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张建  胡小飞  耿豪鹏  陈殿宝  潘保田 《地理科学》2016,36(10):1595-1604
对黑河中游酒东盆地大洼井(DWJ)和新开九队(XKJD)两个钻孔以及现代黑河干流和支流进行重矿物采集与分析。分析结果发现:DWJ钻孔下部(140~69.7 m)沉积物重矿物特征同摆浪河与马营河的相似性较高;DWJ钻孔上部(69.7~0 m)和XKJD钻孔(65.6~0 m)的沉积物重矿物特征与现代黑河干流、梨园河和山丹河两个支流比较吻合。重矿物组合特征的变化指示了沉积物的源区发生明显变化。DWJ钻孔上部与下部的岩性和沉积相均发生明显变化,重矿物组合特征所反映的源区变化指示了黑河中游水系发生重要调整。对比钻孔岩芯和走廊区第四系岩相剖面特征,推测此次黑河中游沉积环境与水系格局发生变化的时间大致为早-中更新世之交。  相似文献   
62.
祁连山北麓地貌信息熵与山体演化阶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定量化的手段分析地貌演化的阶段和趋势,是地貌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和ArcView的支持下,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提取祁连山北麓的河网和流域。利用Strahler积分计算了各个流域的地貌信息熵,按照主夷平面的高度将祁连山北麓的各个流域分为不同的部分,它们具有不同的地貌信息熵值。结果显示,祁连山地区正在进入戴维斯侵蚀旋回的幼年期阶段。  相似文献   
63.
2021年7月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吉均先生逝世一周年.李吉均先生1933年生于四川省彭县,1956年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被推荐到兰州大学攻读研究生,师从著名地貌学家王德基先生.1958年研究生肄业后留校执教,一直坚守奋斗在兰州大学.自1958年参加施雅风先生领导的中国科学院祁连山高山冰雪利用研究结缘冰川起,长期从事冰川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和干旱区人地关系的教学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64.
基于粒度参数特征对黄河后套平原段岩芯沉积环境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现代地表不同沉积环境组成物质的粒度组合特征,采用粒度特征的多种图解方法建立了沉积物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对黄河后套平原段2个深约20 m的钻孔岩芯进行了沉积相的解译。研究结果表明,晚第四纪该区钻孔沉积环境经历了多次相变,但仍以河床相为主,分别占到68%和57%,说明黄河在该区存在多个沉积旋回,摆动频繁;而沙漠相仅在钻孔DKZ04顶部出现,指示了磴口以西乌兰布和北缘连续的沙漠景观出现的时代较晚,可能是2 000年以来受黄河河道向南迁移废弃导致的湖泊干涸和荒漠化以及大规模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荒漠化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65.
曹泊  王杰  潘保田  张兴余  崔航 《冰川冻土》2013,35(6):1428-1435
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北坡冰川融水是河西走廊重要的水源补给,然而却少有现代冰川运动观测资料. 通过在该区域宁缠河1号和水管河4号冰川布设花杆,观测了冰川表面的运动速度. 结果表明:2010-2012年,面积较大的水管河4号冰川表面年平均运动速度(5.2 m·a-1)要高于面积相对较小的宁缠河1号冰川(2.8 m·a-1). 水管河4号冰川最大运动速度出现在花杆观测区域的最上部(接近物质平衡线),宁缠河1号冰川最大运动速度出现在坡度较大的区域,说明冰川最大运动速度通常出现在平衡线附近,但还要考虑坡度等地形因素的影响. 较之早期的观测资料,水管河4号和其他中国西部地区冰川的运动速度呈现出减缓趋势,可能是物质平衡持续亏损导致冰川厚度变薄的直接结果.  相似文献   
66.
