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SAR是一种主动式微波成像传感器,通过测量海面后向散射信号的幅值及其时间相位,能产生海面后向散射强度在海面分布的图像。这种图像能极为详细地显示出海面后向散射强度变化的细节,其分辨率为几米到几十米的数量级。此外,由于SAR工作在微波波段,即使在黑夜也能正常工作,它发射的微波可以穿透云层,因而测量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这种全天候、全天时和高分辨率观测海洋的优势是可见光和红外传感器以及其他微波传感器所没有的,所以目前SAR已成为海洋观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3.
通过对TOGA-COARE期间的一组锚系仪器阵列资料的分析得出:在赤道西太平洋1°45′S,156°E。海域存在显著的半日潮频内波,它的水平波数(波长)、垂向波数、水平传播速度和垂向传播速度分别约为:3.3×10-2km-1(210km),-1.6×10-3m-1,2.0m/s,-3.8cm/s。波形向斜下方传播,亦即波能向斜上方传输。它在观测点西南方生成后,向东北方向传播,到达观测海区。流速矢量旋转谱水平随深度的变化呈马鞍形,低谷及深处的峰所在深度分别与南赤道流及赤道潜流的南边界所在深度大体一致。旋转椭圆主轴方位角随深度变化,在浅层(40m处)为北偏东30°,到深处(324m)转为东偏南14°。总体上呈东北方向,表明波来自西南方向。 相似文献
64.
卵形鲳鲹与布氏鲳鲹人工育苗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于2002年4月、5月在广东湛江东海育苗场对卵形鲳鯵(Trachinotus ovatus)及布氏鲳鯵(Trachinotus blochii)进行了人工育苗试验,共培育出体长3~5cm鱼苗81万尾。其中布氏鲳鯵58万尾、卵形鲳鯵23万尾,成活率均达到50%以上。对试验进行了对比,统计分析显示:在培育环境相似的情况下,两种鱼在发育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