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3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252篇
测绘学   191篇
大气科学   127篇
地球物理   202篇
地质学   672篇
海洋学   12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21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91.
流体包裹体面(FIP)研究是当前的热点研究对象之一,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利用FIP研究构造运动的文献为数不多。以苏北盆地富民、花庄油田为例,利用FIP研究了该油田的构造活动。结果表明:研究区至少经历了4次主要构造运动,主要发育3种类型的FIP。结合构造演化史、埋藏史及热史,确定了构造运动与油气成藏的时间与期次。  相似文献   
992.
西天山阿吾拉勒西段群吉萨依花岗斑岩侵入于群吉萨依背斜北西侧伏端下二叠统乌朗组火山岩中,具似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钾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基质具花岗质半自形微晶粒状结构,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等组成.群吉萨依花岗斑岩具有高SiO2 (71.17% ~72.59%)、富Na2O(8.86%~9.39%)、贫K2O(0.07%~0.28%)的特点,铝饱和指数(A/CNK)为0.87~0.92,A/NK为0.97~1.01,富集Th、U和Pb,亏损Nb、Ta、sr、P、Ti,相对于Th和U亏损Rb、Ba和K等,属过碱质-弱准铝质的分异Ⅰ型花岗岩类.锆石SHRIMP U-Pb法测得花岗斑岩成岩年龄302±4Ma,即形成于石炭纪末—二叠纪初.岩石具有低的Isr(0.70512~ 0.70536)和正的εNd(t)值(+2.1~+2.7),样品的fSm/Nd值为-0.43~-0.56,单阶段模式年龄tDM为713~863 Ma,和该区早石炭世分布的玄武质岩石具有相似的Sr-Nd同位素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推测该岩体形成于后碰撞伸展阶段,是由底侵的玄武质岩石在角闪石-石榴石相的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  相似文献   
993.
针对核电项目中主厂房基础牢固、沉降量小、施工量大、控制点周围开挖项目多等特点,采用拟稳平差和假设检验的方法对每期的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消除部分点"浮起"的现象,还原其每期的真实沉降量。并与基于灰色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证实还原值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994.
基于LiDAR点云数据在河道地形图更新测绘中的实际应用,介绍了LiDAR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结合作业实例,针对点云数据处理流程,详细地阐述了作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采取的技术措施等。  相似文献   
995.
地面磁共振测深分布式探测方法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面核磁共振方法(MRS)因具有对地下水探测定性、定量的特点而备受地球物理工作者关注.传统研究中,人们局限于一维探测方法,假设层状含水构造,导致复杂地质环境下难以确定井位、不均匀含水层小水体难以分辨的反演解释瓶颈.针对现有测量中的不足,本文提出了MRS二维分布式探测模式,依据激发场不均匀特性,定义了实际测量中的测线方位角α,推导了分布式接收线圈MRS响应核函数表达式,实现了二维正演计算,探索了α角与探测灵敏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首次将Occam方法用于MRS二维反演解释中,实现了磁共振断层成像MRT(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y).模型试算中,根据含水层位置以及环境噪声变化的磁共振响应,客观评价了分布式MRS探测适用范围.理论先行可推动仪器完善,本文通过分布式接收单元设计、接收线圈数量和匝数增加与调整、放大器参数自适应设置与矫正,成功研制了地面分布式磁共振探测系统,并进行了野外验证.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基岩裂隙水定位、堤坝渗漏灾害水源评价,喀斯特溶洞含水构造精确探测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996.
系统分析临潼地震台水温20多年的连续观测数据变化特征,提取水温的正常动态与异常形态,及其与远、近场地震的关系,取得以下结果:水温较规则的夏高冬低的年周期动态特征,为正常动态;持续上升—转折下降及年周期消失属于异常动态;异常动态与青藏块体及其周缘M≥7.5远场大震以及该台所处的渭河盆地ML≥4地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结果对揭示1988年以来青藏高原块体的地球动力学条件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7.
正教科书是人类文明传承的工具,教科书的历史是社会政治史、文化史、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对教科书的研究,我们可以对社会、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历史发展进程、规律获得丰富的理解。尤其在改革开放初期,1976年开始"我国地理教育重新进入了有序并进一步探索的过程。""先是恢复了"文革"被破坏的中小学地理课程,使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走向有序。随后,在义务教育的实施中对地理课程重新调整,地理教科书的编撰也取得了一些突破。[1]"本文总结了改革开放初期各省市地理学科的教科书,并从  相似文献   
998.
汶川地震诱发大量山地斜坡次生灾害具有明显的地形分布特征,对其地形放大效应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斜坡震害调查表明,宏观地貌单元对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具有控制作用,中高山区以大中型滑坡、崩塌为主,低山及丘陵区以山体震裂、小型崩塌为主;峡谷形态对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密度具有明显影响,其中“V”型峡谷发育密度高于“U”型峡谷;单薄山脊、条形山体、坡型转折部位、凸出地形等微地貌地形放大效应明显.监测显示,不同方向水平分量地震波峰值(PHA)相差可达10余倍,研究表明:地形尺寸与地震波波长的耦合作用使得地震动水平分量放大显著.  相似文献   
999.
回收利用以碳还原等方法生产碳酸锶废渣中的锶元素,有利于提高锶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减少碳酸锶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以碳酸锶废渣为原料,采用盐酸浸取的方法,经过氯化锶精制等工艺,回收得到了高纯氯化锶;并且研究了浸取过程中温度、酸用量、水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对浸取效果的影响,得出了浸取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常温下,当碳酸锶废渣为100 g,中和pH为12时,盐酸用量约1 mol;用水量约600 mL;反应时间2 h;碳酸锶废渣中锶的回收率为78%;得到的氯化锶含量大于99.5%。  相似文献   
1000.
推动农村流动人口有序落户城镇是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落户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尤为重要。文章使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比分析中国四大经济分区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探究农业转移人口的土地持有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农业转移人口在农村土地持有方面存在空间集聚特征。在农村承包地方面,其空间分布总体上呈东高西低;在农村宅基地方面,其总体上呈东南高,西北和东北低。此外,农业转移人口流出地的土地资源分布呈现部分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农村承包地低-低集聚区分布在西部和粤—琼地区,高-高集聚区零星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农村宅基地低-低集聚区分布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这反映地区土地政策、文化环境和社会条件等因素对农村土地持有的空间集聚特征的影响。2)拥有农村土地对不同流出地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意愿抑制程度有所差异,承包地规模变化对落户意愿的影响方式也有不同。拥有较大规模农村承包地对东北地区流出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意愿的抑制作用最强,东部次之,再次为中部,西部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