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71.
近年来我国绿潮灾害频发,滤食性贝类对浒苔的生物防控是潜在的防控策略之一。本研究基于实验室内可控实验,探究了长牡蛎(Crassostreagigas)和紫贻贝(Mytilusedulis)对浒苔微观繁殖体的滤食作用,并在江苏如东紫菜养殖区进行了长牡蛎和紫贻贝离底式平挂养殖试验。室内滤除实验结果表明,牡蛎和贻贝均可有效截留浒苔微观繁殖体,平均截留速率分别为6892和1589ind/(ind·h),部分被截留的颗粒失去萌发活性,有效滤除速率为3980和574ind/(ind·h)。现场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长牡蛎和紫贻贝可在紫菜养殖区生长存活,每天约能滤除水体中63.7万个浒苔微观繁殖体。研究证实了两种贝类对微观繁殖体的有效滤除能力及江苏浅滩进行牡蛎和贻贝养殖的可行性。养殖方式的进一步的优化改进,以及研究江苏浅滩其他滩涂贝类对浒苔的防控潜力,还需进一步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72.
河南登封石牌河“变闪长岩体”的锆石SHRIMP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河南登封石牌河"变闪长岩"包括闪长岩至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两种岩类,它们是同一岩浆系列分异结果的产物.其结晶时代以往曾用锆石U-Pb等时线测得为2 520±17 Ma,这次采用SHRIMP法重测,获得锆石U-Pb年龄为2 493±7 Ma,比以前稍小,年龄更为精确.这次所测锆石均具有岩浆环带,锆石Th/U比为0.76~1.27,平均为1.03,具岩浆锆石特征,中心和边部测年结果一致,说明未受到明显的变质作用影响,故此年龄为岩浆的结晶/侵位年龄.根据野外地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特征,这一岩体与山东鲁西泰山  相似文献   
173.
浅谈耗散结构和非平衡态热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鹏九 《现代地质》1994,8(1):88-93
具体说明了几个耗散结构的实例,综合对比了耗散结构与平衡结构的异同,并概括介绍了耗散结构的概念以及其生成条件。由闭系平衡态的摘产生和熵生率入手,借助局域平衡假设,从开系的平衡态进入线性非平衡态,讨论了不可逆过程唯象定律Onsager倒易关系、熵生率最小原理及该原理作为稳定性判据的不足.最后,提到了一般演化判据和非线性非平衡态热力学中讨论系统稳定性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4.
沈其韩  王泽九 《地质论评》2006,52(5):718-720
程裕淇先生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地质科技管理专家。他是我国现代地质科学的开拓者之一,又是我国变质地质学、早前寒武纪地质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为我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在我国地质界享有崇高的声誉。1999年国土资源部决定在程老从事地质工作70周年暨90诞辰之际,出版他的论文选集,籍以表彰他对地质工作和地质科学的贡献。2001年初,程老不幸因病去世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领导十分关心《程裕淇文选》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及时组织了编辑委员会,指定专人负责编辑工作,并与地质出版社商定尽早出版。之后,由于一些不可预见的原因,出版工作一再推迟,直到2005年12月,程老逝世四年之后,《程裕淇文选》终于面世,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大事。该《文选》虽不是全集,但由于选题广,基本上包括了他毕生写的主要专著、论文、讲话、序言,各种建议等,方面极广,从中我们可以窥见程老为地质事业奋斗一生的主要学术观点和思路,从事专业的研究方向,以及他对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观点等,是研究程老一生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75.
徐琼芳  高庆九 《气象科技》2011,39(2):207-211
根据地球自转和绕太阳公转轨迹规律,分析了黄赤交角、太阳赤纬、经度和太阳高度角对日照迹线形成的影响,解释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几个具有代表性日期日照迹线形成的规律,阐述了暗筒式日照计日照迹线位置随季节变化的原理。地球运动轨迹固定,以地球作为参照物,地球相对静止,太阳围绕地球转,太阳光在无任何遮挡的情况下,每日的日照迹线可严格求出。用严谨的理论依据,导出日照迹线公式,并设计出软件,每日日照迹线可任意全真显示。  相似文献   
176.
胡冠九  陈素兰  黄娟 《江苏地质》2012,36(2):165-169
以江苏无锡和镇江两地为例,比较了8 km×8 km网格和4 km×4 km网格两种布点方式下,所得到的土壤中11种无机元素(As、Cd、Cr、Cu、Hg、Mn、Ni、Pb、Se、V、Zn)以及4类有机污染物(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酞酸酯类)的监测结果。按顺序统计量排列,发现多数无机元素和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从最小值到90%值总体吻合,而在90%值以上,两种布点方式的调查测定值出现差异,说明对于污染物含量低的地区,8 km×8 km网格和4 km×4 km网格获得的结论基本一致,而污染物含量高的  相似文献   
177.
178.
Based on the daily maximum air temperature data from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Data Network and the NCEP/DOE reanalysis data, the intra-seasonal circulation and evolution of an extreme high temperature event (EHTE)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YR) from August 9-21, 2011 were explored,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diabatic heating on the position variation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PSH).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ily Tmax in the MYR exhibits a vigorous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ISO) of 10-25 days in the extended summer of 1980-2018.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EHTE in the summer of 2011 are the low-frequency wave train propagating southeastward in the mid-latitude of the upper troposphere and the low-frequency anticyclone moving northwestward in the low- latitude of the mid-lower troposphere. The diagnosis of 925hPa thermodynamic equ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ISO features of the Tmax in the core reg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intra-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adiabatic variation. In addition, the variations of the WPSH correspond well to the distribution of apparent heat source.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high temperature process, the apparent heat source in the north of the Bay of Bengal is a certain indicator for the westward extension of the WPSH.  相似文献   
179.
章中九 《安徽地质》2018,28(1):47-49
通过施工钻孔研究,结合周边资料,对王集勘查区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描述,分析了研究区构造对含煤建造、煤层厚度和煤炭资源勘探的影响,认为构造对煤层的形态和分布有控制作用,区内断层对煤层具有破坏作用,下步勘查工作可加强本区断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