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测绘学   123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157篇
地质学   434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17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LIU  Chuntu 《中国海洋工程》2002,16(3):311-320
The element stiffness matrix of the equivalent beam or pipe element of the deformed leg of the platform is derived b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stresses and displacements of some damaged components are calculated, and the numeri-cal solutions agree well with those obtained by the fine mesh finite element method. Finally, as an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the stresses of some platform structures a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相似文献   
912.
剪切波速是评估无黏性土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为探究现行剪切波速液化判别方法不适用于砾性土场地的原因,利用自主研发的无黏性土剪切波速与相对密度联合测试系统,以汶川地震液化场地实测资料为参考,通过对福建标准砂和花岗岩圆砾按比例混合配制不同含砾量的砾性土试样在控制相对密度下的K0状态剪切波速试验,研究其含砾量对含砾无黏性土的剪切波速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对密度相同的砾性土剪切波速大于砂土,二者剪切波速比值与砾性土的含砾量成指数函数关系,两者比值最大为1.4;对于砾性土试样,在含砾量40%-60%间存在阀值,当含砾量小于该值,剪切波速随含砾量的增加明显增大,当含砾量大于该值,剪切波速的增长趋势放缓。试验研究指出了现行剪切波速判别方法不适用于砾性土场地的原因,揭示了含砾量与砾性土剪切波速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相同相对密度砾性土相对砂土的剪切波速修正公式,为建立新的判别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岛礁珊瑚吹填土等宽级配无黏性新工程材料的性能研究拓展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13.
球形碳酸锶制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球形碳酸锶是高附加值的高纯碳酸锶产品,主要用于高品质电子元件的生产。首先对影响晶体形貌的因素作了简要介绍,再按反应体系分类,分别叙述了氯化锶法、硝酸锶法以及氢氧化锶法用于制备球形碳酸锶的研究进展情况,最后对调控碳酸锶成球形最主要的几种方法的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14.
915.
豫北山前冲洪积平原深层地下水硫酸盐(SO42?)呈现持续增高趋势,但其机制仍不清楚.为探讨深层地下水SO42?来源与污染机制,选择山前冲洪积平原不同赋存条件深层地下水作对比分析,借助水体水化学、氢氧同位素(δDH2O和δ18OH2O)、硫酸盐硫和氧同位素(δ34SSO4和δ18OSO4),示踪人类活动影响下深层地下水S...  相似文献   
916.
杜宾-沃森(Durbin-Watson, DW)检验是检验回归分析中残差一阶自相关性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广泛应用于计量经济学中。本文将DW统计量应用于一维大地电磁反演中,将DW统计量作为惩罚项加入大地电磁反演目标函数中,从而减弱实测大地电磁数据与反演模型响应之差(即残差)的自相关性,实现了基于DW统计量的大地电磁一维反演方法。通过两个层状模型合成数据反演和南黄海实测大地电磁资料反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与传统的高斯-牛顿反演方法进行了对比。反演结果表明本文反演方法对于高阻薄层具有更好的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917.
运用首位度、位次变化、齐夫定律、差异度,比较分析了江苏省2009—2012年国内及入境旅游客流规模分布的变化特征。国内旅游客流和入境旅游客流二者首位分布均不明显,但后者大于前者,且前者向扩散方向演变,后者向集中方向演变;二者均遵循齐夫定律,但前者为单分形,后者前6年为单分形,后8年则为双分形;前者先呈对数正态分布模式后呈帕雷托模式,后者前6年呈不规则帕雷托模式,后8年标度区一先呈不规则帕雷托模式后呈帕雷托模式,标度区二呈不规则帕雷托模式;前者规模变差呈现波动扩大态势,后者则呈波动缩小趋势;二者的差异度都不大,但后者大于前者,且差异度变化与各自Zipf参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区域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可进入性、服务设施、重大事件、客源地居民收入、旅游偏好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着江苏旅游客流规模分布的变化。  相似文献   
918.
青藏高原南北降水变化差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利用青藏高原1960-2004年近45 a气象台站年降水记录, 对高原中东部年降水做了空间变化分析, 发现高原以唐古拉山为界, 高原南北降水变化存在明显差异, 特别是高原南部和东北部降水几乎成相反的变化. 进一步分析5个重建的长时间降水序列, 发现青藏高原南北降水在百年时间尺度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百年时间尺度上, 过去600 a高原南北降水变化都在1740年和1850年左右发生突变. 1740年以前, 整个高原北部降水都在波动中增加, 而高原南部在减小;1740-1850年期间, 高原北部降水在波动中减小, 而高原南部在增加;1850年以后, 高原北部降水又在波动中增加, 而高原南部降水在减小. 高原南北降水变化的空间差异主要是由季风和西风带决定的.  相似文献   
919.
Hilbert-Huang 变换与大地电磁噪声压制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地电磁信号具有非线性、非平稳、非最小相位特征,不符合以Fourier变换为基础的传统功率谱估计的基本要求. Hilbert-Huang变换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处理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的完全局部时频分析方法. 本文在简要介绍Hilbert-Huang变换基本原理与算法基础上,以实际数据分析为例,探讨了它在大地电磁信号处理及噪声压制中的应用. 提出利用Hilbert时-频能量谱对大地电磁信号进行时段筛选,以提高信号品质,增强数据处理的质量和资料的可解释性. 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及其多尺度滤波特征,可以有效地分析MT信号中的噪声分布特征,并进行干扰压制.  相似文献   
920.
秦岭中部山地降水的垂直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秦岭高海拔山区降水的变化规律,是深入理解秦岭作为中国南北地理过渡带特征、认识秦岭水资源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重要作用的前提。但秦岭高海拔地区长期缺乏有效的降水观测数据,导致对其降水变化缺乏了解。利用2018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秦岭太白山海拔3760 m实测降水数据,发现在秦岭海拔3760 m处年降水量可达1300 mm,远高于汉江盆地和关中平原600~800 mm的年降水量。在此基础上,检验了克里金(Kriging)、反距离加权(IDW)和薄盘样条(ANUSPLIN)插值方法,以及GPM修正数据(GPM-cal)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秦岭中部山地年和季节降水空间模态的再现效果,各方案均能揭示秦岭高山区是降水高值中心,且降水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但利用克里金、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案不能得到准确的高海拔降水值,与此相比,GPM-cal数据、薄盘样条插值与ERA5资料能较准确刻画秦岭中部山地年降水量随地形的变化。水汽通量分析显示,秦岭凭借高大地形对600 hPa高度以下的南来湿润气流具有明显的阻挡、强迫和拦截作用,使其南坡成为区域降水高值中心。结合高山区降水观测、薄盘样条插值、多源格点资料和数据修正方法,是认识秦岭山地降水形成和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