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测绘学   155篇
大气科学   125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451篇
海洋学   122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13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A set of micro pulse lidar(MPL)systems operating at 532 nm was used for ground-based observation of aerosols in Shanghai in 2011.Three typical particulate pollution events(e.g.,haze)were examined to determine the evolution of aerosol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PBL)during these pollution episodes.The aerosol vertical extinction coefficient(VEC)at any given measured altitude was prominently larger during haze periods than that before or after the associated event.Aerosols originating from various source regions exerted forcing to some extent on aerosol loading and vertical layering,leading to different aerosol vertical distribution structures.Aerosol VECs were always maximized near the surface owing to the potential influence of local pollutant emissions.Several peaks in aerosol VECs were found at altitudes above 1 km during the dust-and bioburning-influenced haze events.Aerosol VEC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 during the local-polluted haze event,with a single maximum in the surface atmosphere.PM2.5 increased slowly while PBL and visibility decreased gradually in the early stages of haze events;subsequently,PM2.5 accumulated and was exacerbated until serious pollution bursts occurred in the middle and later stages.The results reveal that aerosol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impact aerosol vertical distributions in the atmosphere an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BL and pollutant loading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pollution.  相似文献   
72.
研究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紧邻兴蒙造山带,是研究古生代—中生代地壳增生演化的重要地区。本文对区内三个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阿玛乌苏花岗闪长岩形成于267±9Ma(MSWD=9.7);布龙二长花岗岩和格尔图白云母正长花岗岩分别侵位于239±4Ma和238±6Ma(MSWD=0.91);而侵入格尔图白云母正长花岗岩的白云母二长花岗岩脉则获得了224±8Ma(MSWD=5.7)的侵位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阿玛乌苏花岗闪长岩为岩浆混合成因,暗示大规模岩浆底侵作用的存在;格尔图白云母正长花岗岩具明显的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是分异岩浆与流体作用的结果,可能经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非真正意义上的S型花岗岩,属于造山后岩浆热事件,应代表造山的结束。格尔图白云母正长花岗岩及白云母二长花岗岩脉均受到热液流体作用,说明在中三叠世(224~238Ma),区内一直存在有大量的热液流体活动,且热液流体可能富含F和Cl,区内产出的大规模的萤石矿是否为该期流体活动的产物尚需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73.
为快速处理时域航空电磁响应数据,可将数据从时域变换到τ域,并提取数据的极点和留数信息,它们是与目标地质体的几何属性和物性相关的参数。基于矩阵束法,将感应电动势理论响应数据表示成矩阵形式,并分解构造矩阵束,通过奇异值分解和最小二乘法来进行参数估计。进行了正演模拟,重构理论响应数据和去噪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有限个极点及其留数能够较好体现瞬态响应的主要特征,并对随机干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为快速处理解释时域航空数据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74.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空间站入轨运行后,实现地面站对空间站的跟踪观测是获取科学数据的前提。本文根据空间站TLE轨道参数,基于现有的简化常规摄动(SGP4)模型,研究地面观测站地平式设备观测空间站的跟踪角度的计算算法;根据研究方法计算西安站观测空间站的跟踪角度,并与利用STK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差值小于0.001°,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TLE轨道参数的有效预报时长,为地面站观测空间站等低轨目标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5.
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将现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按照退化产生的因果逻辑关系分成压力、状态和响应3个部分,构建广西滨海湿地生态退化指标体系。根据广西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和特点,本研究共筛选出25个指标。  相似文献   
76.
李鹏  杨世伦 《海洋与湖沼》2014,45(1):126-133
为研究潮间带和潮下带的水、沙、盐交换,于2006年6月25~28日(夏季大潮)和2006年12月29日~2007年1月4日(冬季中-大潮和小潮)在长江口九段沙一典型潮沟的固定点利用OBS-3A和ADP-XR进行了水深、浊度、盐度、流速流向剖面和回声强度观测。结果和结论为:(1)夏季大潮、冬季中-大潮、冬季小潮的潮周期垂向平均流速分别为26.5、15.9和8.4 cm/s,夏、冬季观测到的最大流速分别为84 cm/s和35 cm/s。(2)夏季盐度变化范围为0.65~4.91,平均盐度2.14;冬季盐度变化范围为3.5~10.3,中-大潮和小潮平均盐度分别为6.26和7.98。(3)高悬沙浓度出现在涨潮初期和部分落潮末期的低水位阶段;涨潮阶段的平均悬沙浓度是落潮阶段的1.11~7.0倍。(4)涨、落潮阶段的水体和盐输运量大体上趋于平衡;(5)无论是冬夏季或大小潮,潮沟在潮周期内的净输沙方向均指向陆,即落潮输沙量小于涨潮输沙量(平均小40%);平均每个潮周期的净输沙量为6102 kg,结合潮盆面积推算的潮周期沉积速率为0.0112 mm/tide,或8.2 mm/a。  相似文献   
77.
为保障地理国情监测顺利、有序、规范地开展,促进监测成果在各级政府与国民经济建设各部门的广泛应用和服务,迫切需要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标准化工作。通过对国外地理国情监测相关标准的情况进行梳理,并从已有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各专业部门专题信息调查/监测标准两方面对国内地理国情监测相关标准进行分析,为今后的地理国情监测标准化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测绘地理信息标准间存在的不协调及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应用与推广,需要通过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一致性测试来解决。根据测绘地理信息标准的类型对测试内容进行分类,研究适用于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一致性测试的方法,通过标准拆解构建一致性测试框架,描述一致性测试流程及其需要进行的工作、测试结果的分析方法、测试结论的判定依据和测试报告的内容等,同时还对一致性测试系统的构建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9.
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貌形态是区域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该区典型的淤地坝坝控区,利用无人机LiDAR系统获取淤地坝坝控区小尺度区域三维激光点云数据和可见光影像数据,应用RiPROCESS和Inpho UASMaster软件生成高精度DEM和DOM数据,提取出坝控区地貌形态和土壤侵蚀分区.应用结果表明,无人机LiDAR系...  相似文献   
80.
本文包含天体的分光观测和处理资料中所涉及到的Coude摄谱仪和1024CCD系统的相关参数,以及CCD响应区Fe-Ar发射光谱的证认结果.(1)Coude系统的色散曲线几乎呈水平分布,1~3级光谱(m)的倒色散分别为8.3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