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142篇
地质学   211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基于直方图区域生长的遥感图像阈值分割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阈值分割算法从单阈值扩展到多阈值的过程中,时间复杂度会大幅度增加,并且由于遥感图像信息复杂,会导致分割效果降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直方图区域生长的遥感图像阈值分割算法.在本文算法中,每一个灰度级均作为1个初始阈值,用256个阈值将直方图分割成256个原始小区域.为了减少阈值数目,本文将小区域合并成大区...  相似文献   
642.
本文试在以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划分构造体系和鉴定构造型式的基础上,从构造体系控制含煤建造的角度,对内蒙主要含煤建造的分布特征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43.
NW向闽江断裂是福建沿海重要的地震构造,前人的研究主要针对闽江断裂下游段,对其上游段的断裂位置、地质特征、最新活动年代等缺乏认识。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对闽江上游断裂的展布特征及活动性等获得了新的认识,表明该段存在两组性质及活动年代不同的断层,最新活动年代为第四纪早期。  相似文献   
644.
正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基于研究目的的不同,地球化学目前有元素地球化学、气体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构造地球化学、水文地球化学等研究方向。近些年来随着便携式化学测试仪器的普及,又衍生出构造地震地球化学-依据气体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水文地球化学相关理论方法,通过流动观测网、温泉或热水井固定观测点,来观测断裂带不同区段的深浅部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不同组分的物质来源,构  相似文献   
645.
646.
松原5.7级地震震中区土壤氢气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8年5月28日吉林松原发生5.7级地震,为了探究地震对断层气的影响以及震后断层气变化特征,震后在震中区进行了多期土壤氢气浓度观测工作,得到了震中区氢气浓度的最大值、背景值等多项指标。结合地震前后氢气浓度数据,分析震中区震前、震后氢气浓度趋势性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此次地震活动中,氢气浓度变化有"震前缓慢升高—临震下降—震后迅速升高—强余震前再次骤升"的现象;氢气浓度变化与地震活动间有很好的映震关系,主震对氢气浓度的上升起主要作用,而余震则起诱发作用,余震的活动会使赋存在地下岩石裂隙的氢气释放量增大,表明氢气对余震活动的响应较灵敏;另外,震后某一时刻空气中的氢气浓度也会升高,这可能与区域断层中的氢气逸散到大气中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47.
据俄罗斯《矿床地质学》2000年第42卷第3期刊登的В.Ч.卡赞斯基等人的文章《额尔康斯克铀矿区形成历史及地质特征》中,在进行区域成矿对比时,把它与东南地洼区赣杭铀矿带进行对比。赣杭铀矿一带呈北东45°~60°方向延伸达600km,宽50~80 km,由40余个矿床组成,在空间上产于扬子准地台(江南地洼区)和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东南地洼区)的结合处。从晚元古代开始,该带发育深大断裂,而且其位置随时间而变,从泥盆系中期到三叠纪为活化的地台体制,然后进入地洼体制或者构造岩浆活化体制[1988,陈国达]。侏罗纪在其范围内或周边地区产生火山构造或者喷发中心,充填了酸性或中性火山岩。赣杭铀矿带成为巨型鄂霍次克—楚科奇—闽浙大陆边缘火山带的旁侧分枝,是太平洋矿带的内带和外带的分界线;在白垩纪,赣杭带轴部又被红色沉积碎屑岩充填,它具有陆内裂谷构造的最终形态特点。 谭克仁供稿 2001.1.19  相似文献   
648.
达里湖是达里诺尔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对达里湖开展了野外调查并采集了水样,测定了水样的氮、磷含量和非离子氨含量与水体pH的关系,并将研究结果与以往的达里湖相对应的调查资料进行比较,探讨了达里湖水体中氮、磷含量特征的形成及其对达里湖鱼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9年7月,达里湖水体中的CODCr和C...  相似文献   
649.
对新疆天文台南山1 m大视场天文望远镜观测的历史数据进行细致的数据挖掘,发现了百余颗变源。数据处理流水线为新疆天文台时域巡天数据处理包,该处理包同时考虑了测光系统内部权重和相关性,并结合快速混合算法编写。除去已知的变源,又发现了很多新的变源。对新变源证认的过程中,将结果与LAMOST, GCVS, VSX, GaiaDR2等星表进行交叉。在讨论部分,对各星表的使用情况给出了说明。最后发现这些新变源绝大部分是食双星,少部分是脉动变星,并有一颗表现相对复杂的变源。  相似文献   
650.
为研究天山地区地震监测井(泉)地下水化学特征,系统采集了20个天山断裂带地震监测点地下水化学样品,综合运用氢氧同位素、Gibbs图、离子比值、Piper三线图、Na-K-Mg三角图和舒卡列夫分类等方法探讨了监测点的水化学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结果如下:(1)天山地区地震监测井(泉)水中主导阳离子为Na+,阴离子分别为HCO3-、SO42-和Cl-,TDS介于249.9~10 272.3mg·L-1之间,多数为淡水。(2) δD、δ18O结果表明天山地区地震监测井(泉)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Gibbs图表明研究区监测点地下水元素主要受岩石溶滤控制,南天山和乌鲁木齐监测点地下水受到一定蒸发浓缩控制。离子比值显示碳酸盐和硫酸盐矿物溶解是控制地下水主要离子组分主要因素。(3) Na-K-Mg三角图表明天山地区地震监测井(泉)水多数为“部分平衡水”,部分为“未成熟水”,水—岩反应处于较为活跃的程度,有利于孕震信息的传递,适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