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1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有机溴化物已成为继有机氯化物之后又一值得关注的全球性新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稳定Br同位素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有机溴化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技术支撑。在综述稳定Br同位素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认为:①基于GC-MC-ICPMS技术基础上的有机单体Br同位素(CSIA-OBr)是Br同位素研究的主要趋势,难点是...  相似文献   
32.
对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哥日卓托闪长岩体进行了锆石U 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对其形成时代和岩石成因进行约束。结果表明,哥日卓托闪长岩锆石Th/U比值(0.63~1.28)较高,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内部发育振荡环带,具岩浆成因特点;LA ICP MS锆石U Pb年龄为225.8±1.5Ma(MSWD=0.53),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早期。岩体的SiO2含量在53.07%~58.74%之间,Al2O3(14.66%~16.17%)含量相对较高,全碱含量较低(4.76%~6.04%),高钾(1.60%~2.90%),里特曼指数σ在1.69~2.66之间,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总量(∑REE)为158.36×10-6~211.50×10-6,δEu为0.85~0.97,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弱的负铕异常。高场强元素(Nb、Ta、P等)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Ti等)具有明显的负异常,而Rb、U、La、Hf、Nd等元素具有明显的正异常。哥日卓托闪长岩形成于高温环境(800℃±),具有后碰撞岩浆活动的特征,是东昆仑地块与巴颜喀拉地块碰撞后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33.
纳赤台岩群主要为一套变质火山沉积岩系,是东昆仑东段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物质记录。变火山岩的锆石U 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具有较宽的年龄谱(459~2 729 Ma),可划分为2 559 Ma、1 341~1 472 Ma、918~1 142 Ma、557~595 Ma、459~497 Ma 5个年龄段,前4组为继承锆石年龄,反映研究区早期构造岩浆事件,459~497 Ma年龄谱段的锆石具有较好的生长韵律环带,为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74±7.9) Ma (MSWD=0.59,n=11),代表纳赤台岩群变火山岩形成时代,即形成于奥陶纪。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纳赤台岩群变火山岩原岩均为玄武岩,可以划分为两个岩石系列,斜长角闪片岩和角闪片岩为亚碱性拉斑玄武岩。Mg#介于43.09~46.44,反映岩浆经历了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演化;绿帘绿泥钠长片岩属于碱性玄武岩;Mg#介于57.20~76.00,相对接近原始岩浆成分。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前者具有岛弧火山岩特征,而后者具有E MORB和OIB特征,其岩浆源区更富集。锆石U 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纳赤台岩群火山岩形成于早古生代弧后盆地,是原特提斯洋洋壳向北俯冲导致东昆仑地区拉张成弧后小洋盆的物质记录。  相似文献   
34.
使用NCEP数据分析新疆于田地震前异常增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为监测地震异常提供了新的数据源。分析了2008年3月21日新疆7.3级地震前一个月的NCEP数据,发现2月18日06时(UTCS世界标准时间)在震中附近的断层带上出现温度异常,随后异常持续并向震中位置靠近。20日18时,异常区域完全覆盖震中位置,增温幅度达到7 K。21日12时异常结束。分析表明:温度异常区域与断层分布具有一致性,增温中心对应未来震中位置,增温幅度和发震震级可能存在对应关系,这对预测地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从单幅雷达影像提取地面高程信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目前存在的两种从雷达影像提取地面高程信息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述,提出了用雷达测角从单幅雷达影像来获得地面高程信息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雷达成像模型的分析,采用兰特平面来模拟地表面,并以此建立起后向散射模型,在模型已有的数学关系基础上推导出每点的高程增量表达式。然后运用积分对得到的高程增量进行求和来计算地面高程信息。但这样直接得到的结果较为粗糙(主要受到雷达斑点噪声和方位向不连续性干扰),因此又提出用多行多个方向积分来消除雷达斑点噪声干扰的方法。最后为了进一步改善结果,引进模拟退火算法来进一步进行后处理,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6.
