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7篇 |
免费 | 238篇 |
国内免费 | 15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2篇 |
大气科学 | 143篇 |
地球物理 | 87篇 |
地质学 | 679篇 |
海洋学 | 91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64篇 |
自然地理 | 1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48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46篇 |
2012年 | 54篇 |
2011年 | 75篇 |
2010年 | 63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46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55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以休闲旅游需求较高的上海、杭州和苏州3市为案例地,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新休假制度"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实施五个小长假"和"实施带薪休假"对居民休闲旅游行为产生影响的潜在特征,确立了新休假制度9个公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方差分析法进一步检验不同人口学特征和3市居民对新休假制度的影响感知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取消"五一"长假对居民休闲旅游影响较小;(2)对实施5个小长假支持态度反映出居民的旅游需求由初级化向高级化发展的趋势;(3)普遍赞成带薪休假制度反映了居民对于休假权利的觉醒,使得居民能享受优质的休假旅游,加强监督和保障机制是确保带薪休假落实的关键;(4)节假日调整有利于我国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2.
23.
浙江洪公铝质A型花岗岩类的岩石地球化学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初步研究表明,以往被认为是典型的I型花岗岩质岩石的浙江洪公岩体应为铝质A型花岗岩质岩石。该岩体以高钾为特征,K2O 达5%以上,K2O/ Na2O>1.2,准铝-过铝质(A/NKC=0.80 ~1.14);FeO*/MgO比值大(平均14.20),高于M型、S型和I型花岗岩;富含稀土元素(ΣREE=313.09×10-6~523.73×10-6),具有较高的Ga/Al(′104)值(2.92~4.29)和(Zr+Nb+Ce+Y)元素组合值(551.5′10-6~987.4′10-6),而亏损Ba、Sr、P、Ti等;Nd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3—1.6Ga,反映洪公岩体主要起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区域背景、构造被动定位特点和地球化学综合分析表明,洪公岩体形成于拉张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4.
25.
26.
1980-2009 年国内外旅游研究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取《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Journal ofTravel Research》和《Tourism Management》6 种国内外权威核心刊物,从载文作者、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区域4 个方面,对1980-2009 年国内外旅游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从1980-1989 年、1990-1999 年和2000-2009 年3 个阶段,比较国内外旅游研究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国内外研究领域演变存在差异性,即国外研究领域演变特征主要表现为“四降四升”,国内则表现为“三降四升”的特征;而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的演变特征存在相似性:国内外旅游研究区域均表现为“沙漏型”演变规律,即从全球性的研究缩减到对单个区域的案例研究再扩展到跨区域性/全球性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外采用描述性的定性研究方法呈下降趋势,而采用数理统计和构造模型等定量研究方法呈上升趋势。最后,从研究领域、研究区域、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挑战4 个方面展望国内旅游研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7.
文章通过DNA、α-葡萄糖苷酶和硫酸盐还原菌等的变化,研究了贵州红枫湖沉积物中有机质的酶及微生物降解.有机质在微生物及其分泌的胞外酶的作用下被降解,在沉积物深度11cm以下被降解到相对较低的含量.DNA的分布表明表层9cm的沉积物深度内微生物的活动较为强烈,是微生物降解有机质的主要位置.α-葡萄糖苷酶在悬浮层含量最高,达0.75μmol/min*g干沉积物,提示有机质中的淀粉和糖原等物质在悬浮层降解较为激烈,被大量分解;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α-葡萄糖苷酶活性减弱,在有机质降解明显开始变缓的11cm沉积物中,α-葡萄糖苷酶活性已降低到0.17μmol/ming干沉积物.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红枫湖沉积物表层7cm是硫酸盐还原菌的主要分布位置,结合有机质和SO2-4含量的研究结果,提示红枫湖沉积物中SO2-4不可能成为有机质氧化的主要电子受体,硫酸盐还原的限制因素也不是有机质供应. 相似文献
28.
29.
GPS在小区域控制测量中坐标转换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小地区控制测量常用坐标系统的特点,提出GPS成果向该坐标系统转换的2种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30.
黄河上游流域蒸散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利用彭曼公式计算了80年代以来黄河上游流域蒸散量,分析了该地区蒸散量、日照时数、气温、空气饱和差等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着重研究了诸因子对蒸散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黄河上游流域蒸散量呈逐年增大趋势,并以每年3.25 mm的速度递增;而作为主要影响因子的日照时数则以每年3.6小时的速度增加;气温同样表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4℃/10 a;空气饱和差也以每年0.02 hPa的速度递增。因此,可以认为,黄河上游流域日照时数、气温及饱和差的增加,加剧了草地蒸散量的增大,而蒸散量的增大和降水量的减少则直接影响到了黄河上游流量的减少和草地荒漠化的蔓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