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8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胶州湾沉积环境与潮汐汊道演化特征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研究了胶州湾沉积物输运格局,沉积速率和潮汐汊道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胶州湾口门水道内的悬沙净输运是从湾内指向湾外,湾内水体悬沙浓度终年较低,胶州湾的泥沙来源较少,沉积速率较低。历史上的围垦活动虽造成了纳潮量的减少,但口门过水断面面积并未减小。胶州湾是一个地貌演化缓慢,口站过水断面面积小于均衡状态面积的汊道系统。今后,可应用沉积动力学等方法确定维持港口和航道资源所需的纳潮量,结合纳潮海湾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定量地确定胶州湾的围垦潜力。  相似文献   
82.
潮间带水沙多层位同步测量系统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压、光电转换原理研制成的多层位水沙同步测量系统(WCT系统)不仅可测量潮间带水位随时间的变化系列、同一层位的浊度及流速,还可以同步观测这些参数在潮间带水流剖面不同层位上的变化。野外对比试验表明,WCT系统获得的流速值与直读式流速仪的测量结果基本一致,平均相对误差为14.52%;悬沙传感器经野外现场率定获得悬沙浓度,平均相对误差为21.96%,精度比室内率定提高—倍以上。悬沙粒径是影响悬沙浓度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此外,自然环境(如海水温盐度)的变化及仪器本身的特性也可能影响到测量结果。因此,WCT系统在潮间带的水位、流速和悬沙浓度的观测和边界层研究方面有相当潜力。  相似文献   
83.
通过对受到围垦工程影响的江苏弶港海岸两条潮滩剖面的多期高精度实测高程及沉积物粒度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淤涨型潮滩剖面对围垦工程的响应特征及剖面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在物源充足的淤涨型潮滩围垦,可导致沉积物在围垦堤附近海域快速堆积、沉积物粒径变细;离海堤越远,沉积速率及沉积物粒度参数的变化越不显著。围垦堤附近海域是潮滩低能区,沉积物在此汇聚,造成潮滩剖面凸点的向岸迁移及双凸型剖面的塑造。另外,大型潮沟及其迁移也是影响剖面发育的重要因素。未来需结合海平面变化,研究围垦背景下的长周期潮滩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84.
胶州湾沉积速率:多种分析方法的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亚平  高抒 《第四纪研究》2007,27(5):787-796
根据胶州湾内外海域采集的柱状岩芯样品的 210 Pb测试,结合物源分析方法,计算了1952年以来胶州湾的沉积物收支状况和胶州湾区域的平均沉积速率。结果表明,胶州湾百年尺度的沉积速率较高,达到了100mm/a量级(7.43mm/a),沉积通量为10-3g/mm2a量级(7.39×10-3g/mm2a),而胶州湾外邻近海区沉积速率略低(4.46mm/a)。这与其他学者获得的海图地形对比法的结果大致相当。与胶州湾内钻孔岩芯的14 C测年对比表明,万年尺度的沉积速率为10-1mm/a量级(0.25~0.92mm/a),比百年尺度的沉积速率约小一个数量级。分析结果表明,沉积体系的演化过程使沉积速率随时空尺度的不同而产生差异,这是导致不同分析方法所获结果之间存在复杂关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5.
江苏王港潮间带表层碳酸盐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容量法对江苏王港淤泥质海岸潮间带夏季表层沉积物碳酸盐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碳酸盐含量的空间分布呈现出由岸向海方向递减的大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总的碳酸盐含量与沉积物的平均粒径有比较显著的相关关系(α=0.01);沉积物组分及粒径频率曲线对比分析表明王港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碳酸盐主要富集于细颗粒部分,潮水沟系统和生物作用(尤其是有孔虫)加强了碳酸盐在细颗粒部分的富集。沉积物碳酸盐含量可以作为物源分析的一个指标,王港地区沉积物碳酸盐含量表明该地区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废黄河三角洲和现代黄河的输入,长江输入的沉积物较少。  相似文献   
86.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scale bedforms were measured by means of an acoustic profiling sonar on the Dafeng tidal flat,Jiangsu,in 2009,and in the Jiulong Estuary,Xiamen,in 2010,respectively.The "multi-threshold value" method was utilized to reveal the morphological undulations along which bedforms were present.Analyses of the datasets obtained show that:(1) sand ripples can have irregular shapes,and(2) changes in bedform morphology are small within a single tidal cycle but may be significant over several tidal cycles.Fractal and variogram analyses of the seabed roughness revealed the existence of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current speed and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seabed roughness.As current speed increases,seabed roughness increases with a trend of smaller-scale bottom structures being replaced by larger-scale structures.Furthermore,the surface of the larger-scale bottom structures can either become smooth due to the absence of smaller-scale features or become rougher due to the presence of superimposed smaller-scale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87.
