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基于灰色模型和指数平滑法的地面沉降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在灰色模型GM(1,1)和三次指数平滑法基础上的组合预测方法。地面沉降是一种渐变性地质灾害,可以预测其发展趋势。文章结合灰色系统理论预测模型及指数平滑法预测模型的特点,提出了在灰GM(1,1)和三次指数平滑法的基础上采用加权组合预测地面沉降预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EOF-LSTM神经网络的电离层TEC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利用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序列的时间信息,提出一种经验正交函数分解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组合的预报模型,利用IGS提供的云南地区TEC格网数据,分别对不同地点和不同时段的电离层进行建模预报。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同一时段预报5 d的TEC值均方根误差最优达1.83 TECu,较单一模型减小16%,其平均相对精度最优达91.56%,较单一模型增加7%;在同一地点预报5 d的TEC值均方根误差最优达1.86 TECu,较单一模型减小25%,其平均相对精度最优达90.74%,较单一模型增加7%。  相似文献   
23.
程迁群  汤俊  何灿  刘传高 《地球学报》2013,34(S1):71-75
新安里镍矿经过四年的勘查工作, 探获一中型镍矿床。新安里镍矿位于金沙江—哀牢山板块结合带南段之金平断块中, 产于基性-超基性岩体内, 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通过区域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分析, 矿床成因类型初步认为属产于超基性岩中的熔离铜镍硫化物矿床, 找矿标志为岩体分异程度、构造条件、物化探异常。有助于在云南其它地区基性-超基性岩中寻找同类型镍矿床。  相似文献   
24.
在“卓越计划”背景下,针对“测量程序设计”课程,从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实践能力、完善考核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讨,对其进行集“专业导向、课堂讲授、自主学习、课程实验”于一体化的全方位、多层次改革与实践,旨在实现该课程在测绘学科中的作用,全面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卓越测绘工程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5.
4 种经济海藻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改进的Bligh-Dyer法提取脂溶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分离和鉴定,C19:0内标确定总脂及各组分含量,研究了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和红毛菜(Bangia sp.)4种经济海藻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4种海藻都检测出C14-C22脂肪酸,总脂含量在12~19 mg/g之间,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要组成成分,含量均超过60%。不饱和脂肪酸中以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为主,富含n-3和n-6系列PUFAs,n-6与n-3系列PUFAs之比均低于2。比较4种海藻脂肪酸组成特点表明,鼠尾藻以C16、C18和C20为主要组成成分,具褐藻类脂肪酸组成特征;浒苔以C16和C18为主要组成成分,具绿藻类脂肪酸组成特征;龙须菜和红毛菜以C16和C20类脂肪酸为主,具典型红藻类脂肪酸组成特征,同时二者又有不同之处,分别显示真红藻与原始红藻脂肪酸组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26.
针对基于神经网络的电离层TEC短期预报存在精度较低、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利用CODE中心提供的TEC数据及地磁活动指数,建立基于麻雀搜索算法(SSA)改进Elman神经网络的电离层TEC短期预报模型,并通过BP模型、Elman模型及SSA-Elman组合模型分别对电离层平静期和扰动期中低纬度TEC进行5 d连续预报....  相似文献   
27.
贝叶斯正则化的Elman神经网络电离层TEC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7年中低纬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地磁活动指数、年积日等参数,首次建立基于贝叶斯正则化(Bayesian regularization)的Elman回归神经网络(BR-Elman)的电离层TEC预报模型。同时,根据地磁活动指数的变化特征,分别进行平静电离层和扰动电离层预报建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平静期5 d预测值的均方根误差为1.19 TECu,残差为1.03 TECu,相关系数为0.93;在扰动期5 d预测值均方根误差为1.34 TECu,残差为1.01 TECu,相关系数为0.91。贝叶斯正则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以及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在平静期与扰动期5 d的预测上,均方根误差最小为1.87 TECu,残差最小为1.50 TECu,相关系数最优为0.87。通过对比分析,该模型较其他2个模型的预报效果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8.
<正>2022年底,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0八队在个旧西区阳山片区开展历史遗留废渣堆放点综合调查评价项目时,在施工钻孔底部揭露到一层呈岩枝状产出,厚4.67~32.61 m(未揭穿)的半—全风化淡色花岗岩体。该岩体位于神仙水岩体东南缘(图1),东侧紧邻区域性断裂——个旧断裂,受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影响,其长轴方向与区内构造行迹总体一致,长约500 m, 宽40~150 m, 出露面积约0.02 km2(图2)。经过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9.
杜晓玲  汤俊 《贵州气象》2003,27(1):32-34
2002年5月12-13日我省出现了大范围的暴雨天气过程,运用卫星云图、常规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综合分析了5月孟加拉湾风暴对我省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2004年5月14日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俊  熊伟 《贵州气象》2004,28(Z1):45-46
分析2004年5月14日暴雨过程得出,此次暴雨过程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第一,亚洲中低纬度出现强的经向环流,表现为青藏高原有槽东移发展加深,引导中低层西南涡发展东南移影响我省;第二,大气中不稳定能量的积聚;第三,贵州夏季的暴雨落区跟地面和850hPa关系密切,与其它层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