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面向灾害风险评估的台风风场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风历史观测风速等数据时空分布不均, 观测年份有限, 在进行定量概率风险评估时, 经常面临样本不足的限制。与数值风场不同, 参数化台风风场模型因计算时间短, 结合路径及强度的随机事件模拟, 在台风风险评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按照台风风速模拟的基本流程, 首先, 总结了参数风场模型中最大风速、最大风速半径、Holland B系数等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 分析了国内外梯度风场模拟、边界层风速垂直折减计算的研究进展;其次, 重点讨论了国内外关于地表粗糙度、地形、阵风因子以及海陆转换因素对于风速修正的理论及应用情况;再次, 对于风场模型在台风风险模型软件、台风次生风暴潮及海浪灾害的应用进行了概述;最后, 针对中国台风风场模拟研究的不足, 对加强多学科联合、数据观测、地表粗糙度变化及分布研究、地形影响修正研究以及重建历史风场等未来改进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2.
利用海上大容量气枪作为震源,陆上固定台网和流动台站作为接收台阵的海陆地震联测试验在南海北部已开展多次,其中流动台站的布设一直是野外试验中至关重要的工作之一。作者以2011年海南岛海陆地震联测试验为基础,对野外流动台站的布设过程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总结;从同一震源不同台基记录信号的差异性、不同震源同一台基记录信号的变化特征以及相近接收距离不同台基记录的信号特征等方面对以下3个不同类型台基上流动台站接收到的气枪信号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接收到的气枪信号与台基的稳定性、环境噪音的大小存在紧密关系。在相近接收距离下,当布设台基为山脚成片的基性岩石时,流动台站接收到的信号信噪比很高,且波形持续时间较短,能量较为集中;当布设台基为河边冲积的岩石时,流动台站接收到的信号信噪比较差,且波形持续时间较长,能量较为分散,导致信号的到时难以分辨;而当布设台基为山顶半悬浮大块岩石时,流动台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噪比最差。从处理的地震剖面可知,台基为成片出露的基性岩石时,震相数据最为清晰,拾取也更准确。  相似文献   
43.
西准噶尔达拉布特断裂带中段晚古生代构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伟  孙萍  薛振华  张仲培 《岩石学报》2017,33(10):2987-3001
走滑断裂构造在中亚造山带增生及演化过程的研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主要构造单元均被走滑断裂带所分割。西准噶尔造山带是中亚增生型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达拉布特断裂是西准噶尔造山带中一条重要的走滑断裂,其复杂的构造表现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关注。前人不仅在其构造解释上存在着走滑断层、逆冲断层或压扭性断层等诸多争议,且在其活动时代问题上也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依据在达拉布特断裂带中段开展的详细野外构造学工作,结合前人针对该地区石炭纪火山岩、浊积岩和造山后花岗岩侵入体所做的同位素年代学工作成果,对达拉布特断裂的活动性质和活动时代进行了讨论。结果确认在中二叠统沉积之前,达拉布特断裂带存在两期变形事件,分别对应于320Ma左右沿NE-SW的较深层次的左行走滑事件D1和表现为脆-韧性转换域的轴面倾向SE的褶皱作用构造事件D2。前者为主期变形事件,而后者发生在中二叠统沉积之前。本文同时报道了沿达拉布特断裂带出露右行走滑构造形迹,并讨论了其可能的成因。沿达拉布特断裂带的多期构造事件记录了西准噶尔地区造山后大规模走滑构造调整过程,是晚古生代晚期中亚各个陆块拼合后大规模陆内调整在西准噶尔造山带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4.
杨选  康英  林伟 《华南地震》2006,26(3):83-90
用SH波和P波振幅比测定地震震源机制具有诸多优点,但它对台站布局要求较高。通过适当处理资料,降低该方法对台站分布的依赖程度,用此方法测定了几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与其它方法得出的震源机制解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这样处理是可行的,一般只要有5个以上台站(震中距<120 km)记录到的地震都可以反演出较合理的震源机制解。  相似文献   
45.
广东省"十五"项目测震台站台址勘选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地震台址勘选过程中产出的地脉动背景噪声数字记录,计算勘选出的各台站背景噪声地脉动速度均方根值(RMS)、噪声功率谱密度等数据.成果在于得出各地震台站的背景噪声水平和等级分类,为将来计算各地震台站的场地响应及震级修正值等测震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是对"广东省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测震台站勘选工作的总结与评价.  相似文献   
46.
