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7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267篇
测绘学   153篇
大气科学   291篇
地球物理   188篇
地质学   861篇
海洋学   140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1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3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3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数据库中间件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描述了数据库中间件技术的来源、工作原理以及主要功能,着重探讨了当前主要的数据库中间件技术:ODBC、OLEDB、JDBC、ADO、ADO NET的体系结构、原理以及运作情况,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不同。  相似文献   
982.
基于进化神经网络的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空间寻优功能和BP网络映射能力强的优点,建立了以遗传算法确定最优网络结构的进化神经网络(GA-ANN)模型,用来预测参考作物腾发量(ET0).设计多组数字实验处理,研究了输入因子间相关性对模型预测准确性的影响,并验证了最优网络模型结构,即预测ET0的理想GA-ANN模型中以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及日序数为输入因子.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克服了BP网络输入层、隐含层节点确定的盲目性,适应性强,精度高,可用于ET0预测.  相似文献   
983.
3煤顶板突水是影响东滩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践,归纳出了3煤顶板突水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84.
胡敏酸对高岭石吸附铜离子的强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察酸性条件特别是在近中性 pH范围内胡敏酸对高岭石吸附铜离子的强化作用。研究表明 ,胡敏酸的加入可以提高高岭石对铜离子的吸附率 ,甚至在pH 5~ 6附近高岭石对铜离子的吸附率也从约 5 0 %提高到约 6 5 %。当 pH <4时 ,由于高岭石表面铝的高溶出或胡敏酸阴离子基团离解程度降低等因素 ,使其表面对胡敏酸的吸附率有所降低 ,但与高岭石样品相比 ,胡敏酸高岭石复合体对铜离子的吸附仍然有明显的增加。胡敏酸对高岭石吸附铜离子的强化机制是 ,高岭石端面形成了Al—HA—Cu三元配合物 (B型 ) ,与传统的诸如pH、离子强度与离子初始浓度等介质条件影响不同。在 pH >7时高岭石端面及腐殖质基团去质子化增强 ,因而静电排斥降低了高岭石对胡敏酸的吸附 ,从而使得胡敏酸对铜离子在高岭石表面上的吸附作用有所减弱 ,此时可能出现胡敏酸铜及氢氧化铜的沉淀 ,铜离子的表观吸附率可能不会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85.
广州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并行化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消息传递方式 (MPI) 对最近发展的广州区域数值预报模式进行了并行化计算研究。根据模式的结构和计算过程特点, 模式适合采用水平分区方案进行并行计算处理。在曙光3000并行计算机上分别采用一维和二维分区并行方案实现了模式的并行化计算, 并对模式的并行效率、并行加速比和并行通讯时间百分比等做了测试。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表明:采用8个CPU时, 两种方案都能在1 h内完成72 h的预报, 一维分区方案的并行效率则保持在90 %左右, 可以满足业务运行需要。当模式使用8个以上CPU时, 通讯时间迅速增加并超过了计算时间的50%, 模式并行效率明显下降。CPU相同时, 模式一维分区并行方案比二维分区并行方案并行效率高且实现起来简单。  相似文献   
986.
青藏高原冬季冷暖与亚澳季风之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日本GMS所观测的TBB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冬季冷暖与亚徜冬夏季风的联系,指出,高原西南部冬季异常暖时,副热带夏季风雨带偏北,江南,华南对流受到抑制,海洋大陆,西北和西南低纬磁太平洋等地流活跃,表明热带西太平洋夏季风和印尼-北澳冬季风活跃,赤道西太平洋下沉运动发展,这些特征从冬到夏具有很强的持续性,还有1985年个例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研究还表明,高原西南部和东北部冬季热状况的年际变化呈化  相似文献   
987.
Predominantly in the context of Japan GMS-derived T_(BB) data,study is undertaken of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inter thermal conditions of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QXP)andanomaly in Asian-Australian monsoons during northern summer.Evidence suggests that anti-correlation of cold air activity of East Asia with that of Mid Asia is responsible for the counterpartof the ground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anomaly on an interannual basis between the SW and NEQXP;the winter thermal pattern bears a closer correlativity with the subsequent summertimeAsian-Australian monsoons anomaly;as the thermal distribution is reversed,so are the convectionfeatures over North and South China,maritime continent,the NW and SW Pacific at tropical andequatorial latitudes,resulting in vast difference between East-Asian summer and Indonesian-NorthAustralian winter monsoons;the subtropical monsoon-associated rainbelt over the mid-lowerChangjiang basins exhibits the discrepancy in vigor and northerly shift timing.Besides,part of theresults has been further borne out through analysi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records of theeastern portion of the country in monsoon climate.  相似文献   
988.
通过对1980 ̄1994年洛阳区域6月份大 ̄暴雨资料分析,归纳了环流类型及大 ̄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提出了一些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989.
石绍先  邓志辉 《地震》1997,17(3):277-282
该文提供1996年2月丽江7.0级大震前滇西北地震活动空间容量维、关联维、信息熵十分显著的异常图像;这些异常是在大震孕震区形成,应变释放加速阶段之后出现的,恰好揭示了源区、近源区大释放前的非线性变化过程。这与1965年以来云南及邻区8组大震前地震分形研究的结论完全一致;进一步说明地震活动分形异常对地震孕育阶段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0.
大震前小震活动的时空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分形理论与方法,计算了唐山,海域,澜沧-耿马地震前小震活动能量分布的信息维及其在空间上的差异和时间上的变化,结果表明:(1)局域空间发维可以反映大震前小震活动能量分布的空间变化特征,大震发生在信息维中等值区;(2)局域时间分数维显示大震前小震活动存在的降维过程,且大震发生在降维之后的升维过程中或发生在降维过程结束之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