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鼠疫疫源地的环境变化对鼠疫的传播扩散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及2018年五期土地利用和年最大化合成NDVI数据,选取斑块面积占比、景观形状指数、最大斑块比例和斑块破碎度、周长面积分维数、蔓延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指数及聚集指数,定量分析了内蒙古长爪沙鼠疫源地土地利用格局和植被格局的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 2000—2015年,内蒙古长爪沙鼠疫源地内土地利用整体稳定,变化较小,2015年后变化较大,主要表现为不同草地之间的转换。② 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NDVI介于(0.056,0.37]的草地在疫源地内占据主体地位,面积占比分别为77.45%、83.61%、83.03%和82.47%。到2018年,该类草地面积显著减少,面积占比下降到48.44%。与之对应,2000—2015年,NDVI介于(0.37,0.83]的草地面积占比为22.54%、16.39%、16.96%和17.4%,而2018年,该类草地的面积显著增加到51.34%。③ 2000—2015年,各草地类别表现出类内高聚集分布,类间分界明显的特征。到2018年,各类别草地向多个方向扩散,并在整个疫源地内趋于均衡分布,植被类内连通性增加,类间分界逐渐平滑。该变化使得内蒙古鼠疫流行风险呈增加态势。本研究对厘清长爪沙鼠疫源地地表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变化、预测鼠疫潜在风险、预防人间鼠疫暴发具有科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四川省阿坝县为例,采用伤残所致健康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指标,分别测算不同年龄组、性别和病情程度的大骨节病健康寿命损失,并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趋势拟合、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其在县域乡镇级尺度的时空集聚特征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阿坝县总YLD为1783.58人年,YLD率为31.25人年/1000人,高年龄组和女性YLD率较高,II度大骨节病所致YLDs占比最高(40.8%),患病率与健康寿命损失之间未呈一致趋势。空间上YLD率呈北低南高的集聚特征,土壤类型是影响其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解释了64.7%的健康寿命损失空间分异,社会因素中土地利用类型的解释力最大(62.0%),气候与地形土壤、人口质量与人口结构交互产生的因子解释力增加更为明显。时间上YLDs集中分布于20世纪60~70年代,并呈稳步下降态势。大骨节病健康寿命损失的时空集聚特征受自然、社会、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空间上自然因素起主导作用,而时间上则主要受病区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地理学参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点领域与行动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与环境关系是最基本的人地关系,“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地理学参与。地理学能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基于发展战略、过程评价和政策导向的路径指引,基于人地关系和谐和空间系统优化的理论指导,基于健康生活引导、健康服务优化、健康环境营造、健康保障决策、健康产业布局的实践指南。地理学参与健康中国建设,可在居民健康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时空行为、区域人群心理健康,重点人群健康服务、重大疾病监测防控、重点区域健康促进,健康大数据与信息系统、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健康服务可达性与公平性,气候变化的健康应对、健康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健康风险治理、健康城市(环境)建设、健康乡村(环境)建设、健康文化景观建设,道地药材开发与中医药产业布局、康养旅游与健身休闲产业布局、养老服务与妇婴产业布局等18个领域发挥独特优势。地理学参与健康中国建设还存在地理科学的健康基础薄弱、地理学者的参与意识不强、地理组织的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需要强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健康地理学的理论、实证和政策研究,强化地理应用技术与地理科学思维深度融合的健康促进研究,强化地理组织对地理学者参与健康中国建设的系统引领与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畜禽粪便农用区土壤-小麦系统中重金属污染及迁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畜禽粪便农用导致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通过生物链传递,最终会影响人体健康。以山东禹城典型畜禽粪便农用区为例,研究了不同畜禽粪便农用区土壤—小麦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及迁移累积情况。结果显示:某些区域存在着一定的重金属污染,鸡粪农用区、猪粪农用区污染较高,综合污染指数均值分别为0.83、0.78,都达到了警戒级,其中某些点的污染指数超过了1和2,达到了轻污染或中污染级;牛粪农用区污染较轻,综合污染指数为安全级。不同畜禽粪便农用区小麦中的Cr、Ni、Cd、As均存在不同程度超标情况,其中鸡粪农用区Cr的超标率达66.67%,Ni、Pb超标率都为16.67%;牛粪农用区小麦中Cr、Ni超标,Cr超标率达91.67%;猪粪农用区小麦中只有Cr超标,超标率为41.67%。研究区小麦显示出不同的重金属富集能力,小麦对Cd、Zn、Cu几种元素的富集情况较高,而对Pb、As的富集能力则较低。除Zn外,小麦茎叶对同一种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要大于小麦的种子。  相似文献   
15.