为了实现精密星历数据的高速率播发,码移键控(CSK)调制技术将是下一代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选项.CSK调制信号在解调时需要遍历计算各种码相位偏移的相关值,因此通常使用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频域解调算法.根据CSK频域解调仅需FFT部分输出结果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部分输出FFT的CSK信号频域解调算法.该算法对传统FFT的蝶形解算结构进行优化,通过定义计算节点以消除与输出结果无关的计算,从而降低解调的计算复杂度.以码率为1.023 Mcps的CSK(4,1023)调制信号为例,所提算法可节省约45.6%的计算量,这对下一代卫星导航接收机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7.
48.
中大别腹地榴辉岩锆石U-Pb年龄及其类型归属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旭峰  石永红  林伟  冀文斌 《岩石学报》2013,29(5):1559-1572
根据对黄岗-牛凸岭地区榴辉岩样品JS249和JS250的岩相学研究表明,该地区榴辉岩具有明显的高压变质特征,石榴石中包含大量的早期矿物,成分环带显著,其峰期矿物组合主要为Grt+ Omp+ Phn+ Rt+ Qtz+ Ep+ Ky,角闪岩相退变矿物主要为Di+ Mg-Hbl+ Ab+ Prg+ Bt.对样品JS249和JS250温压条件进行计算,样品JS249为T=594±61℃,P=2.58±0.27GPa;样品JS250为T=616±56℃,P=2.14±0.14GPa.同时利用LA-ICPMS以及激光拉曼对这两个样品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和锆石包裹体分析,结果显示样品JS249锆石包体主要为角闪石、长石等退变矿物,其加权平均年龄为217.3±3.5Ma,该组年龄代表了角闪岩相退变质年龄;样品JS250锆石包含了石榴石、金红石、绿辉石等峰期矿物包体,其加权平均年龄为235.2±4.2Ma,该年龄应为峰期变质年龄.综合榴辉岩的岩石学、热力学和年代学的研究表明,黄岗-牛凸岭地区应属于低温高压单元,与南大别变质块体类似.  相似文献   
49.
The de-eutrophication abil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lva pertusa, a marine green alga, were investigated in Qingdao Yihai Hatchery Center from spring to summer in 2005 by analyzing the dynamic changes in NH 4 + , NO 3 ? , NO 2 ? as well as the total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D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luent wastewater produced by fish aquaculture had typical eutrophication levels with an average of 34.3 μmol L?1 DIN. This level far exceeded the level IV quality of the national seawater standard and could easily lead to phytoplankton blooms in nature if discarded with no treatment. The de-eutrophication abilities of U. pertusa varied greatly and depended mainly on the original eutrophic level the U. pertusa material was derived from. U. pertusa used to living in low DIN conditions had poor DIN removal abilities, while materials cultured in DIN-enriched seawater showed strong de-eutrophication abilities. In other words, the de-eutrophication ability of U. pertusa was evidently induced by high DIN levels. The de-eutrophication capacity of U. pertusa seemed to also be light dependent, because it was weaker in darkness than under illumination. However, no further improvement in the de-eutrophication capacity of U. pertusa was observed once the light intensity exceeded 300 μmol M2 S?1. Results of semi-continuous wastewater replacement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U. pertusa permanently absorbed nutrients from eutrophicated wastewater at a mean rate of 299 mg/kg fresh weight per day (126 mg/kg DIN during the night, 173 mg/kg in daytime).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engineered de-eutrophication of wastewater by using a U. pertusa filter system seems feasible. The algal quantity required to purify all the eutrophicated outflow wastewater from the Qingdao Yihai Hatchery Center into oligotrophic level I clean seawater was also estimated using the daily discharged wastewater, the average DIN concentration released and the de-eutrophication capacity of U. pertusa.  相似文献   
50.
野火灾害对区域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野火灾害风险评估和火蔓延研究对防火、灭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可燃物模型、可燃物类型图的制作方法,野火蔓延模型、蔓延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和火灾风险评估的最新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对野火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框架.综述分析表明:①基于遥感信息和地面调查数据,建立较完善的可燃物模型,为全球或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火蔓延研究提供有效数据信息成为必然趋势;②利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方法解决火灾模拟海量数据问题.实现火行为的实时、动态模拟仿真的监测系统和网络信息发布系统:③结合可燃物模型,蔓延模型评价火灾区域的脆弱性和致灾因子,利用"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对野火灾害风险进行综合评估.④我国应建立集成化、实用化、多维化、标准化的野火蔓延的模型体系、决策支持系统和国家火险等级系统,为我国野火火灾的预测与防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