兰州盆地黄河800ka B.P.阶地的发现及其古地磁年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州东盆地的枣树沟黄河第四级阶地(T4),砾石层顶高出黄河河面84 m,其上堆积厚约64 m的风成黄土,黄土地层中包括八层古土壤,最底部发育了古土壤S8.光释光(OSL)测年结果显示古土壤S1上部的年龄为70.4±7.6 ka.黄土古土壤对比以及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枣树沟T4上覆风成黄土的年龄为865 ka,T4至少形成于865 ka B.P..  相似文献   
67.
黄河三门峡至扣马段的阶地序列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黄河三门峡至扣马段的野外地貌调查, 结合黄土地层学、年代学分析, 发现黄 河在位于豫西断隆的三门峡至孟津段发育至少4 级阶地, 其形成时代由老到新分别为: 0.86 Ma BP、0.62 Ma BP、0.13 Ma BP 和0.05 Ma BP; 在位于华北断坳的孟津至扣马段仅发育 3 级阶地, 形成时代分别为: 1.24 Ma BP、0.25 Ma BP 和0.05 Ma BP。黄河各级阶地的河流 相沉积物顶部都有一层古土壤发育表明, 黄河下切形成阶地的过程发生在古土壤发育的间冰 期, 气候变化对阶地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但是, 黄河流经豫西断隆和华北断坳两个抬升状况 差异较大的构造单元所表现出来的阶地序列和年代的迥然差异则证明了地面抬升也是控制黄 河阶地发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8.
祁连山东北缘黄土磁组构记录的古风向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利用黄土磁化率各向异性/磁组构(AMS)研究古风向变化被广泛应用.在对祁连山东北缘厚755 m的中路黄土剖面岩石磁学和磁组构研究的基础上,恢复了该区14 Ma以来古风向变化序列.磁组构指示的古风向表明,在14~078 Ma期间,本区的地面主导风向为NW-SE;从078 Ma开始,地面主导风向逐渐向NE-SW过渡;至05 Ma时,该区地面主导风稳定为NE-SW向.对青藏高原隆升的研究显示,在12~08 Ma期间青藏高原发生过称为“昆黄运动”的大规模隆起.结合我们对主导风向变化驱动因子的分析表明,祁连山东北缘近地面主导风向的第一次转变很可能是同时期青藏高原构造强烈隆升对大气环流影响产生的环境后果.  相似文献   
69.
兰州东盆地最近1.2Ma的黄河阶地序列与形成原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毗邻青藏高原的兰州地区的黄河阶地系列是地面抬升和气候变化的信息载体.通过古地磁、光释光测年及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对比,初步确定了兰州东盆地1.2Ma以来主要有两个阶地发育时期.第1个时期是1.24~0.86Ma, 黄河至少发育了4级阶地,其形成时代分别为:1.24Ma, 1.05Ma, 0.96Ma和0.86Ma; 第2时期为最近0.13Ma,黄河发育3级阶地,时代分别为0.13Ma, 0.05Ma和0.01Ma.每级阶地河漫滩顶部都有一层古土壤发育,表明黄河下切形成阶地发生在古土壤开始发育的冰期向间冰期的过渡阶段,但是并非1.2Ma以来的每次冰期-间冰期的气候交替都能引起黄河下切形成阶地.气候变化只是阶地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不是充分条件.对比黄河下切速率和阶地年代序列发现,地面上升仍然是影响黄河下切的重要因素.只有在地面上升速率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例如:1.2~0.8Ma和最近0.13Ma),气候变化才能导致黄河堆积与下切交替形成阶地;而在地面上升缓慢时期(例如:0.80~0.13Ma),即使发生了大幅度的气候变化,黄河也没有阶地记录.  相似文献   
70.
潘保田  曹泊  管伟瑾 《冰川冻土》2021,43(3):864-873
冰川物质平衡研究对流域内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发源于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是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重要的淡水来源.近年来,祁连山地区的冰川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退缩,东段退缩尤其明显.基于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地区宁缠河1号(NC01)冰川2010-2020年冰川物质平衡观测数据,结合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历史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