℃,70℃和80℃温度的水浴中放置30min后于20℃,pH7.5条件下测定该酶的热稳定性,结果显示50℃时酶的比活力最高,低于或高于此温度的酶比活力均下降,80℃时酶活性完全丧失。栉孔扇贝血淋巴中GR属中温型中性酶类,低温下较稳定。EDTA对该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硫酸铜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组织化学和分光光度技术对贻贝(Mytilus edulis)发育早期酯酶(Esterase,EST)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进行了研究,以探讨贝类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免疫防御机制。EST和POD均存在于贻贝的卵母细胞、胚胎和幼虫中,但在各个发育时期的分布和含量不同。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从卵母细胞到D型面盘幼虫各个发育时期的胚胎和幼虫均呈EST强阳性和POD阳性;卵母细胞核区较大且颜色较浅;桑椹期开始出现不同细胞阳性的强弱差异;原肠胚、担轮幼虫和D型面盘幼虫细胞间阳性强弱的差异逐步增大。分光光度测定结果表明,α-醋酸酯酶活力,卵母细胞最低,受精卵略有提高,卵裂期胚胎提高较大且达最高峰,囊胚、原肠胚和担轮幼虫又逐渐下降,D型面盘幼虫下降较大;α-丁酸酯酶活力,卵母细胞较高,受精卵略有提高且达到最高峰,卵裂期胚胎到D型面盘幼虫各个时期逐渐下降,D型面盘幼虫最低。不依赖卤素POD活力,卵母细胞最低,受精卵提高较大,囊胚达到最高峰,原肠胚、担轮幼虫和D型面盘幼虫逐渐降低。依赖卤素POD活力与不依赖卤素POD活力的变化规律相似,但受精卵提高较小,而卵裂期提高较大。EST和POD可能在贻贝的发育早期抵抗病原微生物侵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甲硫氨酸脑啡肽对栉孔扇贝血淋巴中2种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分光光度技术对甲硫氨酸脑啡肽(met-Enk)对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血淋巴中自由基及其相关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脑啡肽浓度为1μg/mL时血清和血细胞中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高于对照外,脑啡肽浓度分别为10和50μg/mL,作用时间分别为1,3和5h时,血清和血细胞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过氧化氢(H2O2)和CAT的含量或活力均低于对照;随着脑啡肽浓度的升高,其含量或活力均呈下降趋势。说明脑啡肽对栉孔扇贝血淋巴中的自由基NO和H2O2及其相关酶的含量或活力起副调节(抑制)作用。相同的脑啡肽浓度下,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含量或活力又有所回升。说明栉孔扇贝血淋巴中可能存在脑啡肽的拮抗物质。脑啡肽可能在栉孔扇贝的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环境因子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淋巴中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血清和血细胞中都存在GST,且血细胞中酶活力高于血清。血细胞中GST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0~35℃,最适温度为30℃,在60℃时酶活力完全丧失。该酶的适宜pH为7—8,最适pH为7.5。将血细胞裂...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和生物化学方法对栉孔扇贝血淋巴中的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EC1.14.13.39;NO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血细胞呈NOS组化阳性,少量呈强阳性或弱阳性。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大部分血细胞呈阳性,且多在其细胞质局部集中分布;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大部分血细胞也呈阳性,但多较均匀分布。分光光度测定结果表明,血清和血细胞中均存在NOS和NO,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nNOS eNOS)活力分别为2.87U和2.61U;iNOS活力分别为0.32U和0.45U;NO的含量分别为:33.64和41.67μmol/g蛋白。病毒感染后,血清和血细胞中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力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3h时差异显著,9h和24h时差异极显著;血清和血细胞中iNOS活力在3h、9h和24h时,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均差异极显著;血清和血细胞中NO含量在3h、9h和24h时,实验组也均高于对照组,且均差异极显著。栉孔扇贝血淋巴中存在的NO-NOS体系可在抵抗病原生物感染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