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92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2005年春夏季东海赤潮过程中营养盐作用初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赤潮高发期,近岸海域赤潮的发生频率、波及范围和危害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受长江径流等陆源输入影响,东海海域形成了其特有的富营养环境,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赤潮发生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该海域赤潮暴发呈现出发生时间不断提前、持续时间不断加长、发生面积不断扩大、有毒有害藻类逐渐增加的特点[1-2].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我国沿岸海域共发生赤潮约480次,累计面积超过104000km2.其中,仅在东海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就占全国记录总数的60%,发生面积更是达到了70%以上[3],其发生频率和规模均远远高于我国其他3个海区.  相似文献   
92.
将浮游植物三维荧光光谱与主成分分析方法相结合,针对我国东海常见的12种藻建立了硅藻和甲藻的识别测定技术。根据Fisher判别分析结果,选用三维荧光光谱的第一主成分得分谱作为硅藻和甲藻的识别特征谱,建立了浮游植物荧光特征谱库。在此基础上,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进行识别测定,其中单门类样品共有78个,识别正确率为95%,回收率≥81%;2个门类的混合样品共有18个,识别正确率为83%,回收率≥80%。  相似文献   
93.
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Anodic Stripping Voltammetry),测定了黄海海域25个站位表层海水样品的表观铜络合容量(Apparent Copper Complexation Capacity)和条件稳定常数(K)以及络合容量指数(Complexation Capacity Index)。得到该海域表层海水的表观铜络合容量在127.7~950.6 nmol/L之间,平均值为385.3 nmol/L,条件稳定常数对数值(lgK)在7.07~8.05之间,平均值为7.65,络合容量指数在58.60%~86.40%之间,平均值为76.94%。结果表明:黄海海域表层海水的表观铜络合容量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94.
本文根据海洋固体颗粒主要无机组份表面羟基的酸碱特性,描述了其表面羟基存在形态随PH变化特征,并研究了据零电荷点定义直接由表面羟基分布曲线测定颗粒零电荷点PHpzc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5.
应用实验室培养法测定了溶解无机氮(DIN)在胶州湾16个站位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速率。结果表明, NH4 -N,NO2 -N和NO3 -N的交换速率一般分别在-0.5~1.6,0.005~0.67, + - --2.0~2.8 mmol/(m2·d)范围内。由于间隙水中DIN主要以NH4 -N形态存在,DIN在胶州湾沉 +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以NH4 -N的扩散为主,在大部分站位表现为由沉积物向水体的释放, +NO3 -N主要来自NH4 -N的硝化反应,而NO2 -N是NH4 -N和NO3 -N之间化学转化过程的中 - + - + -间产物。考虑胶州湾沉积物类型, 在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通量为9.68×108 DINmmol/d,是河流输入DIN的50%左右,可提供维持胶州湾初级生产力所需DIN的52%。  相似文献   
96.
建设海洋化学基地专业,促进海洋科学事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课程和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强化学生的海洋观意识等方面总结了我国“海洋化学基地班”的建设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硬件和教改,创新能力培养和加强基地辐射作用等内容的“十五”期间基地建设设想。  相似文献   
97.
本文研究了海水中氨基酸对金属离子M(Ⅱ)-δ-MnO_2离子交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1—8.5时,较高浓度(20.00ppm)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以及低浓度(0.20ppm)组氨酸对Cd(Ⅱ),Zn(Ⅱ)-δ-MnO_2离子交换没有影响,而较高浓度(20.00ppm)组氨酸则有较大影响,其影响程度是Cu(Ⅱ)>Cd(Ⅱ)>Zn(Ⅱ),该序列与胺抑制影响因子F_A(ψ)序列相同。这进一步证明氨基酸在δ-MnO_2表面脱羧成胺,然后胺通过与M(Ⅱ)络合和表面吸附来抑制M(Ⅱ)-δ-MnO_2离子交换。加入氨基酸时的M(Ⅱ)-δ-MnO_2离子交换等温线仍为L-F-3型,且可用表面分级离子交换理论之等温式描述。  相似文献   
98.
海水中微量元素—固体粒子—有机物之间相互作用研究对于海水中元素含量、分布和运移变化规律,海水中悬浮颗粒和沉积物组成,海洋环境污染与治理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因此,八十年代以来,该研究成为继海水化学模型之后又一海洋化学最热门的内容,并且推动了海水化学模型的发展。其主要进展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种新的等温线分类法——Gills-张正斌等温线分类法:自七十年代末以来,张正斌  相似文献   
99.
实验结果表明,氧化物表面物种决定了氧化物体系电泳淌度。由于δ-MnO_2表面交换位置以R-O~θ为主,针铁矿在低pH时以R—OH为主,故铜(Ⅱ)使δ-MnO_2电泳淌度增大,而使针铁矿电泳淌度变得更负。由于组氨酸-针铁矿之间的阳离子交换,组氨酸使针铁矿或铜(Ⅱ)-针铁矿电泳淌度变得更负。而在δ-MnO_2表面组氨酸可脱羧成为组胺,组胺-δ-MnO_2之间的阳离子交换使δ-MnO_2或铜(Ⅱ)-δ-MnO_2电泳淌度增大。但甘氨酸脱羧产物甲胺对铜(Ⅱ)-δ-MnO_2电泳淌度无影响。电泳实验进一步证明δ-MnO_2能将氨基酸氧化为胺,而针铁矿则不能。  相似文献   
100.
本刊在1997年第2期刊登了周仲怀等撰写的“我国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一文[1],希望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该文指出,镁资源的开发已成为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中最簿弱的环节。本文仅就其中一个方面即氢氧化镁系列产品的开发谈几点认识和建议。1 充分认识开发氢氧化镁系列产品的重要性1.1 海水和卤水中的镁资源以各种化学形式被开发利用,氢氧化镁虽只是其中之一,由于性质的独特、溶度积小,相对于烧碱、纯碱、石灰等碱类物质是较弱的碱,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改性处理技术又能赋予它特殊的性能,因而在众多领域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