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87篇
海洋学   71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01.
实验研究了胶印含铬废水化学处理的方法及工艺条件。经化学法处理 ,Cr( )和总 Cr的浓度均能达到国家工业污水排放标准 ;研究结果表明 ,废水中 Cr( )还原成 Cr( )的反应 ,还原剂 Na HSO3 投加量应是 Cr( )重量的 7倍以上 ;Cr(OH) 3 的沉淀反应的适宜 p H范围在 7.5~ 8.5 ,以 p H 8.0时为最佳 ;Cr(OH) 3 的沉淀反应的搅拌时间应在 2 0 min以上为宜 ;沉淀反应的烘干沉渣量为废水总 Cr量的 11倍。该实验研究结果可为含铬废水化学处理法的工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南海北部海区无柄蔓足类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1986-1991年在南海北部对16个海洋结构物上的无柄蔓足类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个体大小进行调查。研究表明,所采集到的标本隶属于无柄蔓足类的3科7属19种,其中藤壶科5属16种,笠藤壶科1属2种和小藤壶科1属1种。共有17种无柄蔓足类分布在珠江口东南海区;而琼东海区仅发现2种;琼东南海区有8种;莺歌海海区11种和北部湾海区10种。纵肋巨藤壶、美丽藤壶和珠江藤壶为珠江口东南海区特有种。研究无柄蔓足类在南海北部近海海区的分布及其与海流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该类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点,也为海洋石油平台的设计及污损生物的防除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103.
南海北部海区有柄蔓足类的生态特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于1986-1991年,在南海北部对17个海洋结构物进行调查,以了解有柄蔓足类的种类组成、分布状况和个体大小。结果表明,所采集的标本有2科4属8种,它们分别是茗荷属的荷、鹅荷和印度荷;条荷属的细板条荷、条荷和百条荷;软荷属的太平洋软荷及异荷属的日本异荷。荷、鹅荷和细板条荷几乎分布在所有浮标站,其附着密度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增大;荷和鹅行可分别在0-80m和0-75m水层中分布,而细板条荷则从表层一直分布到150m深处。该类生物属外海性种类,只附着在漂浮或能移动的物体表面,而不栖息于固定式海洋结构物。  相似文献   
104.
用AVHRR资料计算月平均海水表层温度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百桥  王华 《海洋通报》1995,14(6):24-28
本文利用AVHRR资料反演海表面温度,并用台站及船舶观测资料进行订正计算月平均海水表层温度场,结果表明,海水表层温度与AVHRR资料反演的海水表面温度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比例系数接近1.0,位移订正随季节变化较大;用AVHRR资料计算海水表层温度,可以很好地反映海水表层温度在较大尺度上的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108.
“新生古储”型潜山是大港油田潜山勘探的重要领域并取得了勘探突破,多期断裂演化控制了新生古储潜山类型多样性及成藏条件多样性。通过系统分析坳陷控山断裂的静态、动态特征,恢复断裂发育对潜山山系形成的控制作用,针对古生界内幕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储层物性特征和成储机制、烃源岩特征及源-储配置关系等成藏要素系统分析,区划潜山类型,指出不同类型潜山勘探潜力层系及分布区。研究结果表明:(1)现今断裂具有多走向、多性质的特征,受控于多期次叠合演化的结果。其主要为四个期次:T3时期近EW和NW(W)逆断,J1+2继承发育;J3+K1初期挤压逆冲形成NNE(近SN)向逆断-转换断层;至K1为负反转发育阶段,形成负反转断层;E时期受伸展作用控制,形成NE(E)向伸展断层。(2)“两期挤压成山-一期块断成山”成山过程,内幕储层经历“早成岩期—表生期—中成岩期—晚成岩期”多期成岩作用,奥陶系碳酸盐储层为中孔-中渗储层,碎屑岩储层为中-低孔隙、中-低渗储层。(3)在孔二段和沙三段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条件下,源-储对...  相似文献   
109.
琼东南盆地古近系崖城组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已被证实是该盆地的主要气源岩,但由于崖城组煤层具有层数多、单层薄、横向变化快的特点,而难以被识别和预测,尤其是勘探程度较低的深水区.本文利用综合种地质与地球物理法对煤系烃源岩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首先,煤层可通过“三高,三低,一扩”的测井响应特征识别,而炭质泥岩可通过“四高,一低”的特征识别.基于该测井逻辑判断,煤系地层可通过测井曲线的聚类分析进行垂向的自动识别.在井震标的的约束下,煤层组可通过地震数据的“负相位,高吸收因子,低波阻抗和低频”等综合特征进行横向识别.然而,地球物理方法识别的煤系烃源岩分布范围不一定符合成煤的地质规律,因此本文从构造、层序和沉积的角度研究了煤系发育的主控因素约束其分布范围:①古地形及构造沉降控制了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在凹陷中的平面发育部位;②相对海平面变化通过控制可容空间变化以及海岸线迁移,从而控制烃源岩的发育规模以及垂向分布——具体的说,可容纳空间的增长速率和泥炭堆积速率的关系是控制煤层形成的最根本因素,在其平衡位置,煤层发育最厚、延伸最大;③原地碎屑的供应和沉积场所与古物源的距离,是制约高丰度烃源岩发育的关键因素,即距离古隆起海岸较近的沉积环境中陆源有机质较为丰富,便可形成高丰度煤系烃源岩.通过上述地质与地球物理联合识别方法,提高了煤系烃源岩发育的预测精度和可信度,为南海西部深水区的早期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利用声学方法采集人工影响天气高射炮作业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数据收集上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解决高射炮和火箭作业信息完全依赖人工采集录入的瓶颈,该文基于声学探测技术,利用地面作业数据采集传输仪对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37 mm口径65型双管高射炮,于2014年7月12日和9月24日分别进行训练模拟弹和JD-07型防雹增雨炮弹实弹发射数据声级采集试验。分析表明:高射炮发射产生的前导噪音、声级突升和声级峰值,可作为高射炮作业数据自动采集一种极为有效的指标。作业站内环境噪音声级的明显变化能够有效识别单管或双管、单次或连续发射的每发数据,实现对发射时间和发射弹量的自动、实时、精准采集;利用声级特征采集与识别高射炮作业数据,受作业站内感应仪器相对高射炮装备的布设距离和方位的影响较小;前导噪音作为弹药击发的显著标识,可作为高射炮安全监控重要内容,对重大安全事故及其应急处置能够起到有效预警作用。利用高射炮发射每发用弹的声级峰值进行简单对比,还可作为直观检验用弹质量的一个参考。此外,高射炮每发用弹发射的方位角、仰角数据,可以利用声级感应阵列,并基于到达时差法声源定位原理精准计算获得。发射位置数据还可集成GPS定位模块实现自动、准确地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