随着对近场地震动研究上的深入,将地震近场效应影响纳入到结构的抗震设计的考虑范畴,已成为工程中的必须。为此,文中对近场脉冲地震作用下的多层RC框架结构的抗震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参考我国抗震规范设计出设防烈度为8度、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增大系数分别取1、1.25、1.5、1.75的四榀多层RC框架结构办公楼,并在OpenSees软件中,对4榀框架在近场水平脉冲地震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的地震易损性分析与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按照我国现规范、不考虑地震动近场效应设计出来的多层RC框架结构,在近场地震下的抗倒塌性能存在明显的不足;随着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增大系数的加大,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有明显的提高,在设防烈度8度区,规范中规定的地震动影响系数最大值的增大系数偏小,将增大系数调整至1.75时所设计框架,能更好地抵御地震动近场脉冲效应;另外,在震中距分别为5~10 km和0~5 km的近场地震作用下,多层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无明显的区别,因而,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取值,不必按震中距5~10 km和0~5 km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3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和NECP (1?? 1?)逐6h再分析资料,对承德市2015年2月20~21日强降雪过程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次强降雪过程中,中、低层的西风槽、切变线和地面上东移加强的蒙古气旋构成了有利天气形势,在这些系统的共同作用下不断有干冷空气侵入承德地区与低层西南暖湿气流交汇,持续的西南暖湿气流对此次强降雪的形成和维持至关重要。相对湿度、水汽通量、垂直速度、涡度及垂直螺旋度的分布和演变很好的反映出了此次强降雪过程中物理量场特点:相对湿度和水汽通量的分布说明强降雪区上空湿度较大且有充足的水汽供应,水汽通量的增大与降雪的增强相一致,水汽通量大值中心与强降雪有很好对应关系。强降雪区上空伴有较强上升运动;降雪区上空均为正涡度时最有利于上升运动和降雪;降雪区上空垂直螺旋度均为正或呈"上负下正"的垂直结构均有利于降雪,低层正垂直螺旋度对强降雪变化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邛崃山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维护状况,利用卫星遥感和地形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遥感生态指数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指数模型,对邛崃山生态保护红线区2000~2019年生态环境状况和生物多样性状况开展监测评估。结果表明:就遥感生态指数而言,近20a区域平均值为0.642~0.680,红线区南部多为高值区,北部多为低值区,评价等级为优的区域面积呈明显上升趋势,东北部及西南部的低值区略有扩大,呈弱恶化趋势;就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指数而言,近20a区域平均值为0.482~0.522,红线区南部多为高值区,北部多为低值区,多样性功能整体表现为缓慢增强,其中功能评价等级为强的区域面积呈显著增长趋势,而东北部功能等级改善效果不明显;邛崃山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环境状况整体较好,南部优于北部,生态环境状况和生物多样性大部分区域有所提升,小部分区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探索煤层顶板中水平井向目标层穿层压裂的裂缝扩展规律,以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田为例,运用断裂力学、损伤力学以及流体力学等经典理论并结合现场实测资料,开展了压裂缝延伸距离与压裂时间时空演化规律的建模与验证。首先,基于原生裂缝特性、渗透特性以及压裂射孔段附加应力等因素,提出了顶板水平井垂向造缝的起裂压力计算公式;其次,在考虑裂缝性煤岩体损伤效应的基础上,引入Dougill损伤因子,将该计算模型拓展为延伸压力计算模型;最后,基于改进的经典PKN裂缝模型和压裂液滤失理论,建立了连续穿层工况下压裂缝延伸距离与压裂施工时间的函数关系。实践验证表明,根据理论模型合理调配时间参数,可以控制穿层裂缝的延伸距离。  相似文献   
40.
利用NCEP FNL再分析、FY2D/G逐时云顶亮温(TBB)、新疆北部区域自动站和闪电定位及EC-thin再分析资料,对2013—2020年暖季新疆北部36例短时强降水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北部短时强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是涡旋云系和带状云系中生成的MCS,MCS主要位于涡旋云系中部和带状云系南部,MCS强度在-32℃~-52℃;地面温度锋和露点锋及中尺度锋区、切变线和气旋式辐合风场、中低压是触发MCS的主要原因。地闪最强时刻发生在MCS发展到成熟阶段,短时强降水发生在地闪密集区附近;短时强降水发生时地闪频次迅速增多,之后迅速减小,并以负地闪为主。因地形作用形成的中尺度系统,其发生发展对短时强降水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地面温度锋和露点锋及中尺度锋区主要出现在阿尔泰山脉、萨吾尔山系的沿山及其丘陵地区,因山脉和河谷平原的热力差异形成;因此,新疆北部短时强降水落区与地形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