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9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吴瑞安  张永双  郭长宝  杨志华  钟宁  任三绍  张怡颖 《地质论评》2022,68(1):2022020009-2022020009
开展古滑坡堰塞湖形成演化过程研究,可以揭示古灾害地质环境效应,重建区域构造历史活动序列和古气候演变特征。特米古滑坡发育于金沙江上游巴塘段,滑坡堆积地貌和堰塞湖相沉积物保存较好,是研究区内古地质环境的良好载体。在遥感解译、无人机测绘、现场调查和地质测年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探讨了特米古滑坡发育特征、堰塞湖形成时间与溃决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特米古滑坡是特大型岩质历史堵江滑坡,滑坡堰塞湖实际形成时间应该远早于2.15 ka BP,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溃决,完全溃决时间大约为1.08 ka BP,堰塞湖稳定保存时间大于1.07 ka。金沙江巴塘段大型堵江滑坡群并非由单次地质事件形成,而是由金沙江断裂带多次强烈地震诱发。  相似文献   
72.
对海南岛大地构造特征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海南岛大地构造的认识主要有槽台说、地洼说、岛弧说和板块构造说,所有这些观点,包括活动论的板块构造都是建立在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的固定论的基础上的,都认为地层和岩石,特别是花岗岩都是原地形成的,并依此建立了多阶段、多旋回的地质-构造旋回或地槽、地台、地台活化(或地洼)的发展阶段和演化历史,集中体现了活动与稳定相互转化的递进过程。当我们重新分析研究已有资料并采用新全球动力学理论和抽拉构造形成褶皱带、造山带模式的理论来重新认识海南岛的大地构造时,以上观点都值得商榷。研究发现:(1)海南岛前白垩系的所有地层都存在顶底不清、接触关系不明并常呈断层接触,岩石地层的建立不符合相关规范,不能按时代先后顺序建立全岛统一的地层柱,也不能按时代顺序和不整合上下关系建立地质-构造旋回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2)组成全岛最广的岩石是片麻状花岗岩,与沉积-变质岩占多数的大陆褶皱带(造山带)明显不同,具片麻状、混合岩化的花岗岩实属太古宙的TTG岩套,它不是侵位于相邻的前白垩系地层中的侵入岩,而是以抽拉-逆冲-推覆出地表的岩片构造;(3)全岛岩石地层按接触关系自下而上可划分出5个岩片构造系统:原地系统、准原地系统和3个外来系统,并以此为依据划分出海南岛的构造单元;(4)海南岛所属的一级构造单元是青藏高原涡旋-甩出-热核反应构造体系,二级构造单元为南海-海南岛旋扭涡旋构造区,三级构造单元为海南岛旋卷-扭动构造及其内部的砥柱构造;(5)砥柱状隆升与南海基性火山岩中的热点相复合,是海南岛异常突出海面的根本原因,属原地系统;(6)不同岩片构造系统按抽拉构造的方式叠置堆垛在砥柱状-热点构造之上是海南岛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7)海南岛的大地构造发展史只能从中生代晚期开始。  相似文献   
73.
秦岭造山带是横贯我国中部著名的大陆造山带,是大陆构造中典型的陆内造山带。这种类型的造山带没有经历洋壳俯冲形成的那种主缝合带性质的造山带;也不是华北与扬子"板块"相互作用形成的对接或碰撞造山带;更不是所谓的复合型造山带。从秦岭造山带的组成、不同深度的结构特征、立交桥构造、盆-山转换中的结构样式、商丹带与勉略带的构造特征以及中央造山系(秦岭)中独特的南北向构造,深入讨论这些特征在秦岭造山带中的非板块构造属性;综合分析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秦岭陆内造山带形成的抽拉-逆冲岩片构造(抽拉构造)模式。  相似文献   
74.