施用不同畜禽粪便土壤剖面中重金属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不同粪便集中施用情况, 选取禹城市3 个畜禽养殖区, 通过采集不同旱地农田土壤剖面样品, 研究典型重金属元素随粪便施用程度的变化、土壤剖面中重金属垂直分布特征以及施用不同畜禽粪便土壤剖面中重金属分布的差异。结果发现,长期施用畜禽粪便土壤剖面中重金属Cu、Zn、Pb、Cr、As的含量要高于未施用畜禽粪便的对照土壤剖面, 其中Cu、Zn 超过对照组较大;偶尔施用畜禽粪便土壤剖面Cu、Zn、Pb、Cr、As 的含量低于长期施用畜禽粪便土壤剖面, 且与未施用畜禽粪便的对照土壤剖面相差不大。牛粪集中施用区土壤剖面中Cu、Pb、Cr、Cd、Ni 等重金属存在较为明显的淋溶下移性, Hg、As两元素存在较为明显的表层或亚表层聚集现象;猪粪集中施用区土壤剖面各重金属除Cr、Ni 外, 都显示出较为明显的表层或亚表层聚集现象;鸡粪集中施用区的土壤剖面Cu、Pb、Cd、Cr、Ni 存在一定的淋溶下移性, 而Zn、Hg、As等3 种元素存在显著表层亚表层聚集现象。长期施用不同畜禽粪便的不同土壤剖面Cr、Ni、Cd、Pb 等含量变化差异明显, 而As、Hg差异性不显著;施牛粪与施鸡粪剖面中的Zn, 施猪粪与施鸡粪剖面中的Cu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壤塘县大骨节病病区环境中硒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骨关节病,主要分布于环境低硒地区。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大骨节病病情已经得到控制,病情相对活跃而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于青藏高原地区。四川省壤塘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大骨节病遍布全县各村且最低患病率不低于13.28%。本文选择不同病区采集了耕作土壤(0~20cm)、青稞、糌粑和饮用水等样品,并分析了样品含硒量与大骨节病病情的关系。结果表明:壤塘县大骨节病病区环境含硒水平很低,特别是病情比较严重的村子其环境含硒水平更低。耕作土壤和青稞籽粒含硒水平依次为中病区>重病区>极重病区。受制作过程中添加物的影响糌粑含硒水平为中病区>重病区≈极重病区。虽然不同饮水类型硒的水平存在差异,但是,极重病区饮用水中含硒量也低于中病区和重病区。大骨节病与当地环境因素特别是主要粮食和食物含硒量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低硒环境条件下,由于饮水仅对人体硒的摄入起辅助性的作用,因此,调节和改善环境低硒地带居民的膳食结构,增加外源性高硒食物的输入,减少人体对低硒环境因素的依赖性,将会对大骨节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后冷战时代国际地缘关系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地缘关系是国家政策制定的基础,对国家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梳理了现代地缘政治学的思想脉络,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帝国争霸阶段、冷战时期和后冷战时代三个阶段。基于此,运用空间观的视角将传统的综合性地缘空间解构为地理空间、政治空间、军事空间、制度空间、信息空间、技术空间、经济空间和文化空间等多个维度,并对其内涵及互动机制进行解读和分析,以助于理解和分析当前的国际地缘关系。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新时代中国国际地缘战略应加强国际地缘关系的研究;强化地缘空间领域的发展;遵循"太极式"国际发展战略;有效发展国际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18.
到达中国陆面的生物有效紫外线辐射强度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大气臭氧层的日趋变薄,估算到达陆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变化,评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趋成为环境健康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DISORT辐射传输模型,从生物健康效应的角度提出了估算陆面有效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方法,并采用LibRadtran软件包UVSPEC模型以及GIS空间分析技术模拟了2000年1月和7月到达中国陆面的生物有效紫外线辐射强度空间分布,讨论了臭氧、云量、地表反照率等因素对陆面生物有效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影响,研究了基于云量、海拔数据修正陆面紫外线辐射的方法。另外,还系统分析了2000年1月、7月我国陆面生物有效紫外线辐射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1月份辐射强度是低纬度较高,而7月份是中高纬度较高。UVA和UVB陆面辐射强度分布明显不同,特别是7月份,UVB辐射强度的高值区域较UVA明显偏向低纬度地区。UVB的生物有效辐射强度大约是UVA的6倍。  相似文献   
19.
医学地理和环境健康研究的主要领域与进展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通过对近年国内外医学地理和环境健康相关领域的文献检索分析发现,人口健康是当前国际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研究趋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重视全球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包括全球大气组成改变(气候变化和臭氧层耗散)对健康的影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健康、全球环境变化与传染病、食物生产系统改变与健康和城市化与健康等;②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领域进一步拓展,除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外,有关生态、灾害和场地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综合风险评估日益受到重视;③重视社会人文因素与自然因素交互作用对健康的影响,特别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收入、产品和服务分配不均造成的卫生不公平对健康的影响;④重视人口老龄化过程的时空差异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和老龄人口的健康、医疗与养老需求及其可达性研究;⑤地理信息系统和模型等技术被广泛用于疾病和健康的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布规律和空间影响因素分析等领域,并为疾病监测、卫生管理和卫生规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国内在相关领域需求和国际交流的增加,我国近年的相关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医学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人口健康研究中正发挥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20.
生态城市建设背景下湛江红树林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中国最大的红树林生长基地———湛江市为例,经过实地调研和多方论证,分析了当前湛江红树林的生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对红树林在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中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以及红树林资源开发的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首先从海陆一体化、海岸带等方面,明确了红树林湿地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在此基础上,厘清了红树林湿地在湛江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今后湛江红树林湿地的总体建设方向:(1)以红树林湿地为核心,重构湛江市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2)加强湛江市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构;(3)开展沿海红树林的生态恢复;(4)推进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