研究环流和沉积物输运对北部湾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十分重要。本文使用区域海洋模型(ROMS),研究了北部湾海域的季节环流、沉积物输运以及长期的地形演变过程。展示了湾内冬季和夏季都存在逆时针环流,冬季的风生环流比夏季强的特征。悬沙浓度较大值主要分布在琼州海峡、海南岛西侧海域,以及越南沿岸、雷州半岛沿岸等近岸地区。沉积物在琼州海峡附近表现为在冬季由东向西输运,夏季则相反;在琼州海峡西口处,沉积物全年以西向输运为主。结果显示,北部湾内沉积物输运主要由潮流引起的再悬浮控制。侵蚀和淤积的分布模式为:(1)湾内大部分区域侵蚀淤积不明显,(2)琼州海峡两侧口门附近淤积比较明显,(3)琼州海峡内深槽侵蚀严重,(4)海南岛西侧海域存在侵蚀和淤积交替发生区域。  相似文献   
88.
小尺度湍流过程对河口物质输运与能量交换至关重要。受传统观测方法的限制, 河口浅水区域的剖面观测资料至今较为匮乏, 进而限制了湍流过程的研究。为此, 采用新型5波束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Nortek Signature 1 000 kHz AD2CP)在长江口开展湍流剖面观测, 获取高频、低噪的高质量湍流剖面数据, 并与声学多普勒点式流速仪(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ers, ADV)同步观测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通过AD2CP与ADV获得的近底部边界层摩阻流速u*、拖曳系数Cd、雷诺应力SR等特征参数基本一致, 底摩擦与波浪能量为河口区域湍动能的主要输入源。湍流垂向结构存在显著的非局地平衡, 即温盐等斜压作用引起的浮力通量、对流项以及强波浪作用影响的脉动压力做功、黏性输运等因素可能为长江口湍流非局地平衡的主因。  相似文献   
89.
近年来全球大型河口区低氧事件频发,严重威胁环境和生态系统健康.因缺少长时间序列的观测资料,人们对历史时期河口陆架区域生态环境演化,尤其是低氧事件发生的历史认识不足.本文基于210Pb、137Cs和光释光测年技术,以长江水下三角洲现代低氧区沉积物柱状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沉积物的粒度参数、氧化还原敏感元素、TOC、TN和...  相似文献   
90.
地统计法支持的北部湾东部海域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菲  汪亚平  李炎  叶长江  徐志伟  张凡 《地理学报》2008,63(11):1207-1217
在北部湾东部海域采集表层沉积物71 个, 通过粒度分析获得其粒度参数(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 用克里格插值法将不规则采样站位的粒度参数内插为规则网格分布的相应粒度参数。采用地统计法分析其空间相关性, 计算度量空间相关性范围的参数, 即半方差图中的变程值。结果表明, 使用地统计分析获得的粒度参数变程值物理意义较为明确, 可作为粒径趋势分析模型的特征距离, 其中分选系数变程值作为特征距离的计算结果与前人的海流、沉积物输运信息更为吻合; 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传统方法(试算法或经验估计法) 获取特征 距离可能造成的模型计算误差。采用不同间距插值时得到的粒径趋势矢量具有不同的空间分 辨率, 其中高分辨率的细化图所反映的海底沉积物净输运趋势与余流和环流等所反映的沉积物输运细节特征吻合较好, 低分辨率的概化图可大致反映该区域沉积物的总体输运趋势。地统计分析的结果对未来研究工作中采样间距的选取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