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6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By making full use of GMS TBB data, diagnosis and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l Nino event in 2002 and 2003 were made. It suggests that the first clue of the El Nino event appeared in December 2001. The event was formed at the end of 2002 after five phases of development, and came into the phase of flourishing in the winter of 2002. From the analysis the dynamics, it is noted that that the position of the ascending branch of Walker cell was moving from the equatorial west Pacific to the equatorial central Pacific in the phase of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l Nino event. The process of diagnosis shows that it can provide an important clue for forecasting the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l Nino episodes.  相似文献   
32.
运用1980-2002年5-8月GMSTBB候平均资料,经过统计分析得到:南海和东亚候夏季风活动指数定义为候平均TBB≤273K;其强度分为3级,即弱季风为268K〈TBB≤273K,一般季风为263K〈TBB≤268K,强季风为TBB≤263K。与此同时,还给出了运用TBB候距平帮助判识季风强度的分析方法。运用该季风指数,统计分析了上述各年季风初始爆发日期和各年各月季风活动情况。另外,还对比分析了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和1994年华南暴雨2个典型暴雨灾害年季风活动,展示了候季风活动与暴雨期间各暴雨过程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3.
“麦莎”台风暴雨落区非对称分布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FY-2C气象卫星资料、常规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登陆后暴雨落区非对称分布的成因进行诊断分析,并讨论其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1)FY-2C红外-通道辐射亮温(TBB)场能够清晰地揭示台风暴雨落区的分布以及造成这种非对称分布的云系结构特征;(2)水汽图像展示了此次降水过程中,对流层中上层主要的水汽型,来自南海和东海强盛的热带水汽羽直抵台风中心东部,中纬度地区的极锋水汽羽东移,其尾端并入台风北部,受二者共同作用,台风降水呈非对称分布;(3)台风中心附近的垂直流场、涡度、假相当位温和整层积分的水汽通量散度等物理量的非常规分布以及低层冷空气的契入,共同解释了台风云系的非对称结构及强雨区非对称分布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4.
夏季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初生阶段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逐时GMS—5卫星红外云图云顶黑体辐射温度TBB资料,对1998—2000年夏季(6、7、8月)东亚地区各网格点的TBB按TBB≤-32℃及TBB≤-52℃这两个对流云顶阈值范围出现的频率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对流云顶TBB阈值出现的频率分布可以客观地揭示对流的地理分布和日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5.
MCC和一般暴雨云团发生发展的物理条件差异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和GMS红外辐射亮温(TBB)资料,研究了2002年6月22日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和7月23日的一般暴雨云团两者之间发生发展的环境场差异。结果表明,MCC发生在较弱的斜压环境里,对流层低层有明显的天气系统如切变线、中尺度低涡,中层可以没有低压槽参与,高层则出现在反气旋环流里。普通暴雨云团低层的影响天气系统和MCC类似,但中层往往和槽线相联系,高层则出现在急流入口区右侧。MCC对高温高湿能量的需求比一般暴雨云团更高,如要求高能舌范围更广、更深厚,对流不稳定区范围更大。MCC的动力强迫主要在低层,和较大的θse梯度联系密切,而一般暴雨云团的高空槽强迫作用显得更重要。  相似文献   
36.
1 INTRODUCTION Oceans of the world cover about seventy percent of the earth surface, with larger proportion at the tropics. The tropical oceans not only provide heat energy and vapor, but also change the heat status and therefore make positive effect upon…  相似文献   
37.
华南地区中尺度对流性云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1980—1988年4—10月短时间间隔的GMS云图和常规气象资料,在我国华南地区共普查出176个中尺度对流性云团。根据云团面积大小分成三类,分别统计和分析了它们的特征。总结出了云团发生、发展的两个模型,并对两个典型例子作了简要分析和讨论。所得结果表明:中尺度对流性云团是华南地区中尺度强对流系统的主要成员;近地面层的风场和水汽场的辐合及地形强迫,是云团发生的主要机制;低空急流和季风云涌是云团发展的最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38.
本文综合介绍了近十几年来美国运用卫星和研究飞机资料对中尺度深对流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的研究结果。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揭示弱天气尺度强迫的大气中,中尺度相互作用的热力和动力过程、方式以及在控制深对流发展和演变中的作用,并给出了其物理图像。  相似文献   
39.
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的卫星探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气象卫星的探测处理资料,揭示和探讨了1991年6月15日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和火山尘云的演变和漂移中的一些重要特征,为研究这次火山爆发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提供了卫星观测分析信息。  相似文献   
40.
叶惠明  江吉喜 《气象》1987,13(6):15-20
登陆我国及在我国近海北上台风的外围云系,常常与西风带云系直接或同接地相互作用,在我国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产生暴雨。本文分析了10个登陆台风的18次这种相互作用过程,归纳出三类云型概略图;同时还选择了每类云型的个例,从流场及有关物理量的演变分析了这种相互作用发生的条件,最后给出了这种相互作用的发生及产生强降水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