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73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中国西南部卡林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苏文超  杨科佑 《矿物学报》1998,18(3):359-362
本文利用Rb-Sr法计时原理,分析测定了贵州烂泥沟大型卡林型金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的石英流体包裹体与方解石脉矿物的Rb,Sr同位素组成,获得一条线性较好的Rb-Sr等时线,其年龄值为105.6Ma,这一结果为我国卡林型金矿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3.
154.
依据古地磁基本原理,结合岩石圈板块在地球表面的欧拉旋转,通过赤平投影作图,探讨了岩石圈板块漂移引起古剩磁偏角的变化规律,得出古剩磁偏角的变化与岩石圈板块所处的半球、欧拉极所处的区间以及岩石圈板块东西向运动分量相关,在现今地理坐标下的古剩磁偏角是地质历史时期岩石圈板块多期活动引起古剩磁偏角变化的综合结果。由于欧拉极主要分布在绝对占优的两个区间,因此,岩石圈板块运动主要是欧拉极分布在这两个区间的旋转运动,而当欧拉极分布在这两个区间且当岩石圈板块所处的半球的东西向运动分量方向相同时,古剩磁偏角的变化规律较一致。进而可依据欧拉极分布在这两个区间岩石圈板块旋转引起古剩磁偏角变化规律,结合相邻两个时代形成的岩石古剩磁偏角和倾角之差,以及相对较老岩石形成时所处的半球,可定性确定岩石圈板块在这一地质历史时期的运动方向,为构造应力场演化提供一定的依据,使古地磁数据在大地构造研究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5.
魏勇  李响  王丰 《测绘科学》2016,41(4):190-194
针对目前网页文档中文事件抽取的关键问题,该文提出利用开源的通用文本处理框架进行中文事件抽取的方法。设计了文本处理框架中文事件处理流程,开发文本处理框架插件,解决中文分词与词性标注、领域词典、中文抽取规则设计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中文事件的类型识别和元素抽取。并以4类政治事件为例,进行中文事件抽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文本处理框架的中文事件抽取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及较好的抽取效果。  相似文献   
156.
对长江三角洲北翼CSJA3孔的粒度数据及粒度参数、频率分布曲线和概率累积曲线等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岩性、沉积构造、孢粉和有孔虫组合等数据,探讨了研究区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及海侵记录。分析表明,粒度数据可以很好地反映沉积环境的变化,间冰期黏土含量降低,砂含量增加,平均粒径较大;冰期正好相反。根据岩性、测年、孢粉、有孔虫等建立的年代框架确定CSJA3孔底部为MIS6期。CSJA3孔自下而上可分为6个沉积单元:U6(泛滥平原—河漫滩)、U5(河口—潮坪)、U4(河漫滩)、U3(潮坪—滨浅海)、U2(河漫滩)、U1(澙湖—潮坪)。CSJA3孔共记录三次海侵,U5、U3和U1地层分别对应MIS5期太湖海侵、MIS3期滆湖海侵和MIS1期镇江海侵。其中,MIS3期海侵强度比MIS5期更大,与全球海平面变化不符。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构造作用控制的古地势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7.
受全球性气候变化影响,晚第四纪以来东海陆架经历了多次海平面升降过程,在沉积地层中留下了明显的地质记录。根据穿越东海陆架的浅地震剖面解释研究,海底以下约120ms时间深度内可识别出6个主层序反射界面,即QT0、QT1、QT2、QT3、QT4和QT5界面,5套反射层序(反射波组),据反射层序的结构及地震相特征和与区内的钻孔地质资料对比分析,可见每套反射层序在沉积环境上均由一个海进海退沉积序列组成。以层序地层学为理论基础,在对中更新世以来的地层层序及其沉积环境条件分析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东海陆架晚第四纪地层层序及其发育模式,以期为东海陆架区晚第四纪地层发育层序提供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58.
<正>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13次学术年会暨中国第四纪古人类—旧石器专业委员会第4次年会将于2012年8月25~27日在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  相似文献   
159.
张敏  马建林  苏权科 《岩土力学》2014,299(2):389-396
依托港珠澳大桥建设,通过5组不同组合的钢管复合桩模型试验,其中2组试件设有剪力环,开展了内置剪力环、泥皮和防腐涂层对钢管复合桩工作性能影响的研究,比较和分析试件的荷载-变形曲线、截面变形规律、钢管与剪力环变形等。试验结果表明,剪力环、泥皮和防腐涂层对钢管复合桩的工作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泥皮和防腐涂层使钢管复合桩的黏结强度降低,而剪力环加强了钢管与核心混凝土的联结,钢管的受力及变形显著增加。在泥皮、防腐涂层和剪力环共同作用下,桩截面变形呈"倒v"或"m"型,不再满足经典力学的平截面变形假定。在泥皮、防腐涂层和剪力环间距S≤2D(D为桩径)的条件下,剪力环的嵌固作用可以完全克服泥皮和防腐涂层的不利影响。在试验结果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泥皮、防腐涂层和剪力环不同组合下钢管复合桩的刚度计算问题,并给出了在弹性阶段范围内钢管复合桩刚度计算公式,泥皮(厚度0.1 mm)和防腐涂层使其刚度降低,剪力环则使其增加。其研究结果可为钢管复合桩基工程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