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随着对行政区域界线变更工作的速度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地图数字化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使用数字地图、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的更新界线变为可能。面向陕西省乡级行政区域界线变更工作,对使用多源数据进行行政区域界线变更的工作生产流程以及技术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拓宽GIS技术在界线变更工作中的应用,为实现行政区域界线快速变更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2.
基于应急条件下的计算机和网络资源,以实现无人机影像应急并行处理为目的,提出了一种简洁的负载均衡实现方法。采用了以进程为调度单元的主动式计算资源统计策略,辅以任务队列二级动态分配方法,实现了负载均衡。使用本方法在应急环境中建立简易的并行化集群处理系统,可以灵活、高效、鲁棒地利用可用的计算资源,大幅缩短无人机影像应急处理时间。为验证本文负载均衡方法的有效性,利用无人机机载定位定向系统记录的定位定向参数,结合已知数字高程数据,完成了无人机影像的初步正射纠正和拼图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简单、部署方便、扩展灵活、任务分配均衡,处理效率随着计算单元的增加而提高,可大幅提高应急条件下无人机应急影像图制作效率。  相似文献   
83.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高强度开采诱发了煤矿区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损害,开展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质结构–地下水环境–生态环境动态演化的耦合机制研究,发展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理论和技术,对于推动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煤炭开采技术,分析了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体系”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1)开采前煤炭赋存综合地质条件勘查、评价,开采区生态环境类型划分:通过三维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岩土工程性质和生态环境等系统调查分析,阐明煤炭开采区损害类型及其主控因素。(2)煤炭采动作用下地质条件变化与地质结构功能系统演化:阐明煤炭开采条件下覆岩变形特征及地质条件响应模式和损害机理,揭示开采过程中应力场、变形场、渗流场等多场耦合作用下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损害规律。(3)采后煤炭绿色地质保障技术与生态环境功能重建:研究采后覆岩结构、地质结构功能、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提出采空区与遗留资源的利用途径,恢复煤炭开采区生态环境功能。基于精准勘查与监测,创建含地层结构、水文地质结构和岩体力学性质等信息的数据库,建立煤炭开采地质结构演化动态模型,构建生态脆弱区煤炭...  相似文献   
84.
对滇池湖相沉积不同埋深的5层原状泥炭质土进行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CU)及电镜扫描 (SEM)试验,分析不同埋深和围压下泥炭质土剪切特性及微结构变化.结果发现:在 50~ 1800kPa围压下,绘制泥炭质土极限应力的公切线不能仅用一条直线,而需分段画公切线.泥炭质土的有效应力路径曲线随围压增大从无序向有序转变,且固结压力大于300kPa后,有效应力路径曲线形态呈“7”字形,固结排水量在50~300kPa围压段内呈线性增长.根据微观结构变化与宏观剪切过程结合,分析其固结剪切过程的机理.在围压作用下土颗粒产生位移,颗粒的接触方式由边-面为主转变为面-面为主,土中大孔隙被挤压成小孔隙,孔径1μm 的小孔隙占优,土体变形本质是土颗粒位置改变.随着围压的增大,孔隙定向性提高,土颗粒分布更为均匀.泥炭质土由松到相对密实再到密实,其抗剪强度及其相关参数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85.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弧段-节点的拓扑关系结构思想,提出了巷道断面-中心线建模方法,研究了巷道数据提取与组织、巷道交叉处平滑处理等问题,利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编程方法,结合Skyline实现三维巷道在计算机二维平面上的展示,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6.
针对钻孔图像中岩体结构面形态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Canny检测的岩体结构面几何信息智能测量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参数,在长幅钻孔图像中定位结构面区域;然后,对识别的结构面区域,采用Canny检测算法识别出结构面边缘,并通过边缘连接和合适的阈值筛选边缘,提取出结构面上下边缘;最后,对结构面边缘进行三角函数拟合,得到结构面上下边缘的正弦曲线,结合立体空间几何理论,从而计算出岩体结构面的倾向、倾角、隙宽等参数。以如美水电站坝址区两钻孔为例,基于本算法提取结构面几何信息,并与已有成功算法进行对比得到了较为一致的结果,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7.
针对现有块级脆弱水印方案的虚警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准确定位篡改的遥感图像盲脆弱水印算法。首先将图像分解为不重叠的2×2块序列,接着利用逻辑映射和块自身信息进行多重异或操作,生成8位脆弱水印,最后在每个块内进行2位LSB替换,实现脆弱水印的嵌入。另外,还提出了一种虚警优化策略,可以有效减少虚警,提升定位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较好的图像视觉质量,可同时适用于8位和16位的单波段和多波段遥感图像。当面对复制粘贴,内容消除,添加虚假版权以及剪切攻击时,可实现较好的定位效果,尤其在应用于16位遥感图像上时,定位准确度可达到99%以上,优于其他算法。该文所提算法可为互联网云环境下遥感图像的安全保护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8.
海域立体开发能够使海域开发利用利益最大化,减少对海洋资源的损耗。目前我国对于海域立体开发缺乏相关法律依据。文章梳理国内外关于海域立体开发的研究重点,指出我国可借鉴的研究成果;提出我国现阶段海域立体开发存在的法律问题,包括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相关规定较宽泛、缺乏海域分层开发利用时序统筹以及缺乏海洋基础数据调查等,并提出加速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具体化相关规定、明确海域立体开发时序和明确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9.
以沈阳市为研究实例,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对城市居民个体时空行为活动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建立识别用户居住地和就业地的数据清洗规则,提取就业空间分布与职住联系数据。以Mc Millen(2001)提出的就业中心概念为理论依据,建立分析模型,应用核密度、空间自相关、自然间断分级、等值线等方法对就业分布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识别就业中心,并分析其空间布局特征;从就业规模和功能联系两个维度综合测度就业中心服务效能,构建就业中心等级体系;最后尝试基于就业功能划分城市空间单元,以此探索城市就业空间结构,揭示城市运行的内部机制。  相似文献   
90.
2008年12月15日上午,薄雾蒙蒙。在孟州市谷旦镇董村村民张培赞家中,他高兴地在“土地信访诉求卡”的回访栏中签了自己的名字,并对所长郝永利说:“没想到问题解决得这么快!这个小卡片还真起了大作用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