秦岭造山带组成结构与演化的新认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据北秦岭及商丹带、南秦岭、勉略带、太白一佛坪一汉南带的组成、结构特征,结合深部资料,提出秦岭是由五类岩石地层地质体按非线性、混论动力学的关系组合在一起的拼贴、镶嵌、叠置、堆垛的综合构造体,是南北与东西共存的构造格局,经历了太古代一古无古代陆核或古陆块增生或拼贴的发展阶段;中一新元古代板块构造体制发展阶段;震旦纪一三叠纪饭内海相沉积盆地与造山带转换的发展阶段;印支或以来陆相沉积盆地与造山带转换的抽拉一道冲岩片构造(或抽拉构造)体制的发展阶段的发展演化。  相似文献   
75.
西成铅锌(银)金矿田中同时存在热水沉积型(Sedex)和改造型(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涂光炽院士曾经指出:“从世界范围看,这两种层控铅锌矿床多少有相互排斥的现象,即二一般不同时出现于同一成矿带内”。“南秦岭的西成矿带中的中泥盆统内既产出热水沉积型铅锌矿床(厂坝),又分布有较多的改造型铅锌矿床(邓家山等),这在其他国家及地区是十分鲜见的,  相似文献   
76.
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DINA,针对一例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典型算例,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有限元动力时程分析。计算模型中将水泥土搅拌桩和桩间土作为整体参与计算,复合土体和土体采用线性黏弹性动力本构模型,上部结构和基础采用线弹性本构模型,通过在边界设置阻尼器来模拟无限域中的动力人工边界。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复合土体模量、土体模量和加固深度对加固区和非加固区位移峰值、速度峰值和加速度峰值的影响,从而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抗震加固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7.
膜分离技术处理皂素酸性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姜皂素酸性废水的Cl-、COD高、酸性强,治理难度大,采用纳滤NF(nanofiltration)、反渗透RO(reverse osmosis)过滤组合处理黄姜皂素酸性废水的试验表明:黄姜皂素酸性废水通过石灰中和、MF保安过滤预处理,再进行NF、RO组合处理,其COD可从25 000~50 000 mg/L降至200 mg/L以下,达到国家废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并从废水中回收部分淀粉糖用作工业碳源.同时分析了NF、RO试验过程中膜通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为NF、RO组合处理皂素废水的膜运行参数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8.
新疆是我国沙尘天气多发区,但是地面测站稀少,使用卫星遥感监测沙尘天气有非常大的优势。利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开发并向各省推广的SMART业务系统,以FY-3B/VIRR为数据源,采用以人机交互方式分析区域沙尘遥感监测方法。以2012年数据为例,对沙尘天气进行了遥感监测,结果表明FY-3B/VIRR数据可有效提取沙尘天气信息,具有较好的沙尘监测评估业务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9.
鞘褶皱式的结构样式和运动方式并非韧性剪切带所独有,在自然界和生物界中也广泛存在,是世间万物表现形式和运动的普遍方式,是无机界与有机界、植物与动物连接的纽带与桥梁。鞘褶皱式结构和运动方式的不断变异,是生命发展与演化的主导因素,是生命科学中继DNA双螺旋结构之后的又一新发现。  相似文献   
80.
按照自然出露情况,丹凤岩群东段可以划分为商南─丹凤段和商镇─高桥段。研究证明,商南─丹凤段中侵入岩的出露面积大于变质地层。变质地层的变质级达角闪岩相;原岩主要是陆源碎屑岩和泥灰岩,有少量的灰岩和基性火山岩。而商镇—高桥段全部由侵入岩组成。这两段的侵入岩构成了完整的正序岩浆演化序列,包括了钙碱性系列中从基性端元到酸性端元的几乎全部岩石类型,明显地具有活动陆缘型岩石组合。商镇—高桥段的塑性变形明显地弱于商南—丹凤段。在后一段的郭家沟剖面,辉长质变晶超糜棱岩带宽度达几百米,变形强度达深层次的辉石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