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篇 |
免费 | 33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篇 |
大气科学 | 34篇 |
地球物理 | 32篇 |
地质学 | 48篇 |
海洋学 | 10篇 |
综合类 | 26篇 |
自然地理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7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顾及电离层变化的层析反演新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别于以往GPS电离层层析研究主要关注迭代模型的思路,本文从两方面入手提高GPS电离层层析迭代算法的反演精度:一方面,顾及传统电离层层析迭代模型仅与对电子密度误差起放大作用的GPS射线截距权重相关的不足,提出考虑层析像素格网中的电子密度对GPS TEC的贡献建立新的迭代模型,在不同电子密度像素格网内重新分配GPS TEC 实测值与其反演值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顾及电离层层析迭代算法中松弛因子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提出考虑电子密度变化构造新的松弛因子,抑制传播噪声对电子密度反演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代数重构算法(ART),新方法反演的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更接近于电离层测高仪观测的电子密度剖面,提高了电子密度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42.
43.
2019年中国气候主要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莹 曾红玲 王国复 王遵娅 陈鲜艳 邹旭恺 石帅 姜允迪 赵琳 周兵 崔童 周星妍 孙劭 王有民 朱晓金 代潭龙 张颖娴 蔡雯悦 钟海玲 郭艳君 柳艳菊 丁婷 支蓉 《气象》2020,46(4):547-555
2019年我国气候总体呈现暖湿特征。全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79℃,为1951年以来连续第五暖年,四季气温均偏高,春、秋季明显偏暖;年降水量为645.5 mm,较常年同期偏多2.5%,冬、春、夏季降水偏多,秋季偏少。华南前汛期开始早、结束晚,为1961年以来最长前汛期,雨量为1961年以来次多;西南雨季开始和结束均偏晚,雨量偏少;入梅晚、出梅早,梅雨量偏少;华北雨季开始晚,结束与常年一致,雨量偏少;东北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偏多;华西秋雨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偏多。2019年,台风生成多,登陆强度总体偏弱,仅台风利奇马灾损重;暴雨洪涝、干旱、强对流、低温冷冻害和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均偏轻。 相似文献
44.
李莹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1994,(6)
今年入秋以来,9月份连续出现了5次天气过程,其中3次较强,造成全疆气温偏低,一些地区初霜期提前。进入10月以来,每旬均出现一次中度以上的天气过程,致使全疆气温持续偏低,降水分布不均,10月上旬,部分地区出现初雪。纵观两月天气过程,可以说,今年秋季是继去年之后的又一冷秋。1月平均气湿和月总任*且9月份平均气温,北疆大部分地区偏低,其中阿勒泰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3.OC,其余地区较常年偏低1.0~24“C。南疆平均气温且较常年偏低,其中,哈密、吐鲁番较常年偏低2.2~2.6C,其余地区除阿克苏接近常年外均较常年偏低o.8… 相似文献
45.
46.
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高出约1.45℃(±0.12℃),是有观测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海平面继续上升,且全球平均海平面达到了有卫星记录(1993年至今)以来的最高水平,反映了持续的海洋变暖以及冰川和冰盖的融化.北极海冰面积仍远低于常年值,南极海冰面积创下历史新低.巴基斯坦、中国京津冀地区、意大利、巴西圣保罗州北部沿海地区、新西兰北岛等地遭受暴雨洪涝灾害,非洲西北部、中国云南、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发生严重干旱,南欧、北美、南美、东亚和南亚等地遭遇创纪录高温热浪,欧洲和北美等地遭遇寒流和暴风雪侵袭,强对流天气频繁袭击世界各处,全球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相似文献
47.
漫游飞行在数字地球、虚拟现实和仿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C/S)结构的桌面端应用程序,本文以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结构下的Web端开源三维地理框架Cesium为基础构建虚拟地球,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漫游算法:常规漫游算法、回调函数漫游算法、拉格朗日插值漫游算法,并在地球表面成功加载了重庆市主城区的倾斜摄影模型以实现漫游飞行功能,从帧率(frames per second,FPS)和网络延迟(network latency,NL)两方面对比分析三种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常规漫游算法、回调函数漫游算法、拉格朗日插值漫游算法前50 s的平均FPS分别为70、74、80 Hz,平均NL分别为14.145、13.166、12.419 ms.就FPS而言,回调函数漫游算法较常规漫游算法提升了 5.714%,拉格朗日插值漫游算法较常规漫游算法提升了 14.286%.就NL而言,回调函数漫游算法较常规漫游算法缩短了 6.921%,拉格朗日插值漫游算法较常规漫游算法缩短了 12.202%.总体而言,算法运行效率从大到小最终排序为:拉格朗日插值漫游算法、回调函数漫游算法、常规漫游算法,即在漫游飞行过程中,回调函数漫游算法、拉格朗日插值漫游算法较常规漫游算法有一定的提升,拉格朗日插值漫游算法可实现更高效、流畅的渲染效果. 相似文献
48.
致密砂岩气藏是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组成,其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影响了致密气成藏和甜点区优选,进而制约了气田高效开发。为进一步揭示储层非均质性成因及对致密气成藏的影响,选取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西南部山1段和盒8段致密储层为例,通过岩芯观察、扫描电镜、薄片鉴定、生产和测井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储层非均质特征,探讨沉积作用和微观孔隙演化对非均质性和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非均质性多表现为层内粒度的垂向韵律性、夹层的不均匀分布、渗透率的平面分布差异等;储层非均质性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影响,沉积作用控制了水动力条件、砂体展布、厚度和砂体构型,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受岩矿组构和孔隙演化影响;不同厚度和构型的复合砂体,多样的矿物组分、孔隙结构,致密气的选择性充注,共同造成了苏里格地区致密储层的非均质性及含气性差异。复合砂体的高孔渗部位是致密气开采的甜点区,但是在优选有利区时不应只关注这些厚层的高孔渗砂体,也应关注规模小、非均质性稍强的透镜状砂体,需要充分考虑到储层非均质性对致密气成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研究区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铜多金属成矿集中带。其成矿与燕山中晚期潜火山岩侵入体有成因联系。成矿时代为273~120 Ma,以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为主,矿床成因类型多为热液浸染型。通过对成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分析与研究,对区域矿产特征进行详细论述,且建立成矿模型。研究表明,研究区成矿具有时空性与深源性,具有较好的矿化蚀变;北东向破碎带提供了导矿构造且主构造次级构造裂隙、及多组构造裂隙交汇处为容矿构造;火山热液是使地壳中的成矿物质发生活化、运移、富集的成矿介质。研究结果认为区域内有较好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50.
张家口-渤海断裂带作为华北平原地区重要的活动断裂带,地震活动频繁,是我国地震监测预测重点区域之一。本文选取该断裂带西段及中西段1970-2016年的地震目录,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时间扫描,分析显示研究区b值为0.28-1.52,其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在大地震发生前降至最低,震后逐渐恢复;研究区空间扫描结果显示,该区b值的平均值为0.93,其中怀安-万全盆地北缘断裂和蓟运河断裂平均b值较低,反映该区域应力水平较高。综合以上结果,本次研究揭示出研究区地震危险性的时间和空间差异,为对研究区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