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2篇 |
免费 | 44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7篇 |
大气科学 | 12篇 |
地球物理 | 21篇 |
地质学 | 97篇 |
海洋学 | 14篇 |
综合类 | 39篇 |
自然地理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高通岭矿床是海南岛典型的石英脉型钼矿床。基于流体包裹体以及H、O、S、Pb同位素研究,本文对高通岭石英脉型钼矿床成矿流体性质、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流体包裹体以富液两相水溶液(A-L型)为主,次为富液两相含CO2水溶液(AC-L型)和富气两相含CO2溶液(AC-V型); A-L及AC-L型包裹体均一成液相, AC-V型包裹体均一成气相。均一成液相和均一成气相的包裹体共生指示流体不混溶或沸腾。拉曼结果显示流体成分以H2O为主,其次是CO2,含微量N2、CH4和H2等气体;成矿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0~280℃,盐度为4.0%~8.2%NaCleqv;(2)H-O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特点; δ34S值域为-0.9‰~5.5‰,均值2.8‰,属于深源硫;(3)Pb同位素组成及特征参数暗示其具有岩浆作用带来的地幔Pb与上地壳Pb混合成因。据此,高通岭钼矿床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153.
基于移动窗口协方差估计和方差分量估计,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Kalman滤波技术。计算结果证实,该方法能有效地控制观测异常和载体状态扰动异常对动态系统参数估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4.
回顾了目前利用CHAMP卫星轨道和加速度计数据恢复地球重力场模型的各种方法;从观测值、观测方程和解算方法三个方面,对现有各种CHAMP重力场模型恢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归纳与分类,并指出了各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5.
基于能量守恒方程给出了利用卫星轨迹交叉点标定CHAMP卫星加速度数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给出了其严密的积分公式及其离散化形式。为了控制加速度数据的扰动异常,建议采用抗差估计求解参数值,并基于实测的CHAMP卫星加速度计数据进行了计算与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6.
157.
158.
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对东亚乃至全球气候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介绍了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子课题3"气溶胶-云互馈对西风季风水汽输送的影响"研究的主要结果。针对青藏高原为核心的泛第三极地区,项目研究结果主要包括:(1)沙尘、污染沙尘、抬升烟尘和污染性大陆气溶胶/烟尘是泛第三极地区最主要的气溶胶类型,其中沙尘的排放和输送对青藏高原西部和柴达木盆地大气热力结构的影响非常显著;(2)高原过冷水云的发生频率及其在高原能量收支中的作用比暖水云高,降水主要是由冰云和混合相云产生的,尤其是在暖季。虽然高原大气呈现暖湿化趋势,但水汽收入增多并不能弥补地表水资源由于增温的流失,高原东部水循环呈减弱趋势,而西部水循环则相反。(3)黑碳气溶胶使南亚夏季风减弱、东亚夏季风增强,高原西部西风增强,东部西风减弱;净效应是使高原变得更暖更湿。使高原东侧输出水汽减少,南侧输入减少,西侧输入增加,北侧输入减少。另外,高原上空受沙尘污染影响的对流云东移,与局地对流云团合并,可导致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降水增加。总体来说,气溶胶可直接影响辐射,或间接通过作为云的凝结核,或者影响云... 相似文献
159.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