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138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经资料整理与实地调研,老挝现已发现76处铅锌矿床(点).其中:矿床5处、矿点41处、矿化点27处、异常点3处.重要矿床为帕龙(Pha Luong)铅锌矿、卡伊索(Kai So)铅锌矿.矿床成因类型以热液型占绝对优势.据地层条件、岩浆岩条件、构造条件、铅锌矿床(点)的分布情况,将老挝划分出7个铅锌矿成矿远景区.万荣(Vangviang)为重要的一级铅锌矿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32.
地质体组合构造分析方法与找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体组合构造分析方法是在地质体形态分类基础上,根据地质体结构的不均衡性所引起的变形和矿化的差异,遵循构造分析的基本原理,对各类地质体的变形机制和破裂形成规律作了初步总结,较系统地归纳了层状地质体的变形规律,是一套全新的构造研究方法。在找矿应用方面,提出了以破裂为导向的后生矿床找矿思维,根据地质体及其组合中的破裂变形规律,可快速评估矿区的资源潜力,在指导找矿方向、判断找矿标志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较强的实用性,并具有易掌握、可操作性强、研究周期短等特点。该方法的提出丰富了构造地质学和矿床学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33.
本区地质调查研究工作以往做的很少,研究程度低,遗留问题较多。例如,在区域地层层序、火山岩系地层划分、煤系地层对比这些最基本的问题上,还缺乏比较全面正确的认识。至于大片火山岩系下隐伏煤田的查勘工作,作的就更少。所以,“火山岩之下有无煤田”?怎样寻找?等问题,有待于在地质勘探实践中解决。   相似文献   
234.
矿井水深井回灌是矿井水“转移存储”处理的主要形式,根据鄂尔多斯盆地煤矿区地质和矿井水特征,从回灌目的层地下水与矿井水的匹配性、上下岩层的隔水性、回灌层的渗透性以及封闭性角度提出了矿井水回灌目的层选取依据。并以地下水达西定律和Dupuit理论为基础,建立极坐标系完整注水井稳定流数学模型,得出在稳定注水条件下,回灌量与注水层渗透系数、厚度、回灌压力、水位埋深以及回灌井直径正相关,与影响半径负相关,与回灌层埋深无关。提出了矿井水深层回灌水动力和溶质运移耦合仿真模型构建方法,并以矿井水回灌试验案例为分析对象,模拟得出矿井水回灌过程中含水层水压形成以注水井为中心的“高位水丘”,且注水压力越大,回灌量增加较为明显,模型分析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溶质运移范围形成以注水井为中心的“圆柱状”弥散形态,特征离子浓度沿回灌井两侧变化剧烈,回灌层特征离子浓度被迅速稀释,随着时间的延伸,弥散稀释范围增加相对较小,说明矿井水回灌对深部高浓度含水层地下水水化学影响程度不大,研究成果可为西部煤矿区矿井水高效回灌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5.
老挝万象地区基础地质调研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经区域地质调查、专题研究及钻探工程,老挝万象地区基础地质调研取得的主要进展是:①该区地层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会辛南组(P2HX)、南拉组(P2NL)、南康尚组(P2NK)、南立组(J1NL)、南舍组(J1-2NS)、班辛黑组(J2BH)、普帕纳帕陶山组(K1PP)、班纳德组(K1BN)、班塔拉组(K1BT),塔贡组(E1TG)及班塔博组(E1-2BT),其岩石地层特征可与中国滇西兰坪-思茅地区的同时代地层相对比;②在上述11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中均获古生物资料,分属14个生物地层单位,其生物地层特征可与中国滇西兰坪-思茅地区的同时代地层相对比;③万象地区的构造变形可划分为成盐前(晚白垩世)、成盐期(古新世)、成盐后(始新世)3个时期,一级构造为塔贡叠加复式向斜、班普夸快叠加复式背斜;④含盐地层塔贡组(E1TG),为一套乳白、淡红色膏盐层及棕红、紫红色陆源细碎屑岩,膏盐层与陆源细碎屑岩构成3个明显的沉积旋回,据此可划分为3个岩性段、6个岩性层,具工业意义的钾镁盐矿均产于塔贡组下段膏盐层(E1TG1-1)中;⑤塔贡组(E1TG)可划分为滨湖、浅湖、半深湖相,在成盐过程中沉积环境发生过较明显的迁移改组,膏盐层形成于气候持续干旱、盆地基底持续下降、卤水持续补给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236.
迭代法与FFT法位场向下延拓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7,自引:1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水平观测面上的实测位场值,垂直投影至下部的延拓水平面上,作为该水平面上的位场初始值. 根据该水平面上的初始值,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方法向上延拓计算观测面上的位场值. 用观测面上的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差值,对延拓面上的位场值进行校正. 如此反复迭代,直至观测面上的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差值小到可以忽略. 这种空间域的迭代法原理简单,不用解线性代数方程组,有较高的计算速度和良好的延拓效果. 本文用迭代法对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进行向下延拓,对比了迭代法与常规的FFT法在位场向下延拓中的效果,迭代法显著优于FFT法.  相似文献   
237.
南海海盆海山古地磁及海盆的形成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海山磁性反演获取的古地磁成果发现,南海海盆东部和西南部的运动形式、生成时代存在很大差异,东部海盆和西南部海盆之间由一条北北西走向的岩石圈压性左旋转换(性)断层——"南海海盆中央断裂"分界.结合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成果分析和论证,确定了南海海盆在古南海和与之接壤的华南地块南部边缘形成.南海海盆的形成演化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始新世"古南海断裂"产生,古南海被一分为二;第二阶段,渐新世东部海盆开始发育——扩裂;第三阶段,中中新世西南部海盆开始发育——张裂;第四阶段,南海海盆整体旋转,古南海圈闭.  相似文献   
238.
发育进程是作物的生理年龄,发育模式是作物生长模型的时间指针.但目前的发育模式只关注某时段(日)气象条件对作物发育的影响,其准确率也难以满足作物生长模拟的需求.根据作物发育速率不仅与气象条件有关、还与其所处发育期有关的理论假设,重构发育进程模式,并利用1980-2019年我国甘蔗发育实测数据进行模式适应性分析,比较传统模...  相似文献   
239.
试论江苏地质遗迹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遗迹是地球46亿年演化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基于对江苏省地质遗迹的鉴评,提出申报建设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保护区,推行“科学在公园”计划,建立地球科学野外露天教室,开拓地学知性之旅等作为保护和利用地质遗迹的举措与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