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57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南大洋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分布及扩散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中国第18次南极考察获得的沉积物样品,对南大洋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估算了营养盐的底部通量.结果表明,南大洋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以高含量的硅酸盐、铵盐为主.在垂向分布上,硅酸盐在沉积物-水界面呈现出明显的浓度梯度,这种分布特征表明,在硅的早期成岩过程中溶出是主要过程.沉积物中有机物的降解反应主要在还原状态下进行.硅酸盐与铵盐存在明显的向上释放的通量.  相似文献   
92.
南极磷虾富氟异常的原因及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体内及其甲壳中氟含量变化特征的分析,对南极磷虾富氟异常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合其他有关资料,本文还对南极磷虾富氟的来源及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南极磷虾甲壳对氟具有再吸收的功能和作用,其对氟的富集存在着与生命活动无失的机理.南极磷虾的甲壳作为对氟具有特殊吸附功能的无机介质是其富氟的重要原因;(2)氟的富集来自海水,且可能是以离子交换吸附的方式进行.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氟与钙、磷的结合而体现.  相似文献   
93.
东太平洋表层沉积物中热水矿物组合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东太平洋表层沉积物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样品中除陆源碎屑和生物壳体外,存在着一组特征性的石英-钠长石-重晶石自生矿物组合。它们均呈完好自形晶,显然未经历过明显的搬运,都是原地形成的自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进一步确认了这组矿物的存在。迄今为止自生钠长石主要见于埋深较大的储层砂岩,其结晶温度不低于70℃,是一种典型的热水成因矿物,而同样完整晶形的重晶石曾在加利福尼亚湾Guaymas盆地被发现,并被确认属热水成因。作者据此认为,存在于东太平洋表层沉积物中的自生石英-钠长石-重晶石属于热水矿物组合。这意味着在远离洋中脊的大洋盆地亦有一定规模的热水活动,它对深海成矿作用和全球环境,尤其是长周期气候变化等的影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4.
冲绳海槽二万年以来沉积物中烯酮化合物与古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应用烯酮化合物的不饱和比值U37k计算得出冲绳海槽海水古温度波动幅度在15.9~26.2℃之间,平均为22.9℃,和冬季实测表层水温22.0℃相接近,探讨了U37k值在冲绳海槽指示的古海水温度和季节有关,主要反映在冬季。  相似文献   
95.
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沉积物的详细研究表明,研究区内沉积物处于氧化至弱氧化环境,两种色调的沉积物在粒度分布特征以及化学组成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它们是不同沉积环境的反应.不同色调之间的界面为一沉积间断面.沉积物中的铁和锰具有不同的来源,铁可能以岩源碎屑为主,而锰则更可能是自生成因.钙和镁以生物成因为主.  相似文献   
96.
南大洋浮游植物现存量对颗粒有机碳的贡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中国第15、16次南极考察观测的颗粒有机碳、叶绿素a浓度的数据,探讨浮游植物现存量对南大洋颗粒有机碳的贡献。结果表明,普里兹湾内浮游植物碳对颗粒有机碳的贡献高于湾北部的大洋区,真光层上部浮游植物碳对颗粒有机碳的贡献高于深层水。同时分析两个航次测区叶绿素a浓度和航程途中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以期了解浮游植物在南大洋颗粒有机碳来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通过对西太平洋雅浦海沟不同水深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碳稳定同位素(δ13C)、粒度组成和比表面积(SSA)等参数的分析,探讨了雅浦海沟不同水深沉积颗粒物来源、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异同。结果表明,雅浦海沟沉积物TOC含量和δ13C平均值分别为(0.34%±0.14%)和(-20.8‰±0.7‰),其中海洋浮游植物、陆源土壤和维管植物来源有机碳(OC)的贡献分别为(70%±3%)、(22%±3%)和(8%±2%),且不同水深差异不大,海沟内沉积物的横向输运可能是深部沉积OC的重要输入途径。由于水深更深站位沉积颗粒物中具有更强的微生物活动和在水柱中更长的保留时间,导致其TOC和TN含量较低,但δ13C无明显差异。水深较浅站位TN含量、SSA、粒径组成和中值粒径等参数垂向变化波动较更深站位更为显著,表明海沟沟壁水深较浅处物源输入和沉积环境的不稳定。同时,由于低OC含量、低SSA以及高密度的海底火山喷出岩在海沟水深较浅的沟壁坡折处的广泛分布,导致该区域粒径组成与TOC含量无显著相关性,而较深站位中TOC含量与粉砂呈正相关,与砂和黏土含量呈负相关。整体而言,雅浦海沟沉积物中粉砂粒级颗粒物是OC的主要载体,而SSA是影响海沟沉积OC剖面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
南海海域海水中各形态磷的化学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98年7月和1999年1月两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南海水体中磷的含量分布以及夏、冬季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南海表层水体中磷酸盐夏季含量明显低于冬季,夏季平均含量为0.004μmol/dm3,而冬季为0.35 μmol/dm3;有机磷含量夏季高于冬季,含量分别为0.12,0.04 μmol/dm3;总磷含量的季节变化与无机磷酸盐类似,夏、冬季含量分别为0.22,0.61 μmol/dm3.在垂向分布上表层50 m水柱中PO43--P,总溶解态磷和总磷含量最小,随水深增加基本上呈线性快速增加,至500 m增加减缓,1 000 m左右为最大含量,然后随着水深略有下降.在夏季垂直分布比较典型,不同站位在一水深的含量离散性小,而冬季PO43--P,总溶解态磷和总磷的垂直分布则显得离散性大,尤其是PO43--P分布在200 m左右出现最大值,说明当年冬季南海各区域存在着较大水文、生物差异,很大的影响了化学环境的变化.在南海表层水中通常以有机磷占优势,在150 m深处以下的水中则以无机磷为主.深水中溶解的有机磷含量一般随水深减少.夏季的有机磷明显高于冬季,表明夏季的生